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推进

2019-02-07陈荟芳

中国德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视域教育者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教育部也相应地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为教育更好发展助力。

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全媒体在我国迅速发展,呈现无人不用、无处不在之势。全媒体视域下,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全媒体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

随着全媒体的迅速发展,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教育媒介:虚拟性和现实性共存

全媒体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媒介既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虚拟的。也就是说,爱国主义教育媒介已突破了实体性。当前广泛使用的互联网,营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教育主体不必一定要借助一定的现实媒介来开展教学活动,也可以通过虚拟的互联网媒介实现互动。因为全媒体的出现,原先被教师垄断的信息传播权被打破,传统的教学关系遭受到冲击,人与人之间的传统教学也可以转变为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教学。全媒体使得每个受教育者都拥有了平等的学习机会,他们通过全媒体随时随地可以交流互动。

(二)教学资源:丰富性与个性化兼具

全媒体使得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更加丰富。门户网站、APP应用、社交软件等,共同构建了一个声、像、画、图、文的语言学习环境,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多渠道的信息来源和多平台的同步传播,使得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全媒体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另外,全媒体平台在进行信息推送时会兼顾用户个人需求和阅读偏好,将同样一条信息按照不同用户的个体偏好从不同渠道来进行传递,通过个性化推荐来提高用户粘性。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根据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

(三)学习过程:开放性与便捷性统一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囿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而在全媒体时代,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借助全媒体,就能不局限于学校、不局限于上课时间,可以在任何地点、时间进行学习。因此,全媒体视域下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开放的。除此之外,全媒体工具,特别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因其便携性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特别是在学习资料获取上,与传统媒介书籍相比,他们更倾向于使用这些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便携性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便捷性,学习者可以借助移动终端随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全媒体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全媒体为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挑战。

(一)教育资源的真实性面临挑战

全媒体除了常见的文字和图片之外,还包括视频、音频等可以通过传感器进行信息采集的媒体格式。伴随着“智能+”教育战略的快速实施,原本具有边界限制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单向确定式教学被超边界限制的多点互动式教学所替代,多格式信息资源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快速流动。在全媒体平台上,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传输和接收超越了国界和族群,所有个人或组织都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发布和发表见解和看法,所有个人或组织都可以运用各种媒体工具对人或事进行具有一定意图的编辑加工和传播。这就使得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真实与虚假交错。如何迅速发现不真实的教育资源,及时引导受教育者辨明真假,这是全媒体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教育评价的客观性面临挑战

全媒体视域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服务功能的空前强大,加之各种云课堂的应运而生,爱国主义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线下教学,还扩展为线上教学,原本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随之也产生了重大变化,以往只根据考试结果来衡量教育教学效果的单一评价体系已然不适应全媒体下的实际情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推进,所有教育资讯都可以随时共享,所有教育活动都可以随地开展,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对教育教学进行反馈和评价。如何客观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是全媒体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又一个问题。

(三)教育主体的媒介素养面临挑战

全媒体这一空前庞大的媒介系统,正将社会的各类主体联络成为一个庞大的媒介网。在全媒体环境下,平等互动成为教学常态,教育者必须重视受教育者的兴趣和需求,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是熟练掌握微信、微博、QQ、视频网站等全媒体宣传工具的“多面手”,了解相关的网页制作、视频剪辑和图片编辑等新媒体技术,深入研究受教育者感兴趣的知识领域,结合受教育者成长规律,以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同样,受教育者要主动利用全媒体进行学习,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这就要求对教育主体进行媒体素养引导,将提升对全媒体的认知能力和使用能力作为重点工作。在全媒体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升教育主体的媒介素养,也是一项挑战。

三、全媒体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转变

当前,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全媒体的本质属性,转变教育思路。

(一)教育主体由知识传授者向思想引领者转变

在万物互联和信息传播高速发展的时代,全媒体对人的思想和行為影响深远。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当前思想观念对行为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了知识理论对行为的影响。基于全媒体的新特性,爱国主义教育早已不是以往的形态,教育主体必须以“变”来应对,从最深处的价值观教育着手,教育者由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向思想引领者转变,以帮助受教育者在信息洪流中能够成长为理性的爱国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辩证的思维力。教育者还应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对虚无历史、消解主流价值的错误思想言论,及时进行批驳和辨析引导。教育者必须深入、全面、系统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受教育者养成正确、科学、合理的全媒体使用习惯,使受教育者主动将全媒体作为传播正能量、弘扬爱国主义的利器,自觉地与全媒体平台上各类负面的、企图动摇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二)教育方法由固定模式向“全媒体+”转变

全媒体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应改变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及时革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积极针对全媒体的新特征,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全媒体+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模式,主动顺应全媒体对教育的要求,充分借助全媒体优势,在教学中有机融入多媒体,实施翻转课堂,开展“智能+”虚拟现实互动教学等,加强课堂互动。教育者要聚焦爱国主义主题,创新方法手段,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使爱国主义教育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有情感、有深度、有温度。教育者要借助全媒体丰富的传播形式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力,借助全媒体矩阵式宣传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受教育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强互动和反馈,让受教育者在“全媒体+”的环境下,变被动的受教育者为主动的教育者,加快爱国主义内容的扩散速度,最终实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三)教育评价由结果主导向过程主导转变

在新时期,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即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这八大基本理念为全媒体视域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评价提供了思路。教育者应充分考虑全媒体辐射到爱国主义教育场域中的“全息、全效、全员、全程”特性的影响,引导青年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树立理想信念中不断实现自我内在的升华。全媒体时代,评价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如何,我们应敢于摒弃以往教育评价系统中结果主导的“唯分数论”“唯结果论”传统,构建一套过程主导的评价体系,结合教育过程中的行为养成、价值塑造、人格发展和道德规范等变化对教育结果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评价。此外,对于全媒体对爱国主义教育所带来的影响,我们也应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看到其双刃剑的影响,建立起一套主体明确、重点清晰、权责分明的教育监督机制,以确保全媒体视域下的爱国主义教育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陈荟芳,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视域教育者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核心素养视域下“单摆”一节的教学思考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策略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