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教师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2019-02-07张晓娟

中国德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思想课堂学生

故事是思想的烙印,更是灵魂的交互。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教学,可以化抽象逻辑为生动情节,有效激发课堂活力,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进而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认同,最终提升政治参与的能力。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中国悠久历史、灿烂文明及共产党的执政之路、现代国家文明发展水平,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严谨的逻辑,把事实用讲故事的艺术方法表达出来。思政课教师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讲好中国故事,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温度;讲清事实道理,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厚度;坚守信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1]那么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呢?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和政治课堂的现状,我认为,要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四步曲。

一、取之于生,用心选好料

讲历史故事,培育民族自豪感。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古诗词、乐曲、民族音乐、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传统节日、传统建筑等,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蕴藏着华夏文明的精华,挖掘这背后的资源,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培育民族自豪感。例如讲“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民族节日”时,学生分组搜集了各国国庆日的确立过程,在横向对比和纵向梳理中,更加感受到中国的崛起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我们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勇气,甚至牺牲,取得了如今的成绩。

讲身边故事,学生由旁观者变成剧中人。其实,教师们只要善于观察,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可以用的题材。比如,学生在学校食堂开展的“歌唱祖国”快闪活动,国风社团开展的“汉服秀”表演,高二年级学生开展的“课本剧展演”,等等类似这样的小故事,我们都搬进了课堂里,甚至有的还编进了考题里。学生在答题时还感叹:“咦,这不是说的我的事吗?”这样的故事,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并且增强了学生实践的动力,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用之于生,把握关键点

我在共青团中央微信客户端看到一篇题为《“老师很卖力,学生很淡定”教学像暗恋?》的文章,提到当今很多00后学生对学习“不感冒”,老师则常常感觉力不从心,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一些老师无奈表示,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听我们说话了,讲的内容稍微一升华,就觉得太假了。很多学生会在微信、微博上屏蔽老师,这也让老师们越来越不了解他们的兴趣点,越来越搞不懂学生,离学生越来越远了。老师带学生,如同一场盛大的“暗恋”,做的很多工作到头来只是感动了自己,学生怎么也不能心动。如何让政治课堂由老师的“单恋”变成相互交融的一场精神盛宴,讲好中国故事是一条必走之路。要紧紧依靠课堂这个主阵地,钻研好学生这个听故事的人,紧紧贴近学生讲故事,让选取的故事符合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的兴趣,助推学生的健康成长,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讲好中国故事,突破思维困惑点。相信大部分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一给学生讲道理,他们会觉得:我都懂啊,可是你问他:信吗?从眼神里就能看到迷茫。一方面是现实社会中信息量大,正面负面都有,和教材理论也有冲突,学生筛选辨别信息、理性分析的能力还不够成熟,所以对于很多道理在脑子里经常会打出问号;另一方面,大多中学生社会实践经历较少,网上冲浪较多,大道理说教的多,切实体会的少,使得很多理论入书入脑,但还没入心。作为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那么我们的故事如何突破他们的思维困惑点,在现实与理论之间架起一座彩虹桥呢?我觉得要敢于迎难而上,不回避矛盾,顺势而为,真正突破思维困惑点,这是制胜的关键。

比如讲中华文化中由古代的科学技术到现在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就可以讲述2017年9月23日“辉煌中国第二集·创新活力篇”的故事。那位澳大利亚小伙儿戴维在中国的呼和浩特已经生活了7年,并且娶了一位内蒙古姑娘,还生了混血宝宝,他告诉记者他已经两个月没有使用现金,使用手机支付就可以下饭馆、去超市,甚至买车,但是在澳洲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也没有手机支付的方式,他甚至把自己的妈妈接过来体验这样便利的生活。新鹏大喜的日子骑上共享单车迎娶新娘,智能锁装载了卫星定位,轴传动避免了掉链子的事故。在看到我国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展示英国BBC网站4月3日发表的作者名为贾卡尔的事实核查:英媒称所谓“新四大发明”没有一项由中国发明,由外国人眼中的质疑激发出学生对中国共享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注,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思考中了解现实,正确看待“新四大发明”的技术不是起源于中国,但是中国利用这些技术进行了新的发明。

2.讲好中国故事,助推情感升华点。一个好的故事一定是能触碰人心灵的故事,实现学生“知情意”相统一。在学习“实现人生价值”一课时,我提到了近日上映的电影《烈火英雄》,这部影片赢得不少观众的眼泪。对很多人来说,之所以被感动,不仅仅是因为电影本身,更是感动于电影背后的每一个平凡的消防员。和平年代,消防员被大家称作“最美逆行者”,他们就守护在我们身边,在每一个看似普通的日子里,负重前行,保护我们的安全。很多同学都对“8·12”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记忆犹新,其中,一名消防战士对朋友说了这样的话:“刚子死了,牺牲了。我在车上,去塘沽。我回不来,我爸就是你爸。记得给我妈上坟。”身着橙黄,他们在危难时刻身先士卒,他們用刚强的义举,擎起他人的生命之舟;他们用生命之火,点燃荣誉的光芒。他们是最美逆行者,是让人崇敬的消防员。

三、借之以境,润物细无声

情境的创设,从形式上讲,有线上线下两大类。线下主要阵地就是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比如在家庭、学校、班级、课堂中借助黑板报、楼道宣传栏、班级文化墙、诗词飞花令、校园艺术节、校史馆、暑期赴延安研学等优良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来培育人、塑造人,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中国故事,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线上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展示、传播美,比如我班的班级公众号“十般风华录”每周一更,记录班级中的动人瞬间,“学习强国”中很多优秀的短视频、纪录片也争相传阅,特别是通过微信端我们开展“晒家风”“我眼中的感动人物”分享活动,大家有思想的交流、碰撞,更有情感上的升华。

情境的创设,从方向上讲,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天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红色资源、改革创新资源、道德资源等,这些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资源。我们可以依托和利用这些实践资源,邀请老红军、最美思政课教师王雪超等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校园内聆听亲历者的中国故事。除了在课堂上讲述相关故事以外,还要积极走出去学。我们组织学生前往周邓纪念馆、天津博物馆、延安红色革命基地等进行实地参观体验,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升华思想认识,提升教育效果。

四、化之以行,故事照進现实

讲好中国故事,“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2]。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本质上讲是理论课,从最终的意义上讲是让广大学生了解、认同、接受、践行教材上的原理道理,树立正确的信仰价值。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故事的延伸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听老师讲完故事后,我让学生来开展“行动计划”:比如在学习了“做理智的消费者”相关知识后,我布置了“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请制订你们小组的寒假出游计划,并说明理由”。学习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后,让学生们思考“你们家庭里有哪些收入的来源,属于按什么分配方式获得的呢?”;学习了“征税与纳税”后,让学生思考“你在餐馆吃饭遇到过结账时不要发票赠饮料的情况吗?你会怎么做呢?”;学习“经济全球化”时启发学生“调查你们小组日常爱吃的食物、买的服饰、用的手机多大比例是来自国产的,国外的又占比多少呢?国货该怎么做才能提高竞争力呢?”;等等。课后延伸活动,将课堂理论与自己的生活无缝对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中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能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担当,增强公民意识,培养家国情怀,最终使故事照进行动中,为实现青年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鲜活的磅礴之力。

故事是思想的烙印,更是灵魂的交互。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教学,可以化抽象逻辑为生动情节,有效激发课堂活力,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进而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认同,最终提升政治参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光明日报,2013-08-21(1).

[2]朱继东.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95.

【张晓娟,天津市新华中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格格

猜你喜欢

思想课堂学生
欢乐的课堂
赶不走的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学生写话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