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层析技术在念珠菌阴道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2-09孙晓琳
杜 波,孙晓琳
(山东潍坊市肿瘤医院(潍坊医学院肿瘤医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女性生殖道感染情况的主要是以下病因: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其中念珠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致病原因,其致病因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80%~95%多由白色念珠菌引起,少量情况下可由其他念珠菌引起。本文将针对免疫层析技术在念珠菌阴道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150例门诊妇科患者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根据医生初步诊断进行分组,共分为三组分别是外阴念珠阴道炎为A组,非外阴念珠菌阴道炎为B组,常规妇科检查为C组,病例资料收集时间为2017年8月~2018年8月,150例患者,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分别为68岁、18岁,平均年龄(38.1±9.8)岁。经检验发现组间基础资料无P≤0.05的统计学差异值,即P>0.05,可开展统计学处理。
1.2 诊断方法
根据医生初步诊断进行分组共分为三组,三组患者均采用免疫层析法、湿片镜检法、培养法对三组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验,培养法为最终结果参考。比较湿膜显微镜、免疫层析法和联合试验的诊断性能,联合试验是由湿膜显微镜和免疫层析法组成的平行试验,任何方法均为阳性,联合试验均为阳性。
1.3 评价指标
所有受试者均用一次性无菌拭子从阴道后穹窿和阴道壁收集三种分泌物。每个试管内填充三个无菌试管。采用湿膜显微镜、免疫层析法和培养法检测每例患者阴道念珠菌阳性率。湿膜显微术:根据《国家临床实验室操作规程》(第三版),将含生理盐水的棉签直接涂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显微镜下,阳性结果为卵圆芽或假菌丝的产孢。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免疫层析,15~30分钟内报告结果。质量控制线显示红色的为监测有效,测试线和质控线都为红色则判定为阳性。将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鲁塞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在30℃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观察其菌落颜色,白色念珠菌为绿色,光滑念珠菌为紫色,克柔念珠菌为粉色,热带念珠菌为灰蓝色。
1.4 统计学方法
组间检验运算以统计学软件包(版本:SPSS 20.0)进行辅助,对应执行t检验、x2检验用以开展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对应以、(n)%表示计量、计数资料数据,当P<0.05即表明数值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A、B、C三组患者用不同方法念珠菌检出率
A组68例患者,湿片镜检法29(42.64%)例,免疫层析法41(60.29%)例,培养法47(69.11%)例;B组60例患者,湿片镜检法11(18.33%)例,免疫层析法24(40.00%)例,培养法26(43.33%)例;C组22例患者,湿片镜检法2(9.09%)例,免疫层析法5(22.72%)例,培养法6(27.27%)例,P<0.05。
2.2 比较不同方法的诊断性能
经诊断指标计算,三种方法分别是湿片镜检法、免疫层析法、联合实验,其Se以次为61.57%、80.02%、84.57%,Sp依次为97.45%、96.87%、98.74%,YI依次为0.62、0.76、0.84,Kappa依次为0.65、0.81、0.84,经对比分析后,免疫层析法、联合实验诊断正确率较高,P<0.05。
3 讨 论
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性致病菌,其典型临床症状患者在临床漏诊率均不高,但是无症状或非典型体征时,采用低灵敏度检测方法容易出现漏诊情况的发生,虽然显微镜法操作简单,但是在临床使用上漏检率高[1]。我国湿膜显微镜检测念珠菌的检出率在百分之六到百分之三十之间,说明显微镜检测结果受个体技术和标本的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本次针对免疫层析技术在念珠菌阴道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研究后得出结论,采用三种诊断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湿片镜检法、免疫层析法、联合实验),其Se以次为61.57%、80.02%、84.57%,Sp依次为97.45%、96.87%、98.74%,YI依次为0.62、0.76、0.84,Kappa依次为0.65、0.81、0.84,经上述对比得出,免疫层析法、联合实验诊断正确率较高,P<0.05。由此,免疫层析技术对念珠菌阴道炎具有较高的特性度和敏感性,可通过免疫层析技术诊断结果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