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T磁共振颅脑MRA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9-02-08李明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疾病诊断脑血管影像学

李明

脑血管疾病泛指包括脑梗死、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在内的各种发生于脑部血管的疾病,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能够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或者出血性意外,从而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等不良预后[1]。有数据显示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占神经系统总住院病例的25%~50%。由于大脑血管丰富,且毛细血管众多,脑组织结构复杂,有时毛细血管的病变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影像学检查要求较高,CT、CR等检查往往出现误诊和漏诊,血管造影虽然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属于有创检查,且价格较高,无法应用于筛查[2]。近年来1.5T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至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脑血管病治疗的患者60例进行临床研究。纳入标准: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患者[3]。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不全的患者或者有精神性疾病病史,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2)有凝血障碍的患者。(3)妊娠、哺乳期妇女[4]。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47~73岁,平均(61.22±10.30)岁,所有患者均经头血管造影(DSA)检查确定诊断。首发症状为肢体乏力或偏瘫患者24例,头晕或眩晕患者14例,语言障碍9例,头痛10例,发作性意识丧失3例。本次研究报请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并予以批准。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1.5T磁共振颅脑MRA检查。仪器为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5T超导型磁共振仪,采用8通道头部线圈或16通道神经血管线圈,以横截面为主,再辅以冠状面或矢状面成像。使用3D-TOF-MRA扫描序列,扫描参数为TR 2 000 ms,TE 6.6 ms,TR 30 ms,层厚1.0 mm,层距0.5 mm,扫描时间41 s。 视野360 mm×360 mm,矩阵256×196。T1WI扫描参数为TR 2 000 ms,TE 2.3 ms,FOV 250 mm×238 mm×96 mm,FA 75 ℃,矩阵352×142,像素0.9 mm×1.12 mm,层厚1 mm,层距0.5 mm, 扫描时间41 s。T2WI扫描参数为TR 2 139 ms,TE 80 ms,FOV 160 mm×129 mm×135 mm,FA 90℃,矩 阵 260×84,像 素 0.6 mm×0.75 mm,层 厚1 mm,层 距10.5 mm,SENSE因 子2,扫描时间1 min 12.7 s。采集的原始图像在Philips公司的Achieva 1.5T超导型磁共振自带工作站中进行后处理重建,重建层数和层厚与常规序列相同。

1.3 观察指标

以DSA检查或者手术结果为最终诊断结果,观察MRA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性,以及不同脑血管疾病的MRA影像学特点。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处理研究中所有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A对不同脑血管疾病诊断的检出率比较

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经DSA或手术确定诊断脑梗死54例,脑动静脉血管畸形2例,脑动脉瘤4例,MRA诊断的检出率分别为90.74%、100%、75.00%。MRA对三种类型的脑血管疾病诊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RA对不同脑血管疾病诊断的检出率比较

2.2 MRA对不同部位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检出率比较

60例脑血管疾病发病部位分别在基底节26例,脑叶22例,小脑12例,MRA诊断检出率分别为92.30%、81.82%、91.67%,MRA对不同部位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MRA对不同脑血管疾病诊断的检出率比较

2.3 不同脑血管疾病的MRA影像学特征

脑动脉瘤的MRA影像学中见1例呈梭形,3例呈结节形,瘤体直径10~25 mm,平均(14.06±2.33)mm,MRA瘤体和血管呈高信号,见图1。脑梗死的MRA影像学中显示病变部位动脉水平远端闭塞,分支血管无法显示,见图2。

3 讨论

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包括脑动脉硬化、血栓形成、脑梗死、颅内血管畸形等一系列脑部血管的疾病,是影响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危险因素[5]。但是脑血管病的诊断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只有明确诊断,才能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但是CT、CR等检查无法清晰显示出脑血管管腔狭窄或者膨隆的情况,DSA虽然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由于该检查属于有创检查,且价格较高,因此无法作为筛查手段,临床应用中的局限性大。

图1 脑动脉瘤MRA表现

图2 脑梗死的MRA表现

MRA是一种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具有无创、清晰、准确性高的特征。MRA能够清晰地反映出颅内血管的血流情况[6]。而且颅内血管具有血流量大,且不会被心率、呼吸等因素所干扰,所以能够得到清晰的影像,而不会出现伪影。MRA的应用范围较广,且能够清晰地显示陆地Willis动脉环,弥补了DSA检查的缺陷。从MRA的影像学结果来看,MRA的影像能够准确地诊断脑血管疾病。理欣然等[7]研究发现MRA能够对95%的动脉瘤准确显示,尤其是直径超过3 mm的动脉瘤,诊断的准确率更高。MRA的成像技术有时间流逝法(TOF)及相位对比法(PC)两种,不同的成像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TOF能够通过对静止组织和流动血液信号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即依据血液流入效应的强度作为成像的依据[8-9]。PC法是通过流动血液和梯度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流动的血液相位进行改变,以此形成血管图像。1.5T的MRA能够更清楚地显示大脑动静脉的主要分支,虽然颅内血管具有较大的血流量,但是MRA能够清晰准确的进行显像[10]。脑梗死是MRA检查的优势之一,利用MR的流空效应使血管成像,能够显示2~3级血管分支,研究发现,MRA对颅内大动脉和中动脉的检查结果与DSA相当,因此更适用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基底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等病变的诊断,并能够为介入治疗提供定位依据[11-14]。

在本次研究中,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经DSA或手术确定诊断脑梗死54例,脑动静脉血管畸形2例,脑动脉瘤4例,MRA诊断的检出率分别为90.74%、100%、75.00%。MRA对三种类型的脑血管疾病诊断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这说明MRA对于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均能够准确诊断。这是因为MRA的成像技术是对颅内血管进行立体显示,更加直观的反映出患者的病变血管。从病变部位上看,60例脑血管疾病发病部位分别在基底节26例,脑叶21例,小脑12例,MRA诊断检出率分别为92.30%、81.82%、91.67%,MRA对不同部位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MRA能够准确检测出大脑各个部位的血管病变,这是因为MRA成像技术能够对大脑动脉的各个分支血管清晰显示,从而发现不同部位的病变。尤其是对于脑动静脉畸形中的较粗大的供血动脉,显示更为明显。此外,MRA还能够显示病变部位血管和血管周围组织的关系,因此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从影像学特征来看,脑动脉瘤的MRA影像学中见1例呈梭形,3例呈结节形,瘤体直径10~25 mm,平均(14.06±2.33)mm,MRA瘤体和血管呈高信号。脑梗死的MRA影像学中显示病变部位动脉以水平远端闭塞,分支血管无法显示为特征。说明MRA能够对病变血管的部位、情况、解剖部位均清晰的显示,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1.5T磁共振颅脑MRA成像对于脑梗死、脑动静脉畸形等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而且对于不同种类和不同部位的脑血管疾病均有很高的检出率。

猜你喜欢

疾病诊断脑血管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诊断编码思路分析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