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以勤:CERNET 是国之重器

2019-02-06张彤

中国教育网络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育网络华南理工大学一流

文/本刊记者 张彤

陆以勤CERNET 华南地区网络中心主任,华南理工大学副首席信息官、网信办主任

2019 年 是CERNET 建 设25 周 年。25 年 来,CERNET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跟随和学习国外互联网先进技术,到引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参与全球IPv6 规模化发展,走过了一条辉煌的发展道路。作为早期就参与CERNET 建设的高校之一,华南理工大学副首席信息官,网信办主任陆以勤教授,对CERNET 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和新时期大学“双一流”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高校信息化发展引擎

《中国教育网络》:您是什么时候与CERNET 结缘的?在参与CERNET 建设过程中有什么难忘的故事?

陆以勤:华南理工大学是1994 年最早向国家计委提交CERNET 项目建议书的6 所高校之一。那时,我正在香港城市大学接受博士联合培养,香港城市大学已接入互联网,资讯发达让人耳目一新。我觉得互联网是对大学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先进的学术平台,也为华南理工有机会参与建设自己的教育和科研学术网络而自豪。2008 年底,我担任学校网络中心主任,2009 年5 月被教育部任命为CERNET 华南地区网络中心主任,正式成为CERNET 大家庭的一员。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参与CERNET 建设过程中,2010 年我们创办了海峡两岸四地高校IT 高端人才论坛,广泛开展网络技术和应用交流,中央统战部网站发布了新闻,被称为海峡两岸的“四通”,当时《中国教育网络》也做了相关新闻报道。这个论坛分别在广州、台湾、北京、南宁举办5 届。华南理工大学还牵头13 个单位承担了国家发改委“2012 年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和规模商用专项——基于IPv6 的下一代绿色无线智慧校园应用示范”项目,在广东省教育行业全面推广了IPv6 的规模应用。

《中国教育网络》:纵览25 年的发展历史,您认为,当年建设CERNET 的决策对今天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核心技术研究起到了什么作用?

陆以勤:CERNET 是国家互联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我国第一个覆盖全国的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也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学术网络。CERNET 的意义不仅在于成为我国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互联网研究、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平台,而且创造了互联网技术在全国高校协同创新和应用的新模式。CERNET 承担的多个关于自身升级改造的项目,参与高校数量之多是非常少见的。

华南理工大学因为参与CERNET 建设较早,成为了我国较早一批建成校园网的高校之一,推动了学校互联网研究和相关学科建设与发展,成为华南地区互联网建设和研究的排头兵。

同时,CERNET 缩短了我国和发达国家在信息获取方面的差距,加快了高校各个学科的国际化进程,将国内高校的科研团队和科研成果推向了世界。

强化“大兵团”合作机制

《中国教育网络》:您认为CERNET 最主要的成就有哪些?

陆以勤:25 年来,CERNET 取得的成就包括:为我国高校提供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提供互联网技术研究的平台;培养了大批互联网应用创新人才;推动中国互联网的核心技术研究,提高我国在互联网国际治理的话语权;探索了全国高校互联网协同创新的新模式。

CERNET 今天面临的重要机遇是互联网成为国家的支撑产业,因此,CERNET 成为我国争夺互联网国际治理的话语权的“国之重器”。面向未来,CERNET应该将自己定位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和科研活动的网络空间”,即在传统网络基础上,扩展为包含数据、算力、应用的综合系统。

《中国教育网络》:针对网络强国战略和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您认为CERNET被赋予了哪些新的使命和价值?

陆以勤:CERNET 从诞生开始就肩负着推动教育和科研信息化发展的重大使命,如今,新的时代更赋予了CERNET 新的使命和价值。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承载应用创新、网络安全需求的增长,要求CERNET 在做好自身网络体系结构和互联网协议升级换代的同时,还要和新技术融合发展,满足高层应用的需求,并提供更为丰富的增值服务。

新的历史阶段,CERNET 原有的价值还要保留并且不断优化。面向未来,更需要强调的是CERNET 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协同创新模式和高校之间科研、应用推广的合作机制,使我们具备“大兵团”作战能力,可以迅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网络强国的各种战略决策。

《中国教育网络》:您如何评价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的现状?展望未来,您认为中国IPv6 发展应该抓住哪些关键点?

陆以勤: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形成了真实源地址验证、IPv6 过渡技术、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路由技术等技术创新,并且形成了多项国际标准RFC。在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于应用推广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国家提升互联网治理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利器。

中国IPv6 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应用,需要通过政策驱动各类主流应用,规模化地实现对IPv6 的支持。华南理工大学是最早加入CERNET2 实验网的节点之一。目前,除了个别实验室自行购买的交换机外,华南理工大学校园网双栈覆盖率达99%,IPv6 用户约有4.5 万,除家属区使用的部分无线路由器不支持IPv6 外,几乎所有的终端用户都是IPv6 用户,另外,学校的DNS、主页、统一认证系统、网上办事大厅、邮件系统、图书馆等重要的应用系统均实现了对IPv6 的支持。不仅如此,作为节点单位,华南理工大学还不遗余力地协助广东省教育系统完成IPv6 规模化部署,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会,开发IPv6 升级改造登记平台和监测平台等方式,有效促进了广东省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的全面推进。

为高校“双一流”建设赋能

《中国教育网络》:您认为教育信息化对于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意义何在?下一步华南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规划是什么?

陆以勤:教育信息化是“双一流”的重要载体,高校的教育信息化规划必须与学校“双一流”发展的战略目标和特色紧密相关,将信息化融合到“双一流”建设的各个任务和环节中去,成为推动“双一流”建设的新引擎。同时,高校要重视数据资产的管理,将信息系统包括物联网、校园网、建筑智能化等各类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科研活动所形成的数据变为学校的核心资产,直接为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提供支持。

下一阶段华南理工信息化建设,将以广州国际校区信息化建设为契机,赋能“双一流”建设,探索“在地国际化”的新模式。学校建设了建筑面积12800 平方米的数据中心,满足交叉性新工科的学科建设需求,校园网采用SDN 架构,在新校区通过密集的物联网节点,采集网络设备、空调、照明、楼宇自动化、消防、视频监控、门禁等18 个智能系统的信息,与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平台、科研系统产生的数据一起,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数据融合和应用集成,并向第三方提供应用接口,形成学校的核心数据资产,不仅支持智慧校园可视化管理、信息共享、系统联动及资源调配,而且可以为学科建设提供服务。

《中国教育网络》:您对CERNET 下一步发展的期望是什么?

陆以勤:期望CERNET 成为互联网核心技术突破的重器,也期望国家能对CERNET 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使CERNET 为全国高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猜你喜欢

教育网络华南理工大学一流
基于人工智能辅助的职业教育网络培训管理研究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梁文峻、巫金隆、黄靖鸿、吴国杰作品
长沙市教育局召开教育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会议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谈寄宿制高中学生的管理策略
当机器人遇上人工智能——记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张智军
焦唯、王琪斐美术作品
王雁、谢盼盼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