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使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真正高效起来
2019-02-06曹成
曹成
摘 要:当前,农村课堂效率低,高效课堂的实施与农村学校的现实相脱节,导致结果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退化”,已经习惯于接受知识,突然实施以自主学习为主的高效课堂,一下子消化不良,因此让课堂高效起来需要“接地气”,从根源入手,经过点滴、长期性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方式
一、高效率课堂的真正含义和作用
高效课堂是区别于低效率课堂的一种课堂形式。狭义上指教学目标高效率达成的课堂。广义上指能够在有效课堂基础上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最终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和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体验获得知识过程的乐趣,体会学习的快乐。因此,效率、效果的高效性就是高效课堂的最主要特征,高效课堂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体验,锻炼能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依存、相互辅助、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构成统一的整体,共同指向教学活动的对象——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认识,促进学生的发展。”[1]高效率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其主体地位更加凸显,使得教与学更加平衡,有效发挥了教的主导作用、学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因而课堂就会更加高效。
但是由于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已经根深蒂固,在实施“变革”的过程中出现了“误区”和困难。
二、在实现课堂高效性的过程中出现的误区以及困难
1.由于理论缺乏造成了对高效课堂的错误认识
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教师对高效课堂缺乏科学理论认识,片面地将高效课堂的作用理解为一次单纯意义上的教学改革,改变一下教学策略,或者理解为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解放”了老师。初次实施的过程中发现,相比于传统教学,这种方式下学生知识掌握效率不高。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侧重于教,教师的讲授能够高效地让学生接受知识,在数学课堂中尤为明显。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中,教师直接将体积公式教授给学生,学生只需要快速计算。而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是将钟摆完全偏向了学生,当题型稍微变化时,学生就无从下手,这两种方式着实是教学的“左倾”和“右倾”。教师没有完全认识到不管怎样的课堂中教师依然是主导者,高效课堂是学生在学习能力的支配下,加之教师引导催化下的高效率的课堂,依然是主导者、主要活动者双向作用的课堂。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时,毕竟小学生的知识有限,也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的效率自然不理想。
2.对于高效率课堂的实施形式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和应用
教师片面地认为高效课堂就是用一张导学案贯穿课堂始终,学生就是在独自做导学案后,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习题更正,学习形式上也是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学习。课堂整个成为一节练习课,教师的作用完全被忽视,导学案几乎成为高效课堂的标签。导学案只是让课堂高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一种工具,并不是课堂的全部,并且在应用过程中课堂整个被导学案所主导,导学案喧宾夺主,操控了整个课堂,忽视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依然是教师。
学生的课堂活动形式转为小组活动形式,但小组学习也带有随意性,小组成员没有合理分配,小组内的分工也没有基本的框架。
3.没有考虑教学主体的实际情况,而是规格化地实施
学生的基础、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差异,直接让学生转变学习方法,结果出现了“排异”现象。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已经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去应用知识,自主探究意识逐渐被消磨,加之农村家庭教育的疏忽,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根本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例如:在自主探究“比的应用”时,一些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一些学习习惯差的就在等别的同学的出答案,游离于小组学习之外,整节课下来依然没有掌握知识,反而觉得课堂很没意思。因此直接转变学习方法,势必有些“大跃进”。
4.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创新性,学生缺乏学习的外在动力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中缺乏有效的评价,或者评价没有创新性,仅仅局限在只是奖励一个“星”之类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奖励渐渐失去了吸引力;同时也缺乏课后评价,学生对于自己在学习中到底是什么状态,收获的是什么,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回顾,稀里糊涂地度过了一节课;评价缺乏连接性、系统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由课内到课外的系统评价,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逐渐会降低。
三、如何建立高效课堂,使小学数学课堂真正高效起来
1.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必要前提。学生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已经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学习方法、学习风格,知识基础也有不同。教育学家约翰·杜威说过:“我们已经习惯了我们所带的锁链,一旦被人拿去时我们还会想念它……之所以不舒服,是由于无意义的活动如果长期坚持的话也会变成可接受的。心智没有有效使用,就会失去了恰当的表现,就下降至一个被动地认知、去做的水平,必然就会对一些受限制的经验感兴趣。”[2]学生已经习惯于接受,习惯于被督促,因而突发式地实行高效课堂会产生急速变革期的混乱,效果甚微。因此,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才能制定有效的策略。
