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岁老人勤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

2019-02-05周一海

家庭医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五心百岁老人子女

周一海

腹有诗书气自华

王文娈1918年出生于河南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她自幼聪慧好学,读书很用功。王文娈的小女儿崔虹介绍说,老人虽然只读了四年书,但是老人识的字却不少,这都得益于老人喜欢阅读的好习惯。但她最喜欢的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其中大多诗词都能背诵。

“母亲耳聪目明,技艺过人,读书的习惯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变。”崔虹说,老人每天依然坚持看书、看新闻和写日记,时下热点甚至明星八卦她都知道。

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霜,岁月的痕迹无情地留在了老人脸上,但是她举手投足间都显得淡定从容。晚辈们对这位老人都十分尊敬和喜爱。

百年岁月亦苍苍

在整整一个世纪的岁月里,王文娈见证了中国社会百年的动荡变迁,经历了风雨人生的沧桑坎坷。

“那时生活的不易和艰辛,是现在年轻人不能理解的,现在生活好了,母亲还经常教育我们要勤俭持家,她坚决反对倒饭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崔虹说,在那些缺衣少食,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家人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一针一线、挑灯夜战所缝制起来的。

生活带给了她无数的艰辛,她却报之以歌。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王文娈用日记记录下了当时的心情,她心急如焚,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惦记着废墟里埋着的孩子们。几天后听说可以捐款,非要子女们带着她到捐款点捐献500块钱,这对于一个为自己花上几块钱都舍不得的耄耋老人来说,十分不易。

“母亲对现在的生活非常称赞,说现在国泰民安,生活富裕,是盛世才有的好日子,让我们要好好珍惜当下的生活。母亲说自己能活到一百岁,都是党和政府给予的好政策、好条件。”崔虹说。

四代同堂乐陶陶

王文娈的子女告诉笔者,母亲一生艰难坎坷,经历过战乱,含辛茹苦把几个子女拉扯成人,虽然吃了不少苦,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生活。如今,母亲除了耳朵有点背、行动不便以外,思维清晰,记忆力强,30多年不见的人她都能认出来,叫上名字。

说起王文娈老人的长寿秘诀,孙女婿傅捷说,老人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胸襟豁达,性格开朗,对什么事她都有一颗包容的心,不计较不操心。

如今,王文娈老人一家已是四世同堂,逢年过节,儿孙们便陆续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老人身边,誓言要把最快乐、最高兴、最幸福的陪伴留给这位善良知足、和蔼可亲的老人。

与百岁老人的对话

笔者:平日里,您都有些什么爱好?

王文娈:最喜欢看书、读报。四大名著读完几遍了,最喜欢的还是《红楼梦》。我不能落后时代,我什么书都读,儿孙推荐的书都在读。

笔者:您的饮食习惯是什么?

王文娈:大鱼大肉不拒绝,但摄入量较少。吃完早饭,孩子们会陪我出去溜达一会儿,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楼前楼后转悠转悠。

笔者:您平常有什么良好的锻炼方法吗?

王文娈:我认为常按摩“五心”(头顶有“顶心”,胸中有两乳中凹陷處的“胸心”,腹部是“肚脐心”,两“手心”劳宫穴,两脚底前凹陷处“涌泉穴”)保健功能就很大。中医按摩师说,“五心”按摩对五脏六腑作用最大。因为我有高血压和高血脂,除了服用药物外,每天几次按摩“五心”,感觉还是有效果的。每天对这“五心”进行几次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按摩,对血流畅通、神经传导有较大作用。只要不是特别禁忌、生疮等,都可做按摩,以活血、行气,起到阴阳双补作用。

猜你喜欢

五心百岁老人子女
百岁老人吴大昌谈养生(上)
百岁老人吴大昌谈养生(下)
亚洲“天坑”里的“五心”党支部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百岁老人
基层党建如何引领社区治理——鄠邑区推行“五心工作法”
近年百岁老人快速增长及其启示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