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能力导向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策略的研究

2019-02-04姜涛刘静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34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姜涛 刘静

摘  要:当前,某些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并不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虽然很多高校都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是并没有正确的定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不足。针对研究生职业能力比较薄弱的现状,提出培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并且满足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行研究,以期可以解决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问题,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可以给各培养单位探索培养模式提供有意义的借鉴,提高学校培养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职业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a)-0086-02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文件,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缺口庞大。2009年教育部出台了以招收应届本科生为主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相关政策后,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逐年扩大,研究生毕业人数也随之逐年增长。然而,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并没有解决体育人才短缺的问题,反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比如学生培养定位模糊、学生缺乏实习实践经验等,这些问题给研究生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体育行业的人才需求与体育研究生培养之间存在供需错位的问题,严重地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条件下,这就要求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具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只有让学校建立起适应社会需求的特色培养模式,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而为体育产业输送人才,体育强国梦才能得以早日实现。

1  培养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适应专业岗位的应用型人才,为用人单位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满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2)有利于为培养单位推进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为高校建设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提供参考,有利于调整教育结构,实施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适应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3)有利于满足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职业素养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体育类人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认识,提升职业能力胜任力,为以后的职业竞争提供有力支撑,为其未来的就业创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构成要素

职业能力结构的按照内涵可以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3个方面[1],如图1所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构成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要素:专业能力包括体育教学技能、运动训练教练技能、体育锻炼健身指导技能、各种性质竞赛组织及裁判技能、体育赛事策划及管理技能等。方法能力包括自我认识、目标管理、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社会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职业道德、公共关系等。

3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起步较晚,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工作目前还需完善。通过大量文献检索发现,鲜有学者基于社会市场需求去研究育教学专业硕士培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更为鲜见。目前现有的研究也是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技能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总结。李卫东对比国内10所高校体育教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造成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的两点原因:一是硕士阶段开设的课程实用性不强;二是教学实践与本科相比差别很小[2]。丁先琼对比日本体育专硕培养目标,发现我国高等院校没有明确的研究生教育目的,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趋同现象突出,各研究领域课程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才[3]。鄭继超调查发现部分高校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不吻合,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等[4]。冯晓丽等人研究发现,高校导师队伍建设科学性不足,培养存在表面化和形式化现象[5]。黄汉升在其研究中指出学术型和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趋同的情况,专硕和学硕的培养区别很小,导致研究生培养方向模糊[6]。我国学者对体育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研究主要体现实践规范和操作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有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实践能力培养与职业发展不衔接等。这既有观念层面的原因,也有制度与政策层面的原因[7]。国外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职业性强,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尤为重视,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专业领域设置与职业方向直接对口[8]。虽然我国与国外的国情、制度和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应有选择地去借鉴国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成功的经验,设计出适合我国体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发展的特色道路。

4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策略

4.1 结合企业需求培养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结合企业需求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以职业能力的提升为导向,突出学生实践性和职业性定位,基于市场需求搭建高校和企业衔接的培养平台,做到校企相互促进,提升体育行业的水平。培养单位加强与基层学校、社区、企业及教育事业单位等的合作,以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为目标定位,积极调整教学培养目标。

4.2 优化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环节

优化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环节,以产学研结合为契机,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立较为稳定的体育专业人才实践实训基地。针对研究生职业能力的薄弱点,调整优化教学实践环节,并且完善实践环节中评价和考核机制。

4.3 优化导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实施“双导师”制,双导师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指导,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未来职业指导和规划。在培养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学校、社区、企业及与体育相关行业单位的骨干联合的“双师”导师指导模式,同时聘请国内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体育行业从业人员参与学生培养指导过程,以此来优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4.4 围绕“职业能力”完善课程体系

以职业能力的提升为导向,建设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指向的课程,实行弹性学制,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围绕“职业发展”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要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更多采取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及专题研讨等。以满足职业需求为目标,实现课程与就业之间的无缝衔接。

4.5 提高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认知意识

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认识,毕业生要夯实专业基础,不断增强自身的人力资本。这要求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一方面,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运动技术技能。另一方面,通过竞争学生干部和参加社团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

5  结语

在国家颁布的关于体育产业的一系列政策背景下,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发展国家体育产业的重要手段。高校要明確目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培养理念、教学环节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注重提高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充分促进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同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该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满足社会高速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职业能力的需要。致力于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朔.“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6(6):66-69.

[2] 杨军伟,李卫东.新形势下中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分析[J].学理论,2010(21):299-303.

[3] 丁先琼,鲁平俊,崔国文,等.中日体育硕士教育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刊,2009(12):100-106.

[4] 郑继超,赵娜.基于苏沪两地5所高校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研究[J].体育科研,2015,36(3):98-103.

[5] 冯晓丽,郑旗,张学兵.我国体育教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困境与路径创新[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7,32(5):67-71.

[6] 方千华,黄汉升,朱桂林.我国全日制体育教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困境与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6):79-83.

[7] 陶学文,别敦荣.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2):66.

[8] 徐建华,方千华.美国大学应用型体育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6):86-92.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