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2019-02-04王雅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0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王雅娟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辅助性作用,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将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文内容中,对学生的教育而言,不仅能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此次课题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总结出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内容渗透 中国传统文化

前言

语文教育是我国各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科目,不同阶段对学生开展语文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针对初中学生而言,开展的语文课程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多元化的文化,辅助学生累计语文知识,丰富学生对各类文化的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经历几千年的洗礼,流傳下来的均是经典文化和一些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其中包含了礼貌、朴实、勤奋、谦让、重孝道、立志、好学等,在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并非让学生占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古诗词和经典散文,而是将课文中蕴含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呈现给学生,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印在学生的意识中,这也是当代教育发展中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针对研究的课题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新时代初中语文课堂渗透优秀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意义

1.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众多的经典文化,注重人内在修养,提升人个体的精神认知,对塑造完整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代学生在接收各种信息中,有一些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但也有一些不利于学生自身价值观的形成和树立[1]。教师作为辅助学生成长的重要群体,时刻关注学生的素质文化教育,才能让学生在掌握前沿科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具备较高的素养。当前,我国教育指导思想当中指出,培养具有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并非只是掌握先进科技和特定领域技能,而是有更多的责任感,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回馈社会,辅助国家的发展,因此,在学生处于初中重点成长阶段,语文教师应将课本中具有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深度渗透在教学中,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当中的文化内涵[2]

2.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发展环境下,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这样使得国际上的一些多样化文化进入到我国文化领域中,不同文化和历史发展背景下,让各个国际之间的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也不同,在众多的文化当中,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国内也受到一些冲击,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在我国实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策略的背景下,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这就需要我国各个领域的人才都要具备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才能将我国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多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二、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1.注重对教材中具有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课文的筛选

在初中语文教师计划将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当中之前,要做的工作是注重对教材中具有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课文的筛选。通常状况下,在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均为经典文章,因此,可供选择课文较多。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为例,在这一课本中,可供选择的课文较多,例如《回忆我的母亲》——朱德、《背影》朱自清、《白杨礼赞》——矛盾、《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愚公移山》《赠从弟(其二)》——刘桢等,均能作为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课文。在整个学期当中要按照教学大纲,阶段性的选择不同课文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中,避免学生疲劳接受该类文化。

2.充分地准备辅助资料和素材

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师设计的具有浓厚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在课堂中应用更多的可以渲染所要呈现文化类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开展之前,利用业务时间对课文中具备的实物素材和多媒体素材进行准备,让学生更快进入教师所营造的氛围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学习,对当中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领悟[3]。例如,对刘桢《赠从弟(其二)》的古诗进行学习时,为了更好地渲染课堂氛围,可以将古诗中“古亭”“松树”“冰霜”“山谷”“古人”等实物素材放置在班级中,或者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这样的古风画面,让学生可以了解这首诗作诗的场景和寓意,通过这样环境的营造,能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要学会松柏的坚韧,这对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辅助学生完善自身人格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性作用。

3.做好课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在任何类型的语文教学课堂中,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掌握相应的教学知识内容,均要制定出相应的课文内容拓展和延伸教学计划,通过实施来提升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将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课文内容时,学生由于自身的阅读量较少,平日生活中对一些文化的了解也较少,很难仅仅通过一节课便能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开展一些辅助性的延伸拓展教学。以朱自清的《背影》课文为例,这一课文中作者用朴素的文字,将父亲对儿女的关怀表达得淋漓尽致,呈现出了比较细腻的情感,课文中对和父亲相关的内容进行描写比较平凡,要让学生深刻的体会这一情感,教师可以将《背影》中描写父亲形象为主题,写作出关于父亲的诗歌,并举行班级的演讲比赛,让学生能真正的体会父爱的平凡与伟大。

结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新时代初中语文课堂渗透优秀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意义一方面能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对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起到促进作用。鉴于此,本文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首先,教师应注重对教材中具有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课文的筛选;其次,教师要充分地准备辅助资料和素材;最后,教师要做好课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希望文章的研究内容,能为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线上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原彦平.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的新任务——以古籍整理出版为中心[J].出版广角,2018,316(10):12-15.

[2]高栋彦.例谈语文实践课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J].语文建设,2018,39(18):77-79.

[3]徐京魁.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以《受戒》教学为例[J].语文建设,2018,11(1):74-77.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建筑设计内在的文化反思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