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主题班会现状分析

2019-02-06郭文冠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主题班会问题学生

郭文冠

摘要: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中小学主题班会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地位遭到忽视、过分追求多样化的形式、班会主题不明确,教育缺乏针对性、缺乏系统性等,本文立足于分析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以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发挥主题班会的德育作用。

关键词:主题班会;问题;学生

关于主题班会概念的界定,《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教育卷》认为“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教育计划或根据客观需要为解决本班某一重要问题而进行的班会”。李银德在此基础上,强调班主任对主题班会的顺利开展的重要性,认为“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根据教育任务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一个专题或针对一个问题而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班主任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

沈景娟强调了认为“主题班会是围绕一个教育主题,班主任与学生共同设计表现形式、表达方式,通过班主任指导,由学生表演的一种活动”。《教育辞典》上定义主题班会是:“班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班主任进行道德谈话和讨论,如解释《学生守则》和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等。另一种是由学生班委会在班主任指导下自己组织、自己主持进行的,如讨论和决定本班重大事项,开展某项有意义的活动等。有时还可以围绕某一主题举行‘主题班会”。

通过分析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本文概括主题班会为:根据党和国家教育部门对教育教学要求,班主任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开展的一种师生互动的教育活动。主题班会课是“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健康心理素质、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今,我们对主题班会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中小学主题班会的发展并不完善,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遭到忽视

老师对学生的不信任使学生成为班会的被动接受者,忽视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很多教师考虑到班会的效率,往往事必躬亲,很少让学生参与进来。部分常年带班有着“丰富经验”的班主任为使班会“效果更好”,完成班会课的教学任务,就根据在教学中多年来的经验对班会进主观行设计,在班会课上对学生提出一系列要求,这种纯粹的、单调的思想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抛弃了班会最核心的部分---过程,从而背离了开展班会这一活动最核心的意义和价值。由于教师不信任,过多的干预学生的活动,不愿意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尝试,“教师逐渐取代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体,成了主角,而学生则成了名副其实的‘观众,沦为班会的配角。”正是因为在班会课中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打击,身上的很多才能都无法得到展现,不仅使主题班会的效果大打折扣,也导致学生的某些能力停滞不前。

二、过分追求多样化的形式

过分追求形式,主要是指形式与内容不匹配,活动形式与班会主题的联系不大,从而出现了华而不实的现象。绝大多数的班主任对主题班会的理解存在误解,过分的看重形式和程序,从而忽视了班会的实效性。认为如“才艺展示”、“联欢会”的形式才是主题班会应有的,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使得在班会开展过程中,学生的节目接二连三,表演味十足,好好的班会课就这样变成了一场演出,过分的看重形式,从而忽视了班会的实效性。这种只在乎形式上的“噱头”,片面强调场面、掌声,而忽视教育内容的实在性的形式主义,使得最终的教育效果“苍白无力,不尽人意”,因此班会越来越趋于表面上的“光鲜亮丽”和内容的空洞。

三、班会主题不明确,教育缺乏针对性

班会主题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阶段特征,立足于实际情况,否则,就会使班会缺乏针对性,而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主题班会的内容必须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设计,但是现实中很多班级在开展主题班会时,没有明确的主题,主题班会变成了一种索然无味的说教课。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例如异性好感和交往问题、考试诚信问题、厌学心理以及青春期的叛逆等问题,部分班主任这些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出现的共性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教育引导没有侧重。还有很多班主任就是在临上课前随意定下一个主题,随便围绕这个主题讲两句,有些甚至直接讲其他事情,毫不理会定下的主题。这种“挂羊头卖狗肉”式的主题班会课很难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四、主题班会缺乏系统性

主题班会在实践中存在随意、零散和应付的现象,大部分的主题班会课变成了应付学校要求的一场表演,使中小学德育工作表里不一。一是主题的确定具有随意性。班会主题是一节成功班会的精髓,班主任应该就这个主题开展一节师生互动的活动,如果主题的确定过于随意,就会使班会很难成体系,甚至前后会出现重复的现象。有的班主任常常在班会前一天甚至前一节课才构思班会的主题与内容,甚至有些老师利用班会课进行作业讲评,班会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主题班会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足够重视,大部分主题班会仅为了应付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主题班会开展的随意性和应付性,造成了学校在学生德育教育上的缺失。二是主题班会的设计缺乏长远的规划,具有偶然性。大多主题班会以期解决眼前的问题,没有站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高度去设计,从而导致主题班会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三是主题班会的开展具有应付性。当前几乎每个班级的主题班会使用同样的话题、设置同样的场景的现象,很多班级都是随随便便的应付学校的检查,这样完成任务式的班会课丝毫具有系统性,打击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给主题班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埋下了不良隐患。

主题班会的独特之处在于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得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方面。因此,在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认识到主题班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有效发挥主题班会课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張初平.初中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班级管理

[2]曾 娥.小学主题班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文学教育.2017.05

[3]李银德.小学主题班会理论与实践.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主题班会问题学生
学生写话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