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开创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2019-02-07刘智广
新时代,学校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向全体教育工作者语重心长地阐述了这个问题。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学校应该破除僵化思想和惯性思维,立足“九个坚持”和“六个下功夫”,建构适应时代要求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山西省运城中学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未来走向进行深入研究,对德育工作实施进行了全新的思考。我们认为学生的发展应该遵循先有品德、再有人格、最后才是人才的成长规律。我们决不能培养知识的巨人、精神的矮子。要知道,正确的思想观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知识素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成才的关键,更是时代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德育工作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真正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
一、构建与党建工作相结合的德育运行机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我校特别重视党建工作对德育工作的指导和带动作用,积极探求德育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契合点,努力形成适合学校实际的德育运行机制。
一是做到德育工作与组织建设相结合。我校坚持围绕育人抓党建、抓好党建育新人的工作理念,通过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确保全体党员教师增强党性观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擦亮共产党员名片,以此带动全体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提升思想境界,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德育工作提供充分的人力保障。
二是做到德育工作与作风建设相结合。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活动为契机,从高处站位、向实处发力,使之成为一场学习的革命、一场思想的革命、一场工作的革命。通过锤炼学校党员干部的过硬作风,提升全体教师敢担当、勇作为的思想境界,激发实干精神和创新热情,为德育工作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是做到德育工作与纪律建设相结合。学校组织党员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的重要指示,通过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进行大排查、大调研,抓准纪律建设这个着力点,整风肃纪,破旧立新,在学生管理方面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为德育工作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
经过多年的学习、研究与实践,我校逐步形成了“做人比做事重要、发展比分数重要、成长比成功重要”的德育理念。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实际问题,实行“降低重心、区分层次、强化管理、注重养成”的德育策略。
二、创设以课程育人为主体的德育实施载体
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是实践,合理的实践模式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载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达成这一目标,关键是要开发系列德育载体,使每个元素都有相应的载体,最终实现全方位覆盖。
(一)用多层次的学校文化体系引领人
校园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我校的核心办学思想定位于“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就是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本,使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在此基础上,我们重新启用了我校1934年的校训——知耻力行。知耻力行其实质是一种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与我校代代相传的“追求卓越,永不服输”的精神一脉相传。同时,我们还启用了《运城中学校歌》,着力培养明理知耻、发愤图强、永不服输的进取精神。通过“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规范建校、改革活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方针,着力培养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我们还利用校园广播、电子显示屏、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板报、橱窗等各种宣传平台,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努力做到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处环境能育人。我们力图通过这些文化软实力的挖掘与构建,营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用多视角的学科课程成就人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主阵地,学科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元素。我校十分重视课堂的德育渗透功能,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明确本课时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具体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思想內容,逐渐形成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素质。
在利用学科课程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上,我们扎实推进亮点课程。在通用技术课程方面,我们配备了制作室、金工实践室和木工实践室,成立通用技术学科组,制订通用技术学科课程计划,配齐通用技术必修课的教师,将该类课程与创新教育结合起来,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我们将其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努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我们从“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体育类、生活类、文学艺术类、历史类、生命健康类、政治类、职业技能类”9个方面,精选了40种校本课程,编写了《人文情怀颂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数学书外的数学事》《永恒的经典》《探索宇宙,仰望星空》《河东民俗》《防灾减灾知识汇编》等数十本校本教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中广开思路、各取所需、发展特长。
(三)用多维度的学生社团课程发展人
