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新型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路径研究

2019-02-07曾勇民

无线互联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现代学徒制

曾勇民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标准深化现代学徒制的改革等路径,让更多高素质人才愿意进入高技能型人才队伍中来。

关键词: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2015年,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出台了有关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的文件,并在2018年两部委再度联合发文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全面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以企业为主体,培训机构(学校)作为参与方来共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首次在文件中明确提出要以企业作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主体,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给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模式既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1    企业新型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

1.1  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内涵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由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推出的,是基于就业创业和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角度提出的,企业承担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主要职责,院校只是参与方。培养对象主要针对与企业签订过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的企业新录用职员,看重的是企业后备人才的培养。推行的是“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这样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弹性学制,实行学分制管理,鼓励企业新进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业,并且在财政上给予企业一定的补贴,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新型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来。

1.2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由教育部发文推出的,是基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角度提出的[1],是让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主要职责。其培养对象主要是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满足社会、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行的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相关课程,设计考核评价体系;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对学员进行岗位技能训练,职业院校主要负责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培养。这样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采取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教学管理体制。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以学校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侧重引企入校,是将企业的专家请进学校,为学生讲授实际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然而,在真正的實施过程中,企业往往缺乏参与的积极性。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正是基于此,国家为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学徒制,希望通过加大政策和财政的支持力度来真正调动起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积极性。在新型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要如何真正融入企业的员工培养过程中,如何进入企业实现“厂中校”的深层次办学模式,这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2    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存在的问题

应该肯定的是,高职院校近20年为国家产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同时,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  学校参与人才培养的热情高,但企业缺乏热情

当前,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有许多,包括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订单班培养模式、基于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2]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等。不管采用哪种培养模式,都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当前,以学校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一种培养模式,推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政府部门希望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型人才;学校为了提高自己培养人才的质量,往往热情很高。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本想通过校企合作为自身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后备人才,但往往出现这些学生掌握一定技能后很快就会离开,企业发现付出与回报不能成正比,导致参与的热情逐渐降低,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2  高职院校教师缺乏实际操作技能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许多教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生中直接招聘的,他们虽然有较高的学历,但是缺乏企业的工作经验。虽然高职院校普遍会让教师通过下企业来锻炼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但由于时间相对比较短,教师并不能真正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能。再加上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面对专科层次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缺乏学习动力,对教师上课教授的内容一般也不愿意提出疑问,教师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授课,如果没有较强的外在驱动力,往往很容易自我感觉良好,不太愿意对自己进行理论和技能的更新,会使自己教授的知识和技能远远落后于当前企业的发展[3]。

2.3  教育目标不明确,缺乏精准的人才定位

由于长期受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办学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要求更着重于学术水平,而对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关注相对没有那么不高,这也说明高职教育没有将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真正作为教育目标。再加上社会上很多人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存在较大的歧视,认为读高职一定比读本科差,导致许多高职院校都希望通过升本来提前院校的招生位置,以便能招到更好的生源。这也直接导致许多高职院校对外把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描述成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并没有真正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作为自己的使命。

3    企业新型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3.1  以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标准深化现代学徒制的改革

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行的是“招工即招生、入厂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招收什么样的学员主要是由企业来决定,并且新进员工需要与企业签订至少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主要是希望通过培训能够让这些员工真正留在企业,成为企业的后备力量。因此,以学校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可以与企业共同制定招生计划,以企业冠名班的形式,让学生一入校就真正成为企业的员工,并且能获得和企业相同身份员工的待遇,以保证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企业相关技能的学习中来。同时,为了保证企业能留得住这些学生,除了签订必要的协议之外,企业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员工同样的晋升空间,宣传自身的企业文化,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在这个企业里既能学到技能,又能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促进达到学生毕业即就业的良性循环,学生解决了找工作的苦恼,企业解决了招收不到高技能员工的问题。

3.2  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技术技能水平

要想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因为在企业新型学徒制下,有些学员可能理论功底不如在校教师,但在实践方面却有可能比在校教师更优秀。因此,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操作技能,在面对企业新型学徒制中的学员时,才能变得更加游刃有余。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规定,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師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这对于高职院校今后招聘的教师在技能上达标具有了制度保障,但对于现在已经在职的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企业新型学徒制下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摆正心态,在面对实际操作技能更好的学员时要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多从他们身上学习,并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的实践技能不断得到提升。

3.3  打通各个学历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通道

为了让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获取高技能的同时也有渠道获取高学历,相关院校可以借鉴新型企业学徒制的弹性学分制政策,创新授课方式和考核模式,给进入企业学习的同学充分的学习空间,比如开发更多的在线学习课程,让学生利用手机APP就能完成在校相关课程的学习,并获得相应的学分。达到专业规定要求的学分就可以申请相应层次的学历证书。一方面满足了部分入企学员想获取更高学历的愿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这个平台需要政府、院校、行业企业共同建设:政府主要提供相关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院校和行业企业应该是平台的主要责任人,需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分替代方案,同时需要共同开发符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员学习的课程,包括完善考核机制等,让更多、更好的生源进入高技能型的人才队伍中来,为建设制造业强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征宇.企业视角的新型学徒制运行模式研究[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54-58.

[2]张朝阳,矣笑杨.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a].教育现代化,2017(41):3-5.

[3]姜胜,陈映琼,班向东.企业新型学徒制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冲击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9(4):48-50.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现代学徒制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