探讨门诊妇科中不同子宫内膜厚度采用不同激素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
2019-02-09陆艳
陆 艳
(无锡市惠山区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183)
女性绝经前后卵巢功能出现退化或者是病变的情况会引起围绝经期功血,无法规律产生成熟卵泡或者进行顺利排卵,在卵巢分泌性激素方面出现异常情况,表现为阴道不规律出血[1]。临床针对围绝经期功血大都采取性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但这类药物具有很多种,没有治疗针对性,研究表明可以结合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来选择。本研究结合以往资料进行实际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1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妇科门诊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190例,这190例患者中年龄40岁~50岁,年龄平均值为(45.2±3.4)岁,其阴道出血时间大都在8天~1.4个月治疗,平均时间为(16.2±1.6)天,对其进行子宫内膜厚度测量,其中厚度<6 mm的有90例、厚度>6 mm的有1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应的妇科检查确诊存在围绝经期功血,不存在严重子宫性疾病。
1.2 方法
止血:第一周期:子宫内膜厚度<6 mm的患者接受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用药方式为口服用药,起始每次用药1粒,每8小时用药1次,等到完全止血后3天每次用药1粒,每12小时用药1次,3天后,每次用药量为1粒,每天1次,坚持用药21天后停药。子宫内膜厚度>6 mm的患者接受醋酸甲羟孕酮治疗,起始每次用药10 mg,每8小时用药1次,等到完全止血后3天每次用药10 mg,每12小时用药1次,3天后,每次用药量为8 mg,每天2次,再3天后,每天10 mg,坚持用药21天。
调经:第二周期:月经第5天起,子宫内膜厚度<6 mm的患者接受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者,每次用药量为1粒,每天1次,坚持用药21天。子宫内膜厚度>6 mm的患者接受醋酸甲羟孕酮治疗,每天10 mg,坚持用药21天。调经周期为3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不同子宫内膜厚度患者接受不同性激素类药物治疗后的效果。其中接受48~72小时治疗后患者阴道出血症状消失,或者相比治疗前出血量减少,在撤药性出血7天之后停止出血,则为止血成功;接受治疗后患者月经周期处于基本正常阶段,没有出现异常出血情况,为调经成功。
2 结 果
子宫内膜厚度<6 mm,止血成功例数为80例,占比88.88%,调经成功例数为70例,占比77.78%;子宫内膜厚度>6 mm,止血成功例数为78例,占比78%,调经成功例数为69例,占比69%。总止血成功率为83.15%(158/190),总调经成功率为73.15%(139/190)。
3 讨 论
围绝经期功血属于比较多见的一类女性激素失衡的疾病,其表现的症状为阴道出血,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统为主的内分泌调节机制发生异常,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情况,导致月经频发、过多或者不规则出血等。围绝经期功血治疗的关键在于其出血时间以及出血量,即孕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的时间对增生期子宫内膜的转化。子宫内膜功能层受卵巢激素变化的调节,具有周期性变化,可以通过子宫内膜厚度来评估患者机体雌激素水平。因此对患者实施治疗时结合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2],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子宫内膜厚度<6 mm时说明患者机体当中雌激素水平过低或者是处于不足的状态,需要添加雌激素,对于子宫内膜基底细胞的快速增生具有促进作用,有效修复子宫内膜,实现止血效果。子宫内膜厚度>6 mm,说明患者处于增生内膜转换期或者是撤药阀值,只是缺乏孕激素所以只需补充孕激素,因此,在治疗方面尽可能针对不子宫内膜厚度患者选取不同激素药物治疗,才能起到针对性作用。
本研究针对不同子宫内膜厚度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措施,患者均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出血症状得到改善,经期也得到调节。但是在应用性激素类药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治疗之前需要调查患者是否存在全身或者是生殖器官方面的器质性病变,特别是要排除血栓性疾病;在治疗后虽止血成功,但还需要连续用药3个疗程左右,才能达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