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敦行:师之道也
2019-02-07唐松林
唐松林
思政敦行,隐藏立德树人的教育规律,明示了相应的育人理念和行为法则。它是使青少年在“拔节孕穗期”全面成长的保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它依赖一支思想深邃、人格端正、励学厚德、笃行不辍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可谓,思政敦行,师之道也。
思,师之真。思,思想、慎问、明辨之意,利求学问道与人品。“我思故我在”,思是人之为人的本源,是生命的原始力量,是不懈追求真理的活水源头;“吾日三省吾身”,思蕴含不断完善与超越自我的慎独与自律,使人养成向善抑恶的品性。“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师之学识不渊博,必在施教中百经挫折;潜心问道,孜孜以求,是师者的本分。由于世界的变化、时间的流动和知识的日新月异,为师者必须凛然向前,时刻更新自我,克服形式主义,避免随波逐流,在求真、辨真与守真中,坚定信念,敏锐洞察,不断创新。
政,师之事。政,内修、外容、靓境之事,利社会关系与家国。政乃从正,为人理事,培育正义;政亦从攴( pū),手持木棍,匡扶正义。教师,怀抱尊严,以道德与良知,传播与培育自由、平等、公正与法治之价值;守望生命,以严谨与学问,传播文明,开发潜能,福泽众生,是一份沉甸甸的初心与使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章》)从初生牛犊到德慧双馨,从如饥似渴到目光如炬,教师不仅要战胜人性的懦弱、懒惰与自私,避免物欲横流带来的“精致的利己主义”的尘嚣,而且要唤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师严道尊,教正国兴;思政之责,厚莫重焉。
敦,师之品。敦,诚朴、敦厚、慧心之根,利至善德行与高尚。“敦”原为中国古代食器,三足而立,稳固厚重,现喻诚朴、笃实,也含勤勉、踏实之意。“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曲禮上》)教师虽博闻强记却谦逊礼让,虽善行勤勉却诲人不倦。古人云:师者,须有长者之慈、大家之度,方可为燃灯者。所以,师者,尤当坚守初心,修身治教行大道。
行,师之为。行,实践、检讨、体验之功,利真理发现与创造。立心立命,师之重也,善道施爱,师之行也。古语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师道》)教师之心,感化生命;教师之命,庄严国土;教师之学,悟道弘文;教师之“开太平”,圆中国梦,谋人类福。于个体,教育是唤醒生命,致力生命与环境之健康和谐;于国家,教育则肩负立德树人之重任。教育不是追求绩效、汲汲功名的工具,不是以高尚遮蔽“谋生匠人”的幌子。教育的真谛是成就真人、匡扶贫困、富强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