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02-06韩洋

山西农经 2019年23期
关键词:荒漠化治理现状

韩洋

摘 要:土地荒漠(沙)化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等因素,使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发生土地退化的现象。以青海省海南州为例,全方面分析土地荒漠(沙)化现状及治理对策,旨在通过对土地荒漠(沙)化的研究,能够为更加合理利用土地、保护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荒漠化;现状;治理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3-0082-02         中国图书分类号:X22        文献标志码:A

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受到土地荒漠(沙)化的威胁,特别是非洲南北部等地区。全球荒漠(沙)化面积高达3 800万km2,约占全陆地面积的1/3,每年因为荒漠(沙)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有430亿美元。

我国西北部地区也是土地荒漠(沙)化的重灾区域。“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今后5年中国将治理沙化土地1 000万hm2,力争到2020年使全国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我国将在沙区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1]。

1  全球荒漠化土地现状及对策

在当今世界,土地荒漠(沙)化是最具有局地与全球效应且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除南极洲以外的其他各洲均存在荒漠(沙)化土地现象,但是关于荒漠(沙)化的研究工作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少见,迄今为止仅开展过3次全球范围内的整体土地退化评估。在全球范围内,预防土地荒漠(沙)化的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创建“预防文化”理念,即对本地居民进行宣传,让他们深刻认识土地荒漠(沙)化的预防对于自身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治理理念,使本地區的旱区转换为绿地,提倡保护土地,如土地休养管理理念等。对于本区域内的一些重灾区域进行重点防治,如可以通过下乡宣传,以全民防治的方式对土地荒漠(沙)化进行重点防治。可以通过在区域内的林区土地种植沙地耐生植物,预防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展。

(2)在政府角度,应合理整合畜牧业和农业,如在干燥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域,放牧和农耕同样适合,政府应该在文化与经济方面,使二者整合发展,将更有利于预防土地荒漠(沙)化的发生。

2  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现状及对策

中国是世界上土地荒漠(沙)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约165.3万km2,其中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荒漠(沙)化土地大约有37万km2。荒漠(沙)化土地则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部分半湿润地区,尤以青海省延伸至西藏的分布区域的土地荒漠(沙)化更为集中。全国土地荒漠(沙)化发展的速率也在不断加快,20世纪60~70年代为1 560 km2/年,80年代为2 100 km2/年,90年代达到2 460 km2/年。随着数据上升,人们逐渐认识到土地荒漠(沙)化程度日益上升对我国生态和经济环境造成的整体破坏。在整治过程中,总结了几点对策。

(1)加强土地保护意识,由政府牵头对于土地荒漠(沙)化进行集中治理,提高治理技艺,并且向全体民众宣传,在日常生活中缓解土地荒漠(沙)化压力。

(2)加大对于保护土地、防治荒漠(沙)化的宣传力度,全面宣传,全民参与。可以结合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相呼应的方式加大宣传,着重向大众宣传日常生产生活中治沙、防沙对策。通过大范围宣传、重点区域教育,争取在社会中形成全面预防的理念,使防治土地荒漠(沙)化拥有一个良好的治理环境,得到更多重视和支持。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对防治土地荒漠(沙)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提高治理手段的技术含量,在区域内区别治理,因地制宜。对于土地荒漠(沙)化程度不同的区域,防治手段也不同。例如,可以通过增设沙障、隔年放牧等方式来恢复土地。

(4)加强土地荒漠化较为严重区域的林业改造,加快土地沙化防治工作的步伐,对于个体、私营、企业等沙地进行集中宣传,并且加快对沙地治理技术的研发,以便能够在全社会普及治沙知识。提倡不造无主林,用经济杠杆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治沙行列中[2]。

3  青海省海南州土地荒漠(沙)化成因分析

3.1  自然因素

青海省海南州位于高寒沙区,气候多变,日夜温差较大,风沙天气居多。据观察统计,每年都有6~8级以上大风天气。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也是造成土地荒漠(沙)化的重要原因,水力侵蚀是由降雨和河流的侵蚀,使得土地的地表植物营养流失,无法承受侵蚀,使得草场退化,土地荒漠(沙)化。

3.2  人为因素

(1)滥垦。社会不断进步,人口增长,人们开垦不具备垦殖的土地,进行农业种植活动;开垦后,由于缺乏防护知识,土地表层受到了风蚀,人们只好撂荒,但撂荒地的植被已经遭到破坏,在风力的作用下,已开垦的土地被沙化。

(2)滥牧。海南州是以牧业为主,过度放牧和盲目增加畜头数,导致草场严重超载,使优良牧草减少。由于草地的表层结构受到了破坏,造成草地风蚀沙化。

(3)滥采。农牧民为了提高生活水平,无计划、无组织、无节制地掏挖药材等植物资源,由于采挖时铲掉草皮、挖土刨坑、翻动土层,严重破坏草场植被,加剧草地植被退化,造成草地荒漠(沙)化。这种既不科学又不合理的行为使大量草地变成了沙荒地。

4  青海省海南州荒漠(沙)化土地治理措施及成效

4.1  主要治理措施

(1)加强领导,责任划分明确,责任落户。国家采取行政补贴的方式推广荒漠(沙)化土地治理,把加快防沙治沙、促进林业建设作为发展地区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

(2)突出封育禁牧,切实保护荒漠(沙)化中的植被。为保护好原始生态植被,严格划定封育禁牧范围治理沙地,广泛宣传草场的休养生息政策,避免出现对草地破坏的现象。

(3)广泛宣传发动,形成防沙、治沙的良好社会氛围。向大众宣传土地荒漠化危害、国家政策方针等内容普及荒漠(沙)化土地治理措施[3]。

4.2  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青海省海南州土地荒漠(沙)化的治理,治理改善的沙化土地面积达到2.21万km2,其中人工植树造林治沙0.28万km2,封沙育林育草0.8万km2,人工种草改良草场0.83万km2,开发种植经济作物0.3万km2。沙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风沙危害得到了有效遏制。

5  结束语

荒漠化治理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性难题。就我国而言,肆虐的风沙是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和治理政策,加上沙区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艰苦奋斗,一定可以扼住风沙灾害的“咽喉”。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沙化土地呈现整体遏制、持续缩减、功能增强的良好态势,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我国防沙治沙道路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孙洪艳.河北省坝上土地荒漠化机制及生态环境评价[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3.

[2]高兵桃.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土地沙漠化治理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1.

[3]张爱国,马志正,秦作栋.土地生态设计方法及其在晋西北土地沙漠化防治上的应用[J].中国沙漠,1999(1):46-50.

(编辑:季  鑫)

猜你喜欢

荒漠化治理现状
中国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扩展态势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