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外来医疗器械中的应用
2019-02-09张丽
张 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由于现在我们国家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器械的数量以及类型庞大,怎样有效管理医疗器械属于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外来医疗器械具体指的是医院通过租借方式委任厂商所提供的重要医疗器械[1]。遵照卫生部门对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卫生行业标准,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外来医疗器械工作中应用风险管理效果理想。本文对于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外来医疗器械工作中开展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施行分析与总结,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年1-12月,我们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接受外来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供应,为医院的骨外科、口腔整形科以及颅脑外科一共处理大约500台手术所需器械。
1.2 方法
对于外来医疗器械处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风险和对策施行评估: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于外来医疗器械的认知程度不足,因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不了解外来医疗器械的具体名称、使用方法以及特性,对此我们医院在接收外来医疗器械之前需要对工作人员施行培训,使其了解外来医疗器械的正确处理方式;手术之前倘若器械没有及时送达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处理,会导致手术获得延误与停止,为了避免此项风险的出现,我们医院要求器械供应商填写器械处理通知单,具体包含病区、手术时间、病人姓名、手术类型、外来器械和公司名称等,手术之前1天将其送往消毒供应中心,在消毒供应中心接收器械期间,需要检查器械处理通知单信息,检查无误之后施行处理[2];医疗器械清洗的作用为利用物理以及化学措施,将物品上无机物、微生物以及有机物下降到安全水平,确保消毒质量以及灭菌质量,使用之后的医疗器械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倘若没有彻底清洗会引发器械上残留血迹、分泌物、脓液与黏液,将微生物包裹其中,对于灭菌效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培训工作人员标准处理流程和特殊器械清洗处理措施;外来医疗器械的数量比较多,重量较大,结构十分复杂,所以需要依照每套器械的具体特点开展合理组装,避免对灭菌效果以及手术期间器械的使用造成影响,在对外来医疗器械开展包装期间,需要注意针对小件器械选取精密带盖的篮筐进行装载清洗,避免产生遗失,每一套器械装载到同一清洗机中,包装之前需要严格核对器械的具体数量和处理通知单内容;避免器械超大超重,对于灭菌效果产生影响,规定每一包重量低于7kg,遵照手术期间的使用顺序进行分装;避免湿包现象的出现,采取专用篮筐进行摆放包装,在其底部放置吸水纸或垫布;通过电脑进行统一的标识,包含病人的姓名、科室、手术类型、包装者、审核者、灭菌日期以及失效日期[3]。
1.3 评价标准
消毒供应中心利用对灭菌之后器械的外包指示物变化,是否存在湿包、灭菌期间验证装置监测结果等,对于外来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进行判定[4];选取25名护理人员以及20名医生,为其发放满意度问卷,记录其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结果计算出的具体数据利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加以数据处理。 在对数据开展处理过程中,t值代表检验计量资料,卡方代表检验计数资料, 组间数据差异利用P值表示,将其作为判断标准:如果所得P值低于0.05,那么表明计算出的各项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如果所得P值高于0.05,那么表明计算出的各项数据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利用检查灭菌包不存在湿包,化学指示物和灭菌期间验证装置监测结果,对于外来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为100.0%,手术室护理人员和医生的满意度为100.0%。
3 讨 论
开展风险管理,对于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风险,找出工作中薄弱环节,施行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强化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以及能力[5]。根据本文的研究可见,对外来医疗器械处理期间的潜在风险因素开展识别、评估,通过风险管理,提高工作人员对于风险隐患和预防措施的学习力度,制定并且完善有关制度和标准流程,利用检查岗位工作人员制度以及流程的落实情况,调整薄弱环节,从而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外来医疗器械的质量,结果表明,对于外来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为100.0%,手术室护理人员和医生的满意度为100.0%。
综上所述,对于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外来医疗器械工作期间开展风险管理效果理想,能够保证外来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