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愿景在家校共育实践中的应用

2019-02-06黄凤丹

新课程·上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实践

黄凤丹

摘 要:简要介绍了共同愿景理论的概念和实践背景,具体阐述了在家校共育实践过程中的激励个人愿景,建立共同愿景和推广共同愿景等三阶段,同时列举了每个阶段具体开展的活动。

关键词:共同愿景;家校共育;实践

共同愿景理论是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五大修炼之一,它指的是组织内全体成员经过讨论产生的,能够代表组织全体成员的愿景在这个过程中,组织要努力创造机会让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充分阐述其观念和愿景,鼓励个体成员表达自己的愿景和想法,把个人的愿景和组织的愿景相结合,规划出一个能够让全体组织成员都认同的并愿景为之拼搏、奋斗的共同愿景。只有这样,才能使共同愿景既是组织的愿景,也是每个成员自身的向往。

从上面的阐述中发现,共同愿景理论是家校共育目标的基础理论,而家校共育目标是共同愿景理论的典型应用分支。笔者所带的小学高段,家长是均是外来民工,来自五湖四海,从事不同行业,说着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对本土缺乏了解,更别说对班级事务,那更是知之甚少,整个班级家长之间不仅不认识,彼此间还带有一种防备,亟须一股新鲜力量的指引。

彼得·圣吉说:“‘共同愿景是在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刚开始时可能只是被一个想法所激发,然而一旦进而发展成感召一群人的力量时,就不再是个抽象的东西,人们开始把它看成是具体存在的。在人类群体活动中很少有像共同愿景能激发这种强大的力量。”为了更好地激发家长热情,增进家校沟通,加强家校合作,增强家长间的凝聚力,使家校精诚团結、积极向上,形成家校合力,于是将该理论引用到家校共育中,使共同愿景理论与家校共育进行有机融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完善学生个人品格的目标。

一、激发个人愿景,达成家校共识

(一)形成个人愿景,明确家校共育目标

共同愿景是从个人愿景中结晶浮现出来的。只有这样,共同愿景才能产生出力量,培育出奉献精神和承诺投入的行愿。班主任作为整个班级的“领头羊”,首先要有清晰的个人愿景。家校最美好的三角关系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孩子信任老师。家校共育的目标是通过畅通家校联系渠道,密切家校联系,增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信任,促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达到家校合力,共育未来。

(二)分享个人愿景,唤醒家长家校共育意识

没有人能够赠予别人“他的愿景”,也不能强迫别人开发愿景,但是可以采取正面措施来创造一种氛围,以利于激发个人愿景。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各种渠道分享个人愿景,可利用每学期的家长会,也可通过电话、微信、家访等方式分享。不仅自己分享个人愿景,还要激发家长们分享他们的个人愿景。分享愿景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分批进行,逐步推进,共谋合力

班主任的个人愿景,首先需要得到支持的是家委会。家委员作为家校沟通的桥梁和后备军力量,能否得到他们的支持与信任,对家校共育的成效起着关键的作用。其次,需要得到“特殊家长”的支持。这里的特殊家长指的是对学习不重视的,心里重视但没时间真正关心孩子学业的,个性上内向拘谨或不识字的或不懂得如何配合学校的家长等,这批家长常常会拖班级后腿,如不及时交学校需要材料的,如常常不看学校发出的通知,电话打去还常常没空接的等,看起来是小事,却会滞后班级的正常工作,导致德育工作效率低下。最后,需得到全体家长的支持。人是构成一个团队最基础的要素,也是形成团队力量的基本要素。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远。要想班级稳步向前,必要取得全体家长的支持,形成家校合力。

2.讲究方法,消除隔阂,营造和谐家校氛围

和谐良好的关系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家校共育的基础是营造家校间的和谐氛围。为团结家委会,组织过家庭聚餐活动、玩过“撕名牌”游戏、家庭采风摄影比赛等。通过活动,家委会成员彼此增进了认识,毕业后,还时常一起聚会旅游。他们现在还会说起,多亏了班主任,才让他们和孩子,都有了共同的朋友。每次活动,家委会团队看到班主任从发出邀请,到安排活动,准备材料,再到自己亲自当主持人,从头至尾都精心设计,充分感受到了班主任的用心与诚意。对于特殊群体,则需要一对一对待,通过家访、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消除家长对学校的隔阂,逐步形成家校共育共识;对待全班家长,则适合采用家长会、讲座或微信故事推介会等,尽量利用好现代通讯媒介。而所有的个人愿景都是通过与家长们的沟通交流时,不断渗透,自然流露的。都说最好的教育是没有痕迹的,分享个人愿景亦如是。

二、实践共同愿景,推进家校共育进程

个人愿景如何整合成共同愿景呢?组织咨询师查理说:“尽管愿景能激发热情,但建立共同愿景的过程并不迷人。”企业家奥布莱恩说:“一名有想象力和远见卓识的领导者,不是只作为演讲,激励部署。我一天中做的事和其他高管没什么不同,就是在保持心中愿景的同时,解决日常的问题。”作为班主任要想把家校共育的个人愿景,成为每个家长心中的共同愿景,也必须扎根班级,想家长所想,急家长所急。

