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的美丽转身之生本课堂教学
2019-02-04张德红
张德红
2010年,在区教育局和进修校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开始了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研究。“生本教育”从此在龙凤这片沃土上声名鹊起。在区教育局、进修校的指导下,我们一直执着地思索、潜心地钻研、积极地参与、努力地探究。生本课堂实现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转变,用真情,用关爱,用欣赏构建学校的“幸福课堂”,让学生感受畅想的幸福,自主的幸福,成功的幸福和发展的幸福。两年来,我们坚持科学人文主义,发展生本教育特色,科研兴校,效果初显。
一、看,眼前一亮
“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生本教育”不是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实施“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学生们争问抢答、激烈讨论的热烈的场面。这种热烈的场面就像俄国大文学家高尔基的说过的一句话:“要感动人,先要自己燃烧”。
例如我在教学《狼和鹿》一课中,通过三组对比,即森林变化的前后对比、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狼鹿异位的对比,层层递进,不仅理解了课文,同时也懂得了生态平衡的内涵。教学完课文,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先让学生们说说学了本篇课文之后的感受,再联系生活,回忆身边人们破坏生态平衡的事情,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再次明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进行了对比,一部分孩子还是理解得一知半解,所以,课堂上又多啰嗦了几遍,花费的时间较多。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时,还是很好地完成任务,这也就说明我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好时间问题;学生在汇报时,小组长没有较好的发挥自己的指挥能力,语言不完整,小组成员没有很好的安排好学习任务,这说明学生锻炼的少。这节课学生读得也不多,我会根据这节课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训练,使生本课堂能更好发挥作用。
二、听,为之一振
生本理念下的教学过程中提出的大语文教学观念?“教是为了不教”,“教”是手段,“不教”是目的。作为手段的“教”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传授与指导,大教学观就是主张要以更高的起点看待教学,要从更宽泛的意义上去从事教学,探求真知。
例如我在教学《诚实与信任》一课时,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用课后练习4“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想想看,还能换个题目吗”作为思考题,让学生再读课文,寻找答案。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文中的‘我用诚实赢得了小红车主人的信任。”有的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是无价之宝。”有的说:“题目可以换为‘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有的说:“可以用“‘诚实的心灵作为题目。”……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体会到了诚实和信任的重要性。同时,学生能根据小组学生们的意见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在课文第二部分写了“我”和小红车主人在电话中相互表示歉意或感谢,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学生反复诵读,同时给学生适度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诵读、感受、理解、欣赏课文,从“我”与小红车主人的“打电话”的这部分内容感悟出了诚实和信任的可贵;再进一步地展开师生、生生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平等地交流,真诚地沟通,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三、读,融为一体
生本教学排除了繁重的题海练习,给了教师和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和活动的空间。老师无需按课文的重难点牵引学生弄清弄透某个问题,只是以读代讲,以学代教。教师可按个人意愿选材教学,如果认为教材中某单元作文教学不符合北方的学情我们可以不教,而从课外引进一些新符合东北民风来教。课堂上学生以不同形式地读进行学习,学生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他们在一次次轻松的读中学习,完全没有压迫感。这样,学生轻松地学,教师轻松地教,师生都得到了大解放。
例如我在教学《祝福》时,我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祥林嫂在不同时候外貌的变化。当大部分学生都能从图片上发现祥林嫂外貌上明显的不同时,我意识到通过课件视频的播放,已构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抓住这生成的资源,我及时进行课堂调控、重组自己的教学设计。于是,我便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指导学生回到教材进行读,认真阅读鲁迅笔下的描写段落,再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短短几年祥林嫂会沦落到这种境地”,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再读探讨课文深刻的主题。在课堂上,我不再死抱“预设”,而及时关注到了课堂的“生成”。我的教学机智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并在过程与方法中融入新知识的学习指导。我相信学生对这句诗句的理解也已融入他的生命中。窦桂梅特级教师提出,语文教学要努力实现“三个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可见,我们要让设计富有弹性,就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努力做到“胸中有书”即吃透教材的目标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目中有人”即了解学生的能力习惯,情感态度,还要注意“手中有法”——熟请教法,能及时选择合适的、富有实效的方式方法。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实而不死,活而不乱,充满生命的活力。
四、做,焕然一新
生本理念的课堂是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直接与生活沟通,把丰富多彩的身边事物纳入语文学习的领域,这是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堂,是将知识生命和个体生命相结合的一个重要体现。社会性语文学习这一课堂的特点是丰富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探究性。利用整个社会背景,挖掘全部生活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丰富语文的学习生活,比如可以进行生活采访、社会调查、专题研究、项目考查、参观访问、集中学习等等与语文有联系的有益的活动。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兴起和全面铺开,可以预料,社会性的语文学习将带来一种新的气象并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例如我在教学地方教材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踏着铁人的脚步走》这一节课:首先,让生命与生命真实地对话,让学生在学中学得活。如在讲“铁人”受伤坚持工作的事迹时,班中的一位学生提出问题“我削铅笔的手割伤,疼得都哭了,那铁人爷爷的腿被那么重的铁杆砸伤,他就不疼吗?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提出问题,把设计好的教学环节打乱,但我觉得就是这个問题让学生真正地、真实地学会学的表现。我及时向其他学生发问:“谁能帮助解答这个问题?”同学们进行热烈的讨论,从讨论交流中学生们理解铁人那“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李思玉同学在讨论交流中说:“我觉得铁人爷带伤工作,不顾腿伤,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中的那一刻,就是诸葛亮说过的一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真实写照。学生能把积累知识运用到学习中,这就体现了学生学得活,教师灵活地创设情境,使课堂灵到起来。
总之,我们在开展生本课堂课改实验时间并不是很长,彻底摆脱旧的教学模式的影响还任重道远,但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丰硕的获奖成绩,我们相信在进一步的实验探索过程中,我们的创新成果会不断涌现,我们的实验经验和操作体系会更加完善。实践证明,生本教育反映了素质教育的本体本质和生命本质,是促使学生人格建树和智慧生成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