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冻”有讲究方法要得当

2019-02-05刘祖春

家庭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暑热穿衣抵抗力

刘祖春

“秋冻”的意义是什么

秋季是夏季与冬季的过渡期,“秋冻”其实就是耐寒训练,即通过日常对冷环境的逐渐适应,来提高人们对寒冬的耐受性,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以便应付更为残酷的严冬。

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因为秋天是阴长阳消的季节,要以养阴为主。同时,秋天主收,万物收敛,肺气内应,因此养生应以养肺为主。此时进行“秋冻”锻炼,不仅能提高人体抗病和抗寒能力,还能对呼吸系统疾病起到预防作用。

初秋时节,暑热未消,气温较高,不必过早添加衣服;到了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这时穿衣要有所控制,适当地让机体“冻一冻”,以免穿衣过多出汗,伤阴耗气;而到了晚秋,秋冬交接,则更多强调的是防寒保暖。

因此,除了年老体弱和患有慢性病、体温调节功能差的人之外,对多数人来说,“秋冻”还是符合健康养生的科学道理。只要气温不低于20摄氏度(一般在农历八九月份),人们都应该适当让身体承受一下“冷冻”,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防御机制的作用。

如何进行科学“秋冻”

1.“循序渐进”冷适应

从中医角度讲,“秋冻”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秋不忙添衣”。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突然变冷时,应适当地增加衣服,否则非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招灾惹病。“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寒为宜,而不是裹得严严实实。“秋冻”的第二层含义是“拖延添衣时间”。

“秋冻”除穿衣有讲究外,还需多参加户外活动,比如迎着凉爽的秋风慢跑、快走。但要把握渐进和适度两个原则。锻炼应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既要防止“冻而不动”,也不能动得大汗淋漓,只要身体微热即可。否则容易导致寒气入侵,还会引起呼吸道、胃肠道、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提醒的是,如果天气变化反常,气温急降时,仍坚持“秋冻”,这样的“秋冻”就过分了。

2.南北方“秋冻”要区别对待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但北方不同,秋涼来的太猛烈,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别硬撑,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3.有些部位决不能“冻”

“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有些部位,如颈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应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尤其是脚部。

腹部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

双脚 脚被誉为人的第二心脏。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脖子 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肩膀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

猜你喜欢

暑热穿衣抵抗力
给花生找“亲戚”增强抵抗力
跟着这样做,加强抵抗力
暑热之害重在于防
冰爽夏日派对
自在才是我的穿衣态度
穿衣取经
秋天的故事
有范穿衣也是性价比王
桶装版
让“暑热宝宝”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