(一)依托班级特色活动,搭建家校共育平台

学校每周一都会安排班级到主席台进行晨会表演,一般班级都是派几个文艺骨干上台表演,一来排练不会太辛苦,二来操作起来也简单。但是这样做,没有文艺特长的孩子可能直到毕业都没上过台。为此,笔者在开学初,就跟全班宣布,每个同学都可以上台表演。正值国庆节,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孩子的表演能力,表演以“爱”为主题,分为爱家、爱校、爱国三个内容,内容有手语表演、大合唱,中间穿插个人朗诵、串烧唱等,使不同的孩子都有了表现的机会,整个排练过程,历时一个月。记得那天表演,连班里总是穿着脏旧校服的小周都一身整洁,精神抖擞,有个在美容院上班的家长专门邀请了她的同事主动来班级给孩子们化妆,孩子们觉得骄傲极了,一直到放学都还留着妆。上台后,虽一开始有点紧张,但越到后面表现得越好,下台后,还一脸兴奋。回家更是对父母说着表演的事,意犹未尽。当时家长们在群里也是热情讨论着,个别腼腆的家长私信我说,这是孩子小学四年级以来第一次上台,真的很谢谢老师提供的机会。也有的表达希望以后能像那位帮助化妆的家长一样,有机会为班级出力。

(二)依托班级常规事务,加强家校互动

班级设置了“一周一反馈,半月一调查,一月大总结”的方式,每周一会在班级群里通过学号方式及时传达学生一周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情况,便于家长了解,家长亦可通过私信方式或每半月的家庭问卷调查及时回馈信息,一月大总结中还会对一月来所有的表现进行大总结,思想、学习等方面波动大的孩子单独与家长沟通等,使家校沟通在日常事务中有序进行。

(三)依托班级突发事件,增进家校联系

小学生处在五六年级时,精力充沛,情绪多变,常因小事或激动或兴奋或易怒或伤心,与人争吵,或打架。

案例描述:记得有一天晚上,一家长打电话,说孩子的手背被同桌的笔芯搓了一个洞,流血了,医生说可能有笔芯残留在手背里,需要动个小手术。虽然电话里家长忧心如焚,但家长挂电话前的一句话让人十分感动,他说:“老师,我孩子肯定也有错,给你添麻烦了。”班主任急忙打电话给这个孩子的同桌家长张妈妈,电话里特地强调,对方家长态度非常好,一直说自己孩子的错,张妈妈一听立刻表示要去医院里看看,也说自己孩子不好,愿意承担所有医药费等。再立刻致电原来的家长,说张妈妈一直在电话里说自己孩子太调皮了,现正赶往你那里。大概过了一小时,两位家长纷纷发微信过来说经过拍片检查,手背里没有残留笔芯,不用动小手术,只需要常规消毒止血即可。张妈妈当时还把自己的孩子带到现场,看看自己的“调皮”给同学带来的痛苦。小张同学表示同桌手不方便,接下来他愿意帮助他,两个小男孩并未因此产生隔阂,反而继续成为好朋友。

后来笔者在家长会上特地描述了这个过程,大大肯定了两位家长的态度,这使得后期在处理类似事件轻松了许多。

三、推广共同愿景,扩大家校共育影响

(一)通过和谐的家校氛围的形成,激励家长主动参与家校共育

共同愿景可集合众力的团结感,遍布到班级、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而任一活动的顺利开展,都少不了家长的配合。充分抓住各项活动契机,把个人愿景和班级愿景进行有机结合,增进班级的团结力。个人愿景应充分考虑个人的实现价值,平等对待每个人,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的能力和提高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如校运会跑操开幕式上,家长们成立了一个活动后勤组,由家委会牵头,其他家长根据自己时间自愿报名,为有一个别开生面的开幕式,成员们先进行头脑风暴,大家各抒己见,把好点子一一说出来,然后进行择优,接着分工安排进行筹备,最后无论是口号、服装、节目表演都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家长热爱体育,主动来当入场式的班级领队,那跑姿是英姿飒爽,至今为师生所称道。在整体团体合作过程中,成员们在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理解彼此对问题的认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个人与团体的进步,最终产生“1加1大于2”的效果。

(二)通过良好班风的形成,见证家校共育的成果

班风,即一个班级的风气,是由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集体氛围,反映了班级成员的整体精神风貌与个性特点,体现出班级的内在品格与外部形象,引领着班级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班级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共同愿景理论引导下,家庭个人愿景与班级共同愿景高度契合,一股积极、向上、團结、进取的力量在不断地壮大,班级良好的舆论导向逐渐形成。班级的共同愿景也是全体家长的所想所愿,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实现自我超越。要支持和鼓励这种个人愿景,使每位学生的才华得以施展,在各方面能力上、知识上、心理上都能到一定的发展,做一个自尊、自强、自信的好学生。

家校共识是整个共同愿景理论的实施前提,共同愿景理论能否应用成功,取决于班主任与成员是否达成共识。成员的学习意愿与能力又与班主任个人的学习意愿与能力息息相关。没有班主任的积极引导,家长缺乏指引的方向;没有教师与家长个人学习的基础,班级就无法真正发展。因此,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师生一直处于共同学习与内化中,处于协商与解决问题中,这也是学习型组织所倡导的。

参考文献:

[1]曹威.良好班集体建设应从设计班级愿景开始[J].湖北教育,2008(2):48-49.

[2]李冰杭,柏雯娟.对建立共同愿景指引班级方向的思考[J].文史月刊,2012(S3).

[3]刘勇.共同愿景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6):65-66.

[4]彭胜光.塑造共同愿景加强班级管理[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7(480):88.

[5]吴佩华.浅论幼儿园学习型组织建设的“五项修炼”[J]. 教师,2015(3):112-113.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实践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