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膜在磨牙即刻种植中对引导骨再生的效果分析
2019-02-08黎锐锋汪祥王佩
黎锐锋 汪祥 王佩
即刻种植,即在拔牙后,立即在牙槽窝内植入种植体,是现阶段临床上修复拔牙后牙齿缺失的常用方法之一。与传统口腔种植相比,即刻种植存活率高,疗程短,操作简单,并能够使患者无牙时间缩短,使患者恢复自信,尽早解决其心理问题[1]。作为临床上常用的口腔修复材料,钛膜易暴露、皱褶,并需二次手术取出材料,使得患者痛苦增加[2]。同时,相较于前牙区,磨牙区牙承担较大的咬合力,应力作用可能会影响种植体的稳定性[3]。本研究旨在分析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磨牙即刻种植中对引导骨再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进行即刻种植术治疗后牙缺失患者80例。纳入标准:(1)上下颌磨牙区因先天缺失、乳牙滞留、创伤、龋齿或松动等情况,需在拔牙后进行即刻种植治疗;(2)患者牙根尖炎症面积较小,且种植区软组织无明显发炎情况;(3)患者均愿意并配合接受即刻种植治疗,且术后可配合随访;(4)患者受植区骨床能提供足够的骨量保证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4]。排除标准:(1)合并牙龈出血或牙龈炎症;(2)凝血功能存在障碍;(3)血糖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存在异常;(4)吸烟酗酒;(5)夜间磨牙[5]。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4~63岁,平均(40.62±9.03)岁。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2~59岁,平均(39.28±8.77)岁。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拍摄CBCT,并对其口腔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对卫生不良患者,进行牙周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进行阿提卡因局麻,于种植区域的唇颊黏膜处进行切口,于翻瓣后为患者进行微创拔牙手术,彻底清除患牙残余的肉芽炎症组织等,修整好牙槽窝。逐级备洞,植入准备好的适当的种植体,使初期稳定性达到要求;控制拔牙窝牙槽边缘在种植体平台上方1 mm以上,骨缺损填充骨粉,根据骨缺损的形状及大小选择口腔修复膜。给予试验组患者海奥口腔修复膜[生产厂家:烟台正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3460404号]对骨再生进行引导,给予对照组患者钛膜(TM)对骨再生进行引导。由同一组医师及助手协同完成两组患者种植手术。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种植成功率。修复成功:缺损区域生成新骨且与自身骨结合,种植体稳定,为种植成功;修复失败:牙齿缺失患者手术后种植体稳定性差,创面基本无新生骨长出。种植成功率=种植成功例数/总例数×100%。(2)骨厚度、植骨厚度。采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比较两组患者修复后1周引导骨再生的骨厚度及植骨厚度。(3)不良反应。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切口开裂、面部红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修复效果比较
试验组种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修复效果比较
2.2 两组术后1周骨厚度及植骨厚度比较
试验组术后1周骨厚度及植骨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1周骨厚度、植骨厚度比较 [mm,(x-±s)]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过程中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患牙拔除后,立即在拔牙窝内植入种植体,称之为即刻种植,其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同时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及材料的发展,其治疗时间短、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次数少、牙槽骨保存多等优点也逐步体现,成为现阶段临床上修复少量骨缺损的牙缺失的常用手段[6]。以往临床上常使用钛膜作为修复膜来引导骨再生,具有空间稳定等优点,但其需要二次手术取出,易发生并发症[7]。作为一种可被吸收的双层胶原膜,海奥口腔修复膜具有降解时间长、代谢产物无毒性、空间稳定性强、血液通透性强等优点,可促进植骨生长,使得修复成功率提升[8]。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试验组种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骨厚度及植骨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磨牙即刻植入术后使用口腔修复膜进行骨再生引导治疗,可提高修复成功率,种植体稳定,不良反应小[9]。
综上所述,对行磨牙即刻种植术的患者采用口腔修复膜进行骨再生引导治疗,骨引导再生率高,种植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