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家庭护理行以家庭为中心NICU早产儿出院指导的价值
2019-02-09赵兰花
赵兰花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青海 海东 810599)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的不足月活产新生儿,其在新生儿中占比8%左右[1]。其体重偏轻,多种器官未发育完全,常需在NICU科接受治疗,以提高其存活率。有数据显示:早产儿是新生儿疾病或死亡的重要原因,而有效监管早产儿利于其体格发育,并能取得较佳预后[2]。本研究旨在探究以家庭为中心的出院指导在NICU科早产儿护理中的价值,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NICU科于2015年6月-2018年6月间纳入治疗的4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主体。经伦理委员会审查且批准。随机分成A组和B组,均是20例。A组中,男14例,女6例;胎龄为32-37周,平均(35.14±0.25)周。B组中,男13例,女7例;胎龄为31-36周,平均(35.21±0.41)周。对比数据不存有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B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即喂养指导、保暖指导、预防接种、预防感染知识讲解和定期随访等。A组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出院指导,具体为:
1.2.1 成立指导小组
早产儿出院前明确告知家长其病情特点和护理要点,并指导其进行基础护理操作,及时纠正其不当或错误操作,指导手卫生相关知识,并告知家长定期随访的时间和内容。
1.2.2 健康指导
告知家长早产儿于院外的常见护理问题,叮嘱其备好家庭护理的所需物品,培训家长科学处理呛奶等紧急情况,并保持生活环境清洁和安静,普及母乳喂养要点、护理注意事项、抚触、营养素的添加等知识。
1.2.3 延续性护理
为家长建立微信群或是QQ群,群主为护理经验丰富且资历较深的主管护师,其负责随时解答家长的护理疑惑。每周评出1组明星家庭,并分享其家庭护理的相关经验。家长定期在群里汇报早产儿的吃奶、睡觉与身体发育情况,并由群主评估其发育情况,告知家长每2周进行1次复查。群主做好早产儿的成长记录,并及时调整护理方法,指导家长科学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早产儿经护理4个月后的体重、身高与头围等发育指标情况;母乳喂养率与患病、再住院和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对比发育指标
A组护理后4个月的体重为(2.95±0.65)kg,B组为(2.14±0.32)kg;A组的身高为(48.21±1.28)cm,B组为(42.15±1.21)cm;A组的头围为(34.18±1.52)cm,B组为(30.10±1.23)cm,对比均有差异(P<0.05)。
2.2 对比母乳喂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A组的母乳喂养率为90%(18/20),B组为60%(12/20);A组的再住院率为5%(1/20),患病率为10%(2/20),死亡率为0;B组分别为35%(7/20),45%(9/20)和15%(3/20),对比有差异(P<0.05)。
3 讨 论
早产儿的发生原因较多,与产前未积极保健、未婚先孕、孕期营养失衡等因素相关[3]。早产儿的主要特点为体重偏轻、体型偏小、皮下脂肪偏少、乳房未完全发育和头部较大等,其需要在NICU科室接受急救处理。早产儿在顺利出院后仍需进行科学的家庭护理,以促进其体格发育。研究中在出院指导中强调“家庭”的中心地位,要求早产儿的院外护理仍具有专业性和动态性[4]。指导小组负责普及早产儿的病情情况和护理要点,并对家长进行急救处理和母乳喂养等知识宣教,可提高其护理能力。微信群或QQ群的延续性护理可及时解答家长的护理问题,使其不断改进护理方案[5]。结果为:A组护理后4个月的体重、身高与头围等发育指标均优于B组(P<0.05);母乳喂养率高于B组;再住院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B组(P<0.05)。与丁晓华[6]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早产儿家庭护理中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出院指导可改善其发育指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率,具有较佳的护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