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挑战与对策

2019-02-06赵丽媛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挑战对策

赵丽媛

摘要: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文化自信既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经阶段和必要手段,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文化自觉和自强,面临着传统文化中的保守固化思想、“全盘西化”等矫枉过正思想和现代西方经济文化渗透等压力和挑战;必须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文化的领导,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勇于打破西方文化霸权。

关键词:文化自信;挑战;对策

习近平“7·26”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积极应对各种冲击和挑战,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文化自信既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经阶段和必要手段,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没有自信,就谈不上自强,更谈不上繁荣发展。如果我国不能在对外交流中建立自己的文化优势,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捍卫自己的战略利益,更谈不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了。

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本国文化的一种心理认同、堅定信念和正确心态,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必然结果。文化自信是一切自信的基础,不仅能够决定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价值准则,还能最大程度构建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体系,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提供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自信说到底是价值自信,是从精神层面反映一个民族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就是确认民族价值。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构建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心理认同,有助于挖掘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思想财富,有助于营造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实践氛围,有助于保持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政治定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突出优势。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构建更加充实、富有张力中华精神文化体系;同时,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价值,探索增强文化自信的方法,不断拓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对话空间。

二、增强文化自信面临的现实挑战

行百里者半九十,世界各国发展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历史新起点,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文化自觉和自强,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传统文化中的保守固化思想。审视历史,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中一直存在着保守固化的因子,同中华文化的众多优秀因子交织在一起、如影随形,影响和束缚着中华文化的发展。长久以来,地大物博、不受外扰的自然环境培育了中华民族乐天守土、保守、独立的文化性格。在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汉文化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优越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华文化的进取心。因此,亨廷顿指出,“中国的拒绝主义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根植于中国作为中央帝国的自我形象和坚信中国的文化优越于所有其他文化的信念”[1]。而传统儒家一直强调的“克己复礼为仁”、“三纲五常”等封建统治思想,亦渐渐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束缚,“最终,导致了处处顺从、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的气氛,排除了思想继续发展的可能”[2]。

(二)“全盘西化”等矫枉过正思想的影响。近代以来,众多启蒙思想家和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的建构与争论不绝于耳,其中,矫枉过正的“全盘西化”等错误思想流毒至今尚未完全肃清。1929年胡适最早提出“全盘西化”(后更正为“充分的西化”)的主张。上世纪60年代,李敖发表《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极力推行“全盘西化”思想,提出:“所谓西化的意思就是要我们面对、选择、并接受真正现代的文明。”[3]80年代中期,极端激进分子刘晓波卖力鼓吹“全盘西化”论,同期个别学者提出以“西体互包,中用互包,西用互包”为主要观点的“西体中用”主张,亦难以跳出“以西方的原则为原则”,看似构建了一种新式文化提法,实则互相杂糅,概念混乱,实质仍“是变相的全盘西化论”[4]。这些错误思想对中华文化的构建、争论、纠缠与纠结时时影响主导人心,其矫枉过正的观点虽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华文化进程,却最终使“我们摒弃了本身优良的一面,但却不自觉地保留了坏的一面。”[5]

(三)现代西方经济文化渗透的压力。冷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其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和先发优势,逐渐达到了支配弱国同其保持同步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认同思想,即文化霸权思想。始于1948 年的美国“富布赖特”项目,以各种形式资助本国及外国精英人士的教育交流与学习,依托强势的经济科技优势将美式价值观打包发给留学生及国外精英人士,使其自愿模仿美国,被西方同化,造就了一批批与西方世界保持一致的决策层和舆论创造者。而据统计,2015/2016年度中国留美学生已达到328547人,占在美国留学生总数的31.5%。此外,互联网及计算机发展而带动的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推特、脸书等新媒体在世界的广泛传播,更成为西方媒体宣传的绝好平台,文化产业的高度发达亦加剧了西方文化浸润与侵蚀的空间。如一位学者指出:“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模仿将控制在拥有强权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6]西方先进的媒体宣传与浸润在零碎的时间内轻易俘获人们的心灵,别有用心的文化粉饰使南方国家隐秘地落入西方预先挖好的文化陷阱。

三、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对策建议

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文化自信,要注意把握好三点:

一是,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文化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了特点鲜明的社会主义文化,构成了近现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集中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成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方面,在中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领和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

二是,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新的历史征途上优化治国理政的重要法宝。增强文化自信,必须不忘本来,维护我们自身独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和生活方式;不断加强对当代中国文化元素、文化形象、文化符号的研究和宣传,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中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同时,坚持着眼将来,兼容并蓄、积极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处理好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间的关系,努力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各种文明的交流互鉴。

三是,勇于打破西方文化霸权。在全球化语境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高民族文化自觉,还要不断加强对中华文化的提炼和阐释,把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塑造我们的国家形象;同时,还要敢于打破西方文化霸权,通过兴办孔子学院、开展“一带一路”等国际文化交流,积极提高对外文化传播能力,创新传播方式,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并在国际社会理直气壮地表达我们的信仰和价值观念,有力回击国际上的各种质疑和攻击。

文化自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精神力量。中华传统文化曾在漫长的岁月里独树一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孕育着中华文化的复兴和崛起,而充分的文化自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助推中国梦实现的必要条件。在不远的将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高度的文化自信一定會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同实现。

参考文献:

[1][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64

[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M].上海:社会科学与出版社,1999:17

[3]王刚.李敖与台湾中西文化争论[J].社会科学,2007 (9)

[4]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338

[5]黄力之.先进文化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2:72

[6][美]费正清.观察中国[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6

[7]马克锋.“中学西源”与近代文化[J].北京社会科学,1990 (1)

[8]满凯燕,狄鑫.世界网络战硝烟四起[J].决策与信息,2011 (8)

[9]张灏.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挑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