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我国出生率对策分析

2019-02-06陈丹亚

山东青年 2019年12期
关键词:出生率对策

陈丹亚

摘 要: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生不生孩子似乎成了一个艰难的命题。在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富裕地区和国家,出生率的逐年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今中国的情况也有可加入这一队伍的趋势。出生率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出生率过低将对国家经济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对我国人口现状,生育率增长降低的可能原因及对策作了初步梳理。

关键词:人口现状;出生率;对策

一、中国人口结构现状

人类社会发展迅猛。生产能力的提升,医学的进步,以及总体上和平的环境,使得生存变得更加容易。一个直接的例证,就是世界人口的连续增长。1960年世界上有30亿人口。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人口在1987年超过了50亿。又一个30年后的今天,世界人口大约75亿。但在这样一个人口大增涨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的出生增长率却呈现下降趋势。伴随着人们寿命的逐年增长但年轻人结婚、生育意愿的下降,中国也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有研究表明,我国0~14岁少年儿童占比由1990年的27.70%持续下降到2011年的16.60%,后来一直在16.60% 附近上下波动。人口出生率及少年儿童占比的不断下降使得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出现大幅下滑乃至达到超低水平。0~14岁少年儿童占比持续下降的曲线, 20年后将整体平移为劳动人口下降的曲线。当前,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实际在1.4~1.6,不仅远低于2.1的人口世代更替水平,也低于 2.45 的全球平均水平和 1.67 的高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

持续低位的生育率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劳动人口占比不断下降甚至负增长,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的比例、绝对数量持续上升。我国老龄人口的绝对数量、人口比重长期保持上升态势,早在2001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就达7.1%,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4090万,占总人口的17.3%,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5831万,占总人口的11.4%。呈现出我国老龄化规模大、程度深的现状。

再来看看出生率的情况。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大陆出生人口为1523万,相比于2017年减少了200万,人口增长率降至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自2015 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2016的生育率有过罕见地增长,达到 12.95‰,然而在之后的两年,生育率连续降低,分别为12.43‰、10.94‰。

我国人口现状表现为少子化与老龄化,其直接后果就是劳动力日渐短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在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尚未形成比较优势的情况下,我国的劳动生产率、社会保障制度尚不能支撑老龄化所带来的巨大负担,不得不面对未富先老的局面。

我们曾经担心人口过多,资源分配困难,所以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而今,又要面临新生人口增长缓慢,社会缺乏活力,因而鼓励人们生育。从放款人口政策后的情况看来,仅仅通过放宽对家庭规模限制来提高生育率的努力收效并不理想,需要通过更多激励举措,来释放生育潜力。

二、低生育率的形成原因

在西方经济学中,对于生育问题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理论。生育的微观经济理论认为,对于父母而言,子女也属于一种商品,在使用时,同其他商品一样也追求效用最大化。生育意愿与养育子女的成本成反比,子女这件商品的价格决定于生育子女的净成本或净价格,可以用父母生育子女所花费的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减去子女为父母所带来的预期收入的余数来衡量。下面将从影响直接成本、机会成本、预期收入这三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

从影响直接成本的因素来看,一方面,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毕业,2018 年达到 820 万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使得人们不得不为子女将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进行更多的智力投资,导致养育子女的直接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现在的经济环境下,子女承擔着巨大的买车买房压力,作为父母,也承担着这样的一部分压力,如此一来,子女数目多,父母就得承担更多的养育子女的成本。例如,大中城市公立幼儿园不足,私立幼儿园费用较高也影响生育意愿。

从影响机会成本的因素来看,在男女平等思想的普及下,妇女因受教育水平提高因而拥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养育子女的机会成本就高了起来,由于育儿与工作的冲突,女性中断工作的风险升高,一方面她们在家庭中的成本、行为影响生育结果,另一方面她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成本、行为也影响劳动生产潜能的发挥和实现,并最终影响经济发展和她们在家庭里的地位,从而影响生育率变化。同时为了抚养更多的孩子,父母及家庭成员也将失去更多的工作或闲暇时间。在一二线大中型城市里,青年人不仅要面对 996 式的巨大工作压力,更要为结婚、购房首付和还贷付出高成本,还要为后续养 育子女付出大量资金、时间和精力,职场女性还很可能因此而失去晋升机会。如此这般,也难怪女性不愿生育。

从影响预期收入的因素来看,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起来,老年生活有所保障,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被淡化,人们不再期望老年时能够从子女身上得到更多的赡养费,同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等观念也越来越得不到年轻一代的认可,所能获得的预期收入减少。

