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谷氨酰胺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

2019-02-08王琦凡梁世山庄婉珠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坏死性谷氨酰胺结肠炎

王琦凡 梁世山 庄婉珠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S)属于新生儿常见消化道急症,尤其是早产儿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险更高[1]。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导致患儿出现呕吐、腹胀、便血等症状,在短时间内可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有报道显示,出生时体质量低于1 500 g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致死率在20%以上,而出生时体质量低于1 000 g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致死率超过50%[2]。由此可知,积极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提升早产儿生存率的重要举措。大量临床研究报道,导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重要原因为机体谷氨酰胺水平过低[3]。因此,为有效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需积极补充谷氨酰胺。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早产儿90例,探讨谷氨酰胺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标准:胎龄≤32周;无严重原发疾病,且住院时间>7 d。排除标准:先天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重度窒息。根据是否预防性应用谷氨酰胺分为对照组(n=45)与研究组(n=45)。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孕周28~32周,平均(30.8±0.6)周;出生时体质量1 350~1 880 g,平均(1 625.3±184.7)g。研究组男26例,女19例;孕周28~32周,平均(30.5±0.8)周;出生时体质量1 381~1 932 g,平均(1 625.0±172.2)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家长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1.2 方法

研究开展时间为2017年6月-2019年6月,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患儿呕吐次数≥3次/d,奶量不增或减少>3 d,胃潴留量≥1/3前次奶量[4]。纳入

对照组应用常规静脉营养与母乳或配方乳喂养。根据患儿体重、日龄、生化检查结果、病情对营养液量与配比进行计算,以微量泵通过外周静脉持续输入。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初始剂量分别为3.0~5.0 mg/(kg·min)、1.5~2.0 g/(kg·d)、0.5~1.0 g/(kg·d),每 日 分 别 增 加2 mg/(kg·min)、0.5 g/(kg·d)、0.5~1.0 g/(kg·d)。氨基酸最大量为3.0 g/(kg·d),脂肪乳最大量为2.5~3.0 g/(kg·d)。配方乳为圣元早产儿配方奶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颗粒(商品名:麦滋林,生产企业:日本寿制药株式会社,批准文号:F20091052)治疗,口服或鼻饲用药,剂量控制为0.3 g/(kg·d),2次/d,直至患儿康复出院。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喂养1、5、10 d胱抑素C(CysC)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记录两组喂养10 d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CysC测量方法为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hsCRP测量方法为免疫比浊法,检测仪器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DHKS556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PSS 17.0,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喂养时间CysC水平比较

研究组喂养1、5、10 d Cys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喂养时间CysC水平比较 [mg/L,(x-±s)]

2.2 两组不同喂养时间hs-CRP水平比较

研究组喂养1、5、10 d 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喂养时间hs-CRP水平比较 [mg/L,(x-±s)]

2.3 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NES发生率情况比较

研究组NES 3例,包括可疑1例,进展1例,确诊1例,NES发生率为6.67%(3/45)。对照组NES 10例,包括可疑3例,进展2例,确诊5例,NES发生率为22.22%(10/45)。研究组喂养10 d后NE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5)。

3 讨论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致病原因尚不清楚[5]。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谷氨酰胺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6]。研究发现,谷氨酰胺属于早产儿必需氨基酸。由于早产儿骨骼肌尚未发育完全,因此谷氨酰胺储备较少;早产儿出生后无法再通过胎盘获得母体营养,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肠内营养受到一定限制,由此使谷氨酰胺来源减少;早产儿出生后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对谷氨酰胺的需求量较大[7]。受上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早产儿对谷氨酰胺的需求量较高。因此,为早产儿补充外源性谷氨酰胺十分重要。谷氨酰胺可维持和恢复肠黏膜的代谢、结构和功能,同时可使核因子-κB的活性降低,由此使细胞因子生成减少,使肠黏膜受到有效保护。本文通过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喂养1、5、10 d的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谷氨酰胺可有效抑制肠道起源的炎性反应。

生理条件下,CysC属于非糖基化碱性蛋白产物,组成单位为120个氨基酸。CysC可有效抑制内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8]。CysC作用取决于酶活化位点上的氨基酸残端半胱氨酸的巯基,同时在机体炎症反应和部分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一定作用。谷胱甘肽的组成成分包括谷氨酸、甘氨酸及半胱氨酸,所具有的活性基团巯基可有效保护机体部分蛋白酶的巯基。通过补充谷氨酰胺,可提升谷胱甘肽水平,强化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CysC合成[9]。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喂养1、5、10 d Cys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喂养10d后NES发生率明显更低,提示谷氨酰胺可有效减少NES。研究报道,通过肠内途径补充谷氨酰胺水平,可有效避免肠道黏膜萎缩,保持肠道黏膜正常结构、重量及蛋白质含量,增强肠道细胞活性,提升肠道免疫功能,减少肠道内毒素与细胞易位,从而减少NES[10-12]。谷氨酰胺保护肠道的机制:(1)谷氨酰胺为肠黏膜主要能源物质和蛋白质的氮源供体,可有效维持肠道细胞结构及功能;(2)谷氨酰胺可刺激肽类营养激素的释放,发挥促进肠道黏膜生长的作用;(3)谷氨酰胺可提高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水平,提高小肠谷氨酰胺酶的活性,增加肠黏膜对谷氨酰胺的利用;(4)谷氨酰胺可提升肠上皮细胞中的多胺水平,促进上皮细胞的分化及成熟。

综上所述,谷氨酰胺可有效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同时在抑制肠道起源的炎性反应方面也具有一定效果。

猜你喜欢

坏死性谷氨酰胺结肠炎
谷氨酰胺代谢与卵巢癌相关研究进展*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坏死性凋亡与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谷氨酰胺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肠穿孔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谷氨酰胺对肠道损伤药理作用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谷氨酰胺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