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与转化策略
2019-02-04区秀珍
摘 要:“学困生”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学困生”问题再次成为课改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数学教学如何转化“学困生”,减少学困生人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共同去营造学生学习氛围。我们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使“学困生”不在新课程理念的“真空”中发酵、在现实教学中变质。
关键词:培养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个别辅导
“学困生”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學困生”问题再次成为课改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尤其在我们乡镇和农村相结合的学校,流动人口子女密集的学校,学生流动性大,家庭环境、学生智力能力参差不齐,新的课程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得“学困生”学习变得放任自流,似乎能力有所提高,成绩却不见长进,影响了数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低下,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社会的,有智力因素的等等,但是学生智力上的差异不是造成大量“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存在普遍的原因: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意志薄弱,不能控制自己;自卑感、自暴自弃等等。成绩不乐观是难免的,我们要辩证地,客观地去看待。我个人认为造成让“学困生”的主观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对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模糊不清。不能用自己主语言再现概念、公式、性质,不看课本就不能说明概念体系,概念与概念间联系不起来,尤其是一些数量关系:如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等等。
2. 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课前不会主动预习,课后不会主动复习。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知识,也提不出问题,读书被动,没有自觉性。
3. 思考问题积极性不高,对于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练习题,提出的问题兴趣不大,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
4. 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认真完成,字迹潦草,马虎应付,有的甚至抄袭。
5. 不重视考试,觉得成绩不重要,没有一个学习目标,缺乏竞争意识。
6. 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对于孩子的学习关注比较少,有的孩子甚至是留守儿童,家长对于他们的学习经常不理不问。小学阶段里的学生自觉性不强,由于家长对他们长期的放任自流,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低。
由于种种原因,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先是厌学,然后放弃,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智力发展,阻碍了他们的学习和进步,逐渐成为一名“学困生”。由此可见,转变“学困生”意义重大。下面简单地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或看法:
一、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学科有兴趣,什么都好办。也许我们还会发现,经常向“学困生”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与家长也做好了沟通,鼓励学生要学好数学,但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仍不明显,效果是短暂的。我认为,只要学生喜欢他的老师,喜欢他的课,自然会对他所教学科产生兴趣,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成绩自然会提高。
(一) 树立“威信”,使“学困生”崇拜你
数学本身是一门具有很强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也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会幽默,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会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很厉害,在心里面油然而生起一股敬意!因此我在教学时力求直观、活泼、幽默,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我在课堂上开展很多的课堂抢答、分组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有趣的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还经常用画图画的形式开拓学生的思维,用打比方、说笑话来活跃课堂的气氛,把思想上开小差、精神不集中,老师讲课听不进的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
(二) 注重情感,让学生亲近你
正是因为“学困生”受他人冷落歧视,觉得前途渺茫,因此他们的情感更为丰富,他们更需要老师同学的关心、爱护,有成绩时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要转变“学困生”,首先要尊重“学困生”。这一点我一直努力在做,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下课后我习惯地在教室里逗留几分钟,就当堂所学的知识与一两位“学困生”交流;课余常与差生说笑、聊天,我觉得“以情激情”,和他们交朋友,为他们多办实事,即使批评他们,他们也会觉得老师是关心她。“亲其师而信其道”,只要“学困生”接受老师,就会主动争取进步。