除此此外,还有各种经济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生育率的下降, 第一,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儿童营养丰富,医疗卫生条件优越,儿童死亡率低,2017 年为 9.05‰,相 比于 2016 年的 10.20‰养育子女的风险减少,对子女的需求也将减 少;第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劳动力的流动性增强, 而人们为了适应这种流动性来减少麻烦,减少对孩子的生育;第三,虽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建立起来,但是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生育意愿不足,对子女的偏好不够,社保支出力度仍有待提升,以 2017 年为例,中国的总社保基金支出占GDP的比例为6.96%,而在占GDP6.96%的公共社保支出中,教育支出占的比例为3.67%,换句话来说,政府在养老、医疗保险等方面所做的转移支付在GDP中的占比为3.29%。而在欧盟国家,这一比例平均超过15%。

三、可行的对策

人口问题是诸多发达国家的共性问题,许多国家都有相关的政策,意在鼓励年轻人生育。主要有以下一些举措。

一是给予产假、育儿假、男方陪产假等假期保障。英国产妇享有 39周的产假(不分设育儿假);意大利产妇享有22周的产假和26周的育儿假;德国和日本产妇享有14周的产假和44周的育儿假;爱沙尼亚妇女享有20周产假和146周育儿假,时间最长;法国男性享有11天的男性陪产假,如果是双胎及以上者还会进一步增加至 18 天陪产假。

二是给予现金补助、税收返还等经济补贴。法国为一孩生育提供一次性补助941欧元和3岁前每月补助85欧元,此后随着孩子增加而增多。日本为一孩生育提供一次性补助42万日元和12岁前每月补助约1万日元。

三是完善托幼服务体系。法国设置了集体托儿所、家庭托幼机构、日托中心、幼儿园等多种托幼服务机构;日本前后三次实行“天使计划”,扩大托幼服务,力争为所有儿童提供全面服务。并已出台政策从2019年10月1日起,对3—5岁幼儿实施免费化教育,预计300万人受益;德国推行“多代屋”计划,鼓励不同家庭、不同年龄的人住在一起,既可以让年轻人帮助老年人做事,还可以让老年人帮助年轻人看孩子。

四是为女性提供更多就业支持。各国普遍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产后女性提供再就 业培训,要求企业不得歧视女性等。

五是推动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法国企业为员工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和最低工作时间,推广在家工作。日本立法规定,员工孩子3岁以下,可以向公司申请将每天工作时间缩短至6小时;员工有学前儿童,每月加班不得超过24小时,全年加班不得超过150个小时。

六是保障非婚生子女的平等权利。法国自2007年非婚生子女数量超过婚生子女,2017年非婚生子女占所有新生儿数量的 60%,这与法国在法律和社会层面多方给予非婚生子女平等权利有很大的关系;德国通过立法改革,消除对非婚生子女的法律歧视,为非婚生子女提供从称谓到各各种利益的平等权利。

七是开放移民。2000~2015年,移民对北美地区的人口增加贡献率达到42%,对大洋洲国家的贡献度为31%。如果没有移民的人口贡献,欧洲2000~2015年间的人口总数是下降的。

就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现状来看,以上这些举措并不都适应我国的现有国情,可以适当借鉴他国的经验。

必须明确的是父母同时作为子女的供求方和需求方,在破解低生育率的困局方面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调动其生育积极性,使其敢生能生,是解決问题的关键。我国目前业已出台了一些措施。如针对公立幼儿园不足问题,教育部 2018 年末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 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未来全国公办园占50%,普惠性的民办园占30%,营利性的民办园有20%;针对赡养老人和养育小孩负担过重问题,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细则增加了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填报的内容,分别可每月专项附加扣除 2000 元和 1000 元。总之,要推迟或扭转我国人口负增长的局面到来,就必须改变目前年轻人的生育观,让年轻人由不愿意生育变成愿意生育。同时,切实解决年轻人生不起的问题,让年轻人生得起、养得起。 比如,政府部门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予以高额嘉奖,建立健全生育保障体系,降低养育孩子的成本,主动为人们减负,让更多的人想生敢生;包括从教育制度到医疗制度、创业制度、住房制度等各方面进行配套改革,切实降低现代家庭的生活成本。

[参考文献]

[1]《收入与生育: 中国生育率变动的解释》李子联 经济学动态 2016.5

[2]《社会性别和发展视角下的中国低生育率》计迎 郑真真 中国社会科学2018.8

[3]《发展经济学概论》 谭崇台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4]《少子化与老龄化的影响与应对》梅兴文 经济观察 2019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00)

猜你喜欢

出生率对策
孕期健康教育及营养干预对降低巨大儿出生率的影响分析
No.5 2020年出生率创新低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考虑钉螺密度依赖出生率的血吸虫病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