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衔接背景下构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议

2019-02-07裴星星柳欢

职业·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裴星星 柳欢

摘 要:中高职衔接背景下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目的性、系统性、阶段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如何构建及高效运行该质量监控体系?本文从质量标准、运行机制、监控模式、评价系统四个环节进行了分析和研判,并指出需处理好顶层设计与一线探索、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激活内力和借助外力等关系。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公共基础课程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课 题:本文系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以广西银行学校和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阶段性成果。

我国中高职衔接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衔接由理论变成了现实,成为了趋势。探究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由于大量职业元素的介入,中高职教育的专业性根基更为扎实和牢固。换言之,作为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素质型技能人才的中高职院校,职业属性是最本质的属性。因此,众多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在研究中高职衔接时,关注点和思考点多在“职业属性”和“专业课程衔接”上。而对于公共基础课程如何有效衔接,衔接中教学质量如何监控则研究较少。

探索中高职衔接背景下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是能对学科理论知识进行整体优化、重新整合,使学生能从基础课的教学中实现综合理论、通识知识的提升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二是能够搭建适于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桥梁,体现在职业教育内部的纵向衔接以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横向沟通上,也让就业不再是终结性教育。三是通过梳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公共基础“脉络”,不断丰富和完善中高职衔接研究的内涵,使其更为饱满和多元。

一、原则与方法

目的性与系统性原则。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和反映。建立科学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既归口职业教育,又能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需要。不断提高公共基础课程的衔接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教学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

阶段性与动态性原则。教学质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们对中高职衔接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由于质量监控体系跨越中高职两个阶段,时间较长,要素较多,因此,所建立的体系充分考虑长远部署和分步骤实施的关系,保证整个体系结合实际,结构合理,与时俱进。

二、构建、运行及保障

1.明确质量标准,化“虚”为“实”

质量发展,示范引领,标准先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应依据区域或地方的实际情况、围绕预设的目标要求及學校发展规划,综合考量理论教学的环节(准备、条件、目标、要求、过程以及效果)科学制定。其不仅要符合中职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定位,而且还应当充分参照行业标准和通用标准,既具体合理,又简明实用。具体来说,中高职衔接各环节有关的质量标准,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专业建设质量标准、课程开发质量标准、教学管理质量标准和考核标准、师资队伍建设的标准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等。值得一提的是,标准制定的好坏,还应当体现在成果的可视化和过程的可评价性上,从而真正发挥质量标准在基础课程衔接中的实效性作用。

2.建立运行机制,化“点”为“面”

中高职衔接背景下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分为行政组织、督导组织、第三方组织三部分。

行政组织一般指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其本身相对独立,有权对整个中高职衔接过程进行监控。按照现代质量管理要求,行政组织应尽可能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责任体系。因此,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及中高职院校教务处处长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成员涵盖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公共基础教学部门专兼职教师以及二级学院教学秘书等。

督导组织,包括理论教学督导专家组和各基础学科质量监控小组,为质量监控具体实施方。督导组依据各岗位的工作规范、本单位常规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学生会管理等手段进行督导,使得质量责任意识深入人心,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第三方组织,即行业、企业、职教集团等相关组织。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决定了中高职衔接必须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等相关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鼓励第三方组织对本行业各级各类人才需求开展预测,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作为兼职督导,参与制定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及指导专业设置,引导其对衔接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及大纲等具体运行情况进行监控,从而形成合力,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融贯,为监控体系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信息参考。

3.构建监控模式,变“控”为“领”

通过成立质量监控机构、制定质量监控的相关文件、完善质量监控考核工作流程、加强质量监控过程跟踪、对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等手段,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中高职学校各自的特点决定其不能采用完全相同的监控指标和监控方法。对于中职学校,应对其特定的教学质量环节进行督促和管理,是监督而不是监视,教学质量的监控重点在于“控”。而对于民主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较高的高职而言,通过建立引导和激励机制,增强全面质量观念,引领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

4.优化评价系统,化“散”为“聚”

评价不仅是对监控实施效果的一种检测,也是优化和完善上一阶段监控实施方案的一种策略。以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为核心,从社会满意度、学生满意度、政府主管部门满意度出发,综合考虑教学条件、教学实施、学生质量等因素,丰富和完善中高职衔接评价体系,优化评价系统,服务和服从于质量提升。

三、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中高职衔接背景下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质量监控体系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做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需要认真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顶层设计与一线探索

顶层设计,重大局和全局,发挥的是制度的力量作用;一线探索,讲究的是因地制宜,摸石头过河。公共基础课程质量监控体系路子要走得准,走得好,坚持顶层设计与一线探索相结合势在必行。

一方面,高质量的制度建设能为教育教学一线探索指明方向,做好指导。应强化教育监管部门对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设计,加强对中高职衔接背景下公共基础课程的长远发展的思考和谋划,尤其是在重大战略、重大规划落实上,应提供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最好能够提出路线图和时间表。针对中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程衔接不畅的问题,做好记录、跟踪、分析和研判;对于现有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应及时做好工作预案,努力做到有针对性和修正性,关键的时候能拿得出、用得上。

另一方面,应继续鼓励大胆创新,允许和鼓励先试先行,敢做善成,争做探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排头兵”和“试验田”。尽可能发挥职教一线先锋作用,尽快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用基层的经验和教训修正和完善顶层设计,从而更好地服务和构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

整体推进是重点突破的终点目标,重点突破是整体推进的必然路径。中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涉及语、数、英、体等课程,其培养的对象、目标、过程和方法区别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它不仅是专业课程的基础,而且还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实用性等特征。

那么,如何在中高职衔接背景下做到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相互统筹、平衡、协调、联动,如何在中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衔接中做到与教育主管部门人才培养的方向相一致,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和就业相一致,与社会、行业人才的需求相一致,则是职教工作者应当考虑的问题。

因此,以尊重质量发展规律为前提,分清主次,紧抓职教核心,牢记“一盘棋”的宗旨,尝试以公共基础课的衔接带动整个中高职衔接,未尝不是一条渐进和突破相结合的新路子。

3.激活内力和借助外力

中高职公共基础课衔接中的质量控制体系首先依靠职教本身,同时,还应该“借梯上楼”、借助外力。积极主动向当地政府、教育相关部门、兄弟院校取经,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注重依靠社会力量,如职教集团、科研院所、社会企业、校友等,加强沟通与交流,了解行业和社会发展动向。重视媒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主动听取家长、行业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形成内外合力,注入“源头活水”,引得“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宋连喜,李云飞.职教集团视域下基于课程論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4).

[2]程凯.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4).

[3]裴星星,柳欢.范式理论视角下中高职有效衔接宏观质量管理策略研究[J].广西教育,2018(2).

[4]汤炜光.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路径构建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6(15).

(作者单位:裴星星,广西机电工业学校;

柳欢,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
浅谈中职体育教师如何有效向高职教师转型
中高职衔接模式下成本会计实训课程校企合作开发与研究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