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万事万物入课堂 探德育课程新模式
2019-02-07夏亚琴李姮
夏亚琴 李姮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把课程育人作为六大实施途径之一,指出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沈阳市浑南区第二小学充分认识到课程育人的重要性,推进“万物启蒙”学科整合课程建设,将《沈阳市小学生品行培养手册》内容融入“万物启蒙”课程中,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课程缘起
众所周知,教师在进行学科德育实践时,存在诸多困惑。教师习惯于以学科本位思考课程育人,容易受限于学科特征和学科教学要求。是否能够基于学生品德发展目标,突破学科壁垒,发挥学科和学科间的合力育人价值呢?
基于这样的问题驱动,学校提出以学科整合为思路的德育课程实施理念。以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学校德育工作,立足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寻求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充分发挥课程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功能,构建了“万物启蒙”学科整合课程。
“万物启蒙”学科整合课程旨在回归万物即教材、世界即课堂、教育即生活的原点,建立儿童由自然到科学、人文的三阶认知,培育全人素养;旨在改变传统的线性课程形态,用想象力、理性和爱,创造性地打通学科边界、课程边界、活动边界,以整合的方式,把课程、师生、学习时空、学习技术等核心元素统合起来,有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多元发展。“万物启蒙”学科整合课程为教师打开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教师认识到知识的整体性以及学科教学中单一学科的片面性,从而打破学科壁垒,以主题形式融合不同的学科知识,为教师进一步实现跨学科课程整合提供经验基础;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可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更加多样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探究等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二、课程实施
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究,“万物启蒙”学科整合课程的实施形成了四大环节。
第一,确定主题,明确探究方法;第二,前置性探究,建立探究共同体;第三,形成六段式探究法,完成学科整合;第四,分享汇报,反思收获与不足。其中,“探起源—究价值—联学科—乐实践—说物语—共分享”六段式探究实施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等问题。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触碰、感知、了解万事万物的“前世”与“今生”,发现其价值与文化内涵。
例如,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学校开展了“万物启蒙”之“什么是新中国”“点赞新中国 畅游心中国”“观阅兵盛典 贺七十华诞”系列课程。在“点赞新中国 畅游心中国”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托“学科实践+创意市集”的组织形式,学生通过“探起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通过“究价值”确认探究的省份以及为它点赞的意义;通过“联学科”在中国地图上找到点赞省份的地理位置,联系所学学科从风俗人情、地域特产等方面探究并完成基本介绍;通过“乐实践”在游园会上全面展示探究的省份,并指定首都北京作为必游之地,初步探究它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等,获取通关印章;通过“说物语”抒发爱国情怀;通过“共分享”分享游园收获。
一个主题的系列课程,将多学科联系在一起,挖掘出丰富的育人点,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三、课程成效
1.教师驾驭课程能力的飞跃
“万物启蒙”学科整合课程的实施,让教师从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首先,教师根据学科内容,通过复合教研、确立主题、开展活动,其主体性得到了更好的体现,真正体现了教师是课程开发者、建设者的理念。其次,随着“万物启蒙”学科整合课程从1.0到2.0的蜕变,教师对课程的内涵也在不斷地加深认识,其课程视角与教学视角不再局限于某一具体学科或与某学科明显、直接相关的资源,而是放眼于一切时间与空间,形成广阔的课程观。
2.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万物启蒙”学科整合课程以问题或兴趣为驱动,以体验或探究为路径,寻找事物的起源发端,探索多彩的世界。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始终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探究为抓手,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实践中感受万事万物。他们不仅实现了知识的拓展,还获得了情感的愉悦、心灵的滋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现在,“万物启蒙”学科整合课程不仅成为教师提升专业能力、拓展教学视野、增强课程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学生体验生活、感悟文化、开阔视野、提高素养的重要平台;更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路径之一,成为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特色品牌。
【夏亚琴,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第二小学校长,高级教师;李姮,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第二小学德育主任,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