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镇痛分娩在产科临床应用的护理干预
2019-02-09梁忠英李荷茗
梁忠英,李荷茗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女性在分娩过程中承受着很大的疼痛,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临床上 提出了很多种缓解分娩疼痛的方法,但是若是采用药物镇痛的方式,可能会对产妇机体造成一定的刺激,导致出现相关并发症,将无创镇痛分娩应用于产科临床当中,能够能够取得良好应用效果[1]。鉴于此,本文就主要对无创镇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分娩产妇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27.9±1.6)岁;观察组年龄21~36岁,平均(28.6±1.8)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镇痛,采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的麻醉方式,并在护理过程中,严密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为产妇实施正确的指导,以便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一直到分娩结束[2]。
为观察组实施无创镇痛分娩,采用凡乐生仪器,针对产妇不同产程的实际特点,为其选择相应的模式,若是产妇主诉存在规律的宫缩,将仪器模式调整至D,在产妇进入到宫口打开到全开这一过程时,将仪器调整至C模式。并在使用无创镇痛仪器的同时,为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在宫缩间歇期指导产妇开展适量活动,并要保证产妇能量供应,叮嘱产妇要多饮水,以便于其在整个产程当中有充足的体力;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体能大量消耗导致出汗比较多,护理时应及时为其擦身,并进行床单的更换,帮助产妇保持舒适体位,并指导其正确呼吸,通过与产妇的沟通交流,帮助其缓解紧张情绪[3]。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的宫缩乏力发生率、疼痛缓解程度、产后出血量。采用VAS量表评价患者疼痛程度,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1.0处理本文中相关数据,计数、计量资料分别实施x2、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宫缩乏力发生率分别为:1 6.0%(8/50)、34.0%(17/50),x2=4.32,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与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别为:(6.8±0.6)分、(4.6±0.5)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分别为:(395.25±74.2)mL、(468.25±65.39)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近年来,临床上产妇分娩时剖宫产的比例越来越高,分析其原因,除了胎位等一些因素之外,很多产妇是因为害怕难以忍受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但是相对于自然分娩,剖宫产不仅有较大的切口,还有可能会导致出现各种并发症。
传统的分娩镇痛过程中,需要为患者应用麻醉药物,虽然能够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是有可能会导致产妇出现宫缩乏力等并发症。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娩镇痛方式,凡乐生无创分娩镇痛仪主要是采用较低频率的生物电流来对机体脊柱传导神经产生刺激作用,从而起到阻断疼痛讯号的作用,且可以对脑部神经产生刺激,使其能够产生脑部啡肽,同样能够取得理想的镇痛效果,这种分娩镇痛护理方法不会对机体造成创伤,其没有应用到镇痛药物,在取得理想镇痛效果的同时,具有非常好的安全性,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痛感有效降低之后,也有利于缓解紧张情绪,从而更好配合医护人员的分娩指导,从而有利于缩短产程,减少宫缩乏力等的发生率[4]。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可知, 观察组宫缩乏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程度好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将无创镇痛分娩应用于产科临床当中,能够有效降低宫缩乏力发生率、减少出血量、缓解疼痛,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