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低碳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对策

2019-02-06高芳艳

山西农经 2019年23期
关键词:经济结构低碳经济转型升级

高芳艳

摘 要:当前各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三大产业碳排放强度和总量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一过于粗放的发展模式,浪费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使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阐述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当前我国三种产业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探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3-002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121.3        文献标志码:A

1  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1  低碳经济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目前,我国经济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大减少,促进我国向第三产业及新兴产业方向快速发展。在快速提升我国经济水平的同时,还能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证国家的竞争力。

1.2  低碳经济可以有效保证国家资源安全

各国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矛盾随之增加,国家之间势必会出现摩擦情况。国家领导人需充分考虑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措施,保障国内自然资源。低碳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2  我国三大产业在碳排放方面的影响

2.1  第一产业在碳排放方面的影响

第一产业在碳排放和碳循环方面影响巨大。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碳排放量。土地由农用转向非农用,碳排放量显著上升。相关调查表明,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农业生产过程中,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可以使碳排放量增加,但企业可以通过整理土地、集约化利用土地而增加碳的收集量[1]。在能源消耗方面,我国第一产业碳排放量整体波动不大,但第二、三产业碳排放量显著提升,使得第一产业在能源消耗方面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由此可以确定,第一产业并非碳排放的主要源头。

2.2  第二产业在碳排放方面的影响

第二产业对能源消耗量巨大,是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不同产业在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方面不同。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的结构,会使碳排放和能源消耗量出现显著变化。因此,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会直接影响碳排放量。一般情况下,产业结构和工业生产总值及碳排放量之间存在正相关。

工业和建筑业是第二产业中的碳排放主要来源,发展建筑业和工业会使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量快速上升。相关调查表明,我国第二产业承担了90%的碳排放量,而工业部门中的高排放行业则承担了其中80%的碳排放。第二产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内部高污染行业增加[2]。

随着第二产业产值逐渐上升,其对能源的消耗及碳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由此可见,我国急需调整第二产业结构。此外,我国很多省份以煤炭为能源消费主体,也是导致碳排放量快速上升的重要原因。

2.3  第三产业在碳排放量方面的影响

在第三产业中,除了仓储物流和交通运输业外,其他行业直接碳排放量较少。调查数据表明,第三产业碳排放量介于第一、二产业之间。当前,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通过提升第三產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实现对碳排放的有效控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能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量。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侧重传统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会展、高新技术、计算机软件及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量,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3  发展低碳经济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具体措施

3.1  制定完善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低碳经济本身的特殊性,导致其要由政府进行调节才能够快速发展。第二产业是我国经济的主要产业,凭借企业自身很难降低碳排放量及能源消耗量。必须由政府制定法律,以财政补贴和奖励的形式引导,加强监督和处罚,才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3.2  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工作

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区)的产业和资源存在不同特点。必须按照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及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构建合理、科学的区域性低碳经济体系。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把产业转型作为发展重点。对过剩产能进行优化,将落后产能淘汰,提升企业准入门槛,对污染重、能耗大的企业限制发展,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经济体系,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与此同时,要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设置碳排放检测部门,加强碳排放评价工作,公开监管信息,确保市场发展环境公平、合理。

3.3  对工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注重技术创新

当前我国工业存在污染严重、消耗高、产业附加值较低、缺乏高技术含量等问题。在未来的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对资源进行整合,消除过剩产能,切实提升产业附加值。以创新、引进及共享先进技术的方式,使工业设计、研发、生产与加工的技术含量得到显著提升,促进工业产业向着高端发展。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模式共享促进行业整体转型发展,有效提升产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及国际竞争力。引导污染重、能耗高的企业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化,提升产业结构等级,降低资源消耗和碳排放量。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达到“1+1>2”的效果。

3.4  对能源消费结构进行调整,引导使用清洁能源

对能源的消费结构进行合理优化,让企业经济效益和能源利用效率得到共同提升。针对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居民及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在遵循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基础上,对能源消费结构进行适当优化。通过对煤炭类化石能源的合理控制,结合所在地区情况对能源结构进行合理优化。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引进和应用多元化、清洁型的能源。

3.5  设置科学、合理的产能淘汰机制

产能落后主要是因为设备、生产工艺落后所导致。落后产能存在能源及资源消耗量较大、污染物排放严重等问题。针对我国第二产业特点,设置科学、合理的产能淘汰机制,构建相应补偿机制,淘汰落后产能。通过企业和政府之间协调沟通,有效优化能源结构。此外,还需从整个社会的层面,开展能源改造工程,以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替代煤炭等化石燃料,减少碳排放量,在保证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产业升级。

4  结束语

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相对较低,对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对更高,是低碳经济的特点。我国要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有效降低社会经济的环境及资源压力。我国要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转型的困难,认识到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重视低碳经济转型发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引导经济向低碳经济方向转变,切实保障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乐.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企业生产管理创新研究[J].山西农经,2018(24):59.

[2]过文俊,金恒.智能型区域低碳经济差异性评估系统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12):87-89.

(编辑:郭  瑞)

猜你喜欢

经济结构低碳经济转型升级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