我们注意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使它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目前共组建了学习类、科技类、艺术类、体育类、实践类、综合类等各类社团40余个。我们的社团活动有以下五个特点:社团活动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成为课堂教学的课外基地;社团活动与研究性学习、选修课、活动课相结合,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取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社团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社团活动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打造能力突出的个性化人才;社团活动与学校培养目标相结合,为学生顺利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广大学生培养了兴趣,展示了才华,提升了素质,拓展了能力,大批有潜质的学生脱颖而出。
三、完善以多元整合为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
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对已有的德育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与拓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学生的思想建设与全面发展,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德育工作的“10+1”体系(即10个主题教育、1个全校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学校利用周一升旗仪式,紧贴时事政治,通过国旗下演讲,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利用每周班会、红歌会、征文大赛、演讲比赛、军训、艺术节、清明节祭奠英烈、国家公祭日等活动,广开渠道,广设平台,培养学生爱党、爱国家、爱集体、爱学校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校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专职心理教师,立足基础课程,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每年在高一开设心理活动课。通过心理教育、心理游戏,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放松情绪,促使他们走出自卑,摆脱孤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行为养成教育方面,学校制定了《运城中学学生行为考核奖惩条例》,细致规定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精神奖励,树立榜样;对行为有过失的学生给予批评警示,同时进行重点帮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创新教育方面,学校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利用通用技术教育平台,广泛开展各种科技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责任教育方面,学校通过班级事务承包、公共财产承包等方式,在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强化学生责任意识。
法治教育方面,学校通过法律大讲堂、案例分析、观看法律题材电影等方式,扩大法治教育空间,让遵纪守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生命教育方面,学校依托现有资源,广泛开展校运会、跑操比赛、广播操比赛、迎新年长跑、红丝带传递、远离毒品签名等活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注社会、关爱人类的情怀。
感恩教育方面,学校通过毕业典礼、班会、演讲等各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每年开展报春晖行动,号召学生从生活点滴做起,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发展。
环境教育方面,学校每年举行一次环境教育活动,与相关单位联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安全教育方面,学校邀请专家开设地质灾害与预防的讲座,每年定期举行防震防灾演练,发放地震避险知识传单。为了培养学生的求生和自救能力,学校还投资800万元,建成了游泳馆,在全省中小学中率先开设游泳课。
面对新形势,我们又进一步深化了传统美德教育,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日行一善”活动,并制订了具体的活动方案,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时时行善,善行一生,包括善言、善行或善举等等。在活动中,学校还要求学生撰写“日行一善”日记,记录行善、受惠点滴,感悟善举意义;要求班级建立“日行一善”档案,定期公开宣传。
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多样化的育人载体,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缩短了习惯养成周期,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实施以全员育人为依托的德育管理工程
全员育人思想的核心是让教育工作全员化、教育过程细节化、教育方法立体化,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各种管理措施综合使用,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我校积极践行全员育人理念,由校长牵头全校德育工作,各处室密切配合,德育处具体负责,各年级组具体落实各项德育举措,班主任负责班级常规管理。从校长到教师,从门卫到宿舍管理员,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育人者。我们还成立了学生自律委员会、小红帽值日组,让学生值勤,参与学校管理,对早操、课间操、学生迟到、就餐秩序、校园卫生、就寝纪律以及大型活动等事项进行檢查、登记和通报。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不仅减轻了教师负担,在学生行为养成方面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
学生的成长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作用。我们在做到学生管理全覆盖的同时,还注重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横向结合,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发挥综合优势,提高整体效果。我们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组织班主任家访、寒暑假致家长一封信、邀请家长个别会谈、建设“校讯通”微信平台,让家长走进学校,走入课堂,感知并参与学校管理,努力实现学生管理透明化、家校交流常态化、学生成长最大化。家校联动机制的建立,增强了学校管理效能,也大大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
多重交叉的部门合作、高度自治的学生管理、行之有效的家校互动,使我校德育体系不断健全,德育成果日益显著。2015年和2016年,我校连续涌现“全国最美中学生”,这在全市中学中是唯一一所。2017年5月,我校冯琳同学被授予“山西省优秀团干”,成为广大共青团员学习的榜样。
育人工作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仰望星空,我们深感使命艰巨;放眼未来,我们豪情满怀。今后,我们将更加关注德育前沿动态,积极进行前瞻性思考,进一步深入探索新时代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努力谱写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篇章。
【刘智广,山西省运城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 庭
读者热线:010-6200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