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城农民工子女常见教育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9-02-04王鸿儒

考试周刊 2019年94期
关键词:教育问题对策

王鸿儒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其学龄子女也往往以“举家迁徙”的形式进入城市各类学校就读。进城农民工子女步入城市后,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成为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民工子女跟随其父母进入城市生活,虽然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子女在城市的教育问题却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再加上由于城市和农村生活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很多孩子在来到城市学习生活以后,缺乏自信、焦虑、人际关系紧张、学业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

一、 进城农民工子女常见心理问题

(一) 学业适应不良

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后,由于换了一个新的学校,可能所学的教材与以前的有差别,知识上出现不连贯,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与以前的学校也不一样,孩子无法在短时间内很好地适应新学校的学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无法及时地掌握和理解,而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学习跟不上,出现畏难情绪,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甚至厌学、逃课,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此外,学习状态不佳、成绩较低可能会面临老师的批评,导致孩子出现自卑情绪,不利于尽快适应新学校的学习生活。

(二) 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

同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孩子社会交往的日益增多,他们会非常在意同伴对于自己的评价,注重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和威信。

农民工子女远离家乡,离开了以往熟悉的同学和伙伴,来到新的学校之后,身边突然没有了朋友,同学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而与城市孩子在成长和生活环境、语言交流等方面存在差异,农民工子女在与城市孩子交往时往往有着较强的戒备心理,敏感多疑,擔心别人会看不起自己,导致他们不能主动地与其他同学交往,这样时间长了会感到很孤独,感觉其他同学都不好相处,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无法融入新的集体。

(三) 自卑心理

农民工子女初入城市,由于生活经历、家庭条件的不同,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觉得自己能力等各方面不如城市的孩子,生活学习中怯弱、胆小,害怕自己表现得不好而受到别人的歧视。长期处于自卑状态之中不利于孩子自我认同感的建立,容易出现自我否定,自卑心理也对孩子的学习和人际交往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他们不敢和别人交流,遇到困难时也不敢向别人求助,学习的动机不高,情绪消极,严重者可导致焦虑和抑郁。

(四) 敌视和抵触心理

由于制度性因素和家庭条件等各方面的影响,再加之很多城市中的人对农村来的人有很多的偏见,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和区别对待,不能和城市的孩子享有同等条件的教学资源和环境,致使他们心理上会产生很强烈的不公平感,容易导致他们出现敌视和抵触心理,他们对城市和他人的抵触影响了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也对自己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不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学习和生活。

(五) 缺乏归属感

归属感是个人与所属群体之间的一种内在的联系,是个人将自己归于某一群体的感觉,归属感也是一个人对自己社会身份的认同。农民工子女虽然在城市生活,但是城市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落脚的地方,城市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未知和陌生的,这里没有家乡的温暖和亲切,觉得自己好像并不属于这里,无法真正地融入城市的生活,缺乏归属感。而当进入一个新的学校学习,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由于没有和其他同学积极认识和交往,农民工子女可能不能尽快地融入集体中,容易缺乏归属感,觉得不能被其他人接纳,有被孤立和被遗弃感,而导致出现情绪方面的困扰。

二、 进城农民工子女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入学方面的不公平对待和社会歧视

相关制度性的因素限制了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城市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就读,虽然关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学的相关政策出台了很多,但是政策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良好的施行。部分学校给农民工子女入学设置了较高的门槛,比如在入学时要提供暂住证、住所证明、户籍证明、医疗保险缴纳证明等好多种证明,而这些条件很大程度将大多数孩子拒之学校门外,使他们无法接受和城市孩子同等条件的教育。入学方面的不公平对待对孩子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感受到被他人歧视和排斥,更加不利于农民工子女适应新学校的生活。此外,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对农民工的歧视,虽然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体力劳动,容易被他人歧视,而他们的孩子跟随父母生活在城市的底层,生活学习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排斥和歧视现象,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心理健康有消极的影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 学校缺乏对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有效关注

现如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大多数学校已经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大设备的投入和相关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而随着农民工子女数量的逐年增加,有很多学校开始逐渐地重视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但也存在着一些学校由于师资和教学条件的有限对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缺乏有效的关注,没有开展专门的教育活动,不能及时地帮助他们应对所遇到的心理困扰。农民工子女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有其特殊性,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及时关注和教育,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促进其心理素质的改善和提高,确保农民工子女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三) 家庭教育的薄弱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农民工家庭普遍存在着家庭教育方面的薄弱。面临城市较大生活的压力,农民工不得不经常忙于生计,努力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较好的物质条件,忽视了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也没有意识到孩子所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同时与学校和老师的联系和交流较少,往往将孩子的教育问题看成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此外,大多数农民工接受教育的水平普遍较低,对孩子的学习不能进行有效的辅导,帮助他们应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且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希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

猜你喜欢

教育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班主任的对策分析
民族器乐合奏课与综合大学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