2.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与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活动的主要执行者,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引导主体的走向,并不是控制主体,控制过多,马儿就不知奔跑的滋味,也就丧失了奔跑的欲望。陶行知曾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因此,农村的课堂教学方式急需转变,急需树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并将其渗透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新樹立学生探索的地位,还给学生亲手获得知识的过程,还给学习的幸福体验。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农村的学生学习习惯大多不好,几乎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学习仅限于课堂,学习能力的发展更是有限,尤其是数学课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碗难以下咽的饭,但又不得不吃,即便是掌握了基本知识,思维有限也不知如何去用,因此学了哪种方法,面对所有的题都用这种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学生才会自主探究问题、探究答案。因此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加入学生喜欢的形式,创设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以学生喜欢的小游戏等形式组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归属感、存在感,紧紧地将其吸引在课堂之中,与课堂融为一体;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以提升自信心为出发点,将问题转变为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通过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有效的课堂评价激励学生参与学习之中。但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需要长期的坚持。最终通过兴趣的刺激将学习的需要从外在的要求转变为内在的自我需要,将学习逐渐转化为一种习惯。
培根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是一个阶段性过程,在人发展的幼年阶段就已经开始形成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学校和家庭两个场所,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会始终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涯的整个过程。因此教师首先是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自主学习、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从一年级起,以预习为前奏部分,教会学生在课前自觉地预习,课前认真准备;以课堂为主歌部分,课上精神迅速集中,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习惯;以复习巩固为副歌部分,通过各种方式复习巩固所学到的知识;以鼓励课外阅读,实际运用为间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实际应用的能力。这个过程是一个持续性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量变积累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刺激自我学习意识的苏醒。
(2)确立目标学习,培养学习方法
从低年级起教师就应进行目标学习的培养,比如,将认识几个数字,认识几个汉字定为一天的目标。随着年级的增长,目标范围逐渐扩大,目标内容逐渐增多,学生通过目标学习逐渐掌握学习方法,也增加了成就感,提升了学习兴趣。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自己解决问题,也是自主学习的基础,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如运用启发式教学等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对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以及应用,例题和习题的分析、解决和结果,无论问题简单还是复杂,都应引导与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分析、理解后运用的习惯。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培养问题意识,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引导,慢慢积累,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为任务,而进行的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挥个体的作用,从而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习主体的社会适应性。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建立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建立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基础进行阶段性分组,是一个纵向建设发展的过程。比如:从一年级开始,可实行两人小组,二年级开始小组人数扩大为3人小组,三年级为4人小组,四年级扩大为5人小组,五年级扩大为6人小组,六年级进行小组学习形式的沉淀和内容的升华。在小组建设纵向发展基础上,对于组内成员的构成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基础、性格特点进行分组、搭配以促进小组成员的发展并适时进行调整,以使小组横向发展。每个成员都要有自己的任务,以保证成员都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习小组中需树立一个榜样,组织小组有序,有计划的学习,因此培养组长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干。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倾听,参与讨论,合作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也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以群体带动个体的作用。
(5)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效的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同时起到激励的作用。首先教师应该建立针对于课堂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评价,便于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也作为教师了解学生、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的途径和依据;课下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长远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其他方面,起到激励作用;树立正确的荣誉观,荣誉意识,以上榜为光荣,以荣誉为激励,激励学生自發的学习榜样,以上榜为荣,以激发学生自主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提高课堂效率,高效课堂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而是要经过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改变教与学的方法,学生获得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将教知识转变为教学生学知识的长期性过程,在高效率的课堂中学生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后,学会学习,提升学习能力,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体会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的幸福。
参考文献:
[1]朱雪林.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J].教育科学论坛,2018(1).
[2]派纳.理解课程:历史与当代课程话语研究导论[M].张华,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