二、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好数学的秘方是上好课,做好作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对“学困生”查漏补缺,还要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讲究方法,注重启发,做好引导,尽量避免“学困生”进行过多的盲目思考,以消除其由于多次无效思维所造成的倦怠情绪,利用好知识的内在联系。我们要教会“学困生”如何去学习数学和掌握数学,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困生”的学习习惯:
(一) 少做作业,多问问题
“学困生”经常不交作业,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不会做,如果我们对“学困生”加大、加重作业量,他们就会完成不了作业,即使完成了也是很多“×”,效果反而不好。我经常根据实际设计作业套餐,为“学困生”减少作业量,增加作业弹性,对一些有思维难度的习题提出你觉得能做就做,暂时有些困难可以不做,当作练习题思考,想好了再告诉老师。对常不交作业的学生设置一些问题,鼓励他们多问老师、多问同学。新课学完后,我喜欢布置几道下节课的习题,让学生去尝试作业,这样他们就会去预习,第二天上课就会有的放矢去参与新知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二) 注重基础,激励发展
对课本学习的基本概念,计算简单的应用等基础知识我要求“学困生”一定要掌握,发现问题及时辅导补习,对一些思维性较强的题型则激励他们去讨论,探索、同学互助。
(三) 多去探索,少给答案
大部分“学困生”的学习依赖性很强,学习的积极性很差,对数学的概念和公式只会死记硬背,一遇到灵活一点的题目就不想动脑做。因此我在解答问题时,非常重视引导他们去分析问题,而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课余经常出一些思考题或在黑板上写几道思维题,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当学生问时我一般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让他们去探索。
(四) 既要表扬,也要刺激
我们要坚持表扬鼓励“学困生”,但“大拇指”教育替代不了善意的批评。有时对上进心不强的同学采用激将法,刺激其自尊心,可使其产生好的心理,会有奋起的可能,当然要讲究艺术,寓批评于说理中,寓批评于激励中。
三、 做好个别辅导,把好检测指挥棒
光靠课堂40分钟兼顾“学困生”是不够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平时检测,我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差生自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可以考好。规范检测、营造氛围,在考试前集中对差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他们知识薄弱点进行再学习,评分时适当倾斜,降低要求,多鼓励、少扣分,这样可以使学困生觉得自己经过努力也能取得高分,有成就感,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达到转学困的目的。
四、 发挥多样化的评价,增强自信心
(一) 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
每当我发现这些学生有一丁点进步时,我马上举起大拇指对他们进行点赞。在课堂上只要他们的答案有一点正确或有创意时,我立刻就对他们说:“你的想法很有创见!”“小小的脑袋,大大的能量,为你独特的思路点赞!”“认真思考的同学,老师最喜欢!”等话语来赞赏他们,使他们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感受到“我是很棒的”。通过这样平等的沟通,不仅拉近了“学困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更让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维护。师生关系的和谐,使“学困生”更愿意与老师、同学交流,增强了他们自信心的同时,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也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 为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浓厚的班级评价氛围
我以“我用心,我骄傲”为主题,把“学困生”最喜欢的作业和作品贴上去,每次课后他们总围在作品前,互相地评论与欣赏,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我再用彩色纸的鲜花做了一个大框,标题为“进步,让我如此快乐”,里面贴满了“数学小标兵”“进步之星”“优秀小组长”“积极发言家”“劳动积极分子”等等,里面贴着孩子们的名字,通过每个月的评选,记录着他们一个月的表现。这些评价记载着孩子们的努力和付出,不仅为全班同学,也为这小部分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证实自己的平台,让他们在小小世界里和同伴分享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五、 家校携手,共促成长
要想转变“学困生”,单单靠老师的努力是不足够,家长和老师携手配合,才会达到共赢的局面。我经常借助家访、电访和家长会等契机,通过这些与家长沟通的平台,加大了家长对老师工作支持的力度。我对“学困生”的每一个阶段的变化,都会及时地与家长联系,我不断地跟家长强调家校合作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让家长在意识上重视,自觉地配合老师开展工作。我还在每个学期的家长会上,开展“教子有方”经验交流会,通过家长典型的现身说法,更好地指导家庭教育等等。同时,我在家长面前对“学困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家长配合老师共同督促教育孩子,对“学困生”教育达到最好的效果。
数学教学如何转化“学困生”,缩小差生面,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共同去营造学生学习氛围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使“学困生”不至于在新课程理念的“真空”中发酵、在现实教学中变质。转化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特长生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1]李进财.关注学困生成长[J].学周刊,2011(26).
[2]張丽丽.学困生心理分析及转化措施[J].教育前沿(综合版),2008(8).
作者简介:
区秀珍,广东省佛山市,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德信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