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团体辅导与高校“00后”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耦合

2019-02-04张良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0期

张良红

摘 要: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开端,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及高校教育功能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00后”大学新生认知、行为、人际交往特点,探讨班级团体辅导与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耦合,构建有效的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模式,让入学适应教育切实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而促进大学生个体成长,提高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班级团体辅导 新生入学适应教育

高等院校在提高国民素质、为国家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一课,是高校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刚入校的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需求,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目标是使新生适应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完成思想和角色上的转变,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本文基于“0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及新生入学适应问题,探讨班级团体辅导的形式在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方面的可行性,探究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改进方向,并为构建有效的入学适应教育模式提供有益的建议。

一、高校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在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形式上,多采用短时而集中的教育模式[1],通过讲授校规校纪、专业方向、环境条件、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帮助大学新生尽快融入全新的校园环境。当前高校的入学适应教育工作通常是沿袭固有模式,采用做报告、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各类入学适应教育主题名目繁多复杂,教育内容和重点不够鲜明,没有紧紧围绕“适应”这一重点和目标来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

此外,以知识信息讲授为主的入学教育受到模式、时间、空间等的限制,效果并不能令师生满意。很多新生在入学适应教育结束之后,适应状况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或聚焦于影响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因素,或从教育管理模式、朋辈辅导、行为引导等角度试图探讨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案,一些高校在探索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有效形式上做了不少实验性的研究,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各院校在时间安排、具体管理上的要求不尽相同,探索普遍有效的入学适应教育模式较为困难。随着“00后”新生步入大学校园,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教育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革,给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0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及入学适应问题

“00 后”大学生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有着许多不同于以往学生的独特特点,这为高校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创新必须在坚持以生为本原则的基础上,探索富有成效的入学适应教育新模式,掌握教育对象的认知、行为、人际交往特点,真正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提高入学适应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发挥入学适应教育的作用。“0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及主要适应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方面

“00后”大学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但缺乏深入的分析能力,其认识、认知事物的独立性与以往的学生相比有所增强,认知行为的目的性十分显著。“00后”在瞬息万变的时代环境下成长起来,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对环境的敏锐洞察力,他们多数在高中阶段已经形成基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但由于生活阅历尚浅,并不具備信息加工能力和较高层次的思维策略,更倾向于运用尝试和实践等直接的认知方式,如参加社团组织、校园活动、集体项目等,其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明显增强,并且更强调参与活动的目的性与实用性。然而,“00后”大学生大多是在相对优越、安逸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成长中经历挫折和困难较少,并因为年龄较小,不具备成熟的思维模式与丰富的人生经验,缺乏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基本抗压能力。

2.行为方面

“00后”大学生追求个性独立,对不同行为方式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对多元文化形态有更高的包容度;更注重个人感受与生活享受,并热衷于强烈的情感表达;具有极高的自主学习与模仿能力,但甄辨事物的能力还有所欠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00 后”大学新生乐于并擅长在网络环境中获取知识,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化,更加关注新兴的具体事物,并常常突破传统思维来实践自己的想法,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与个性化的价值追求。进入大学后,学生学习环境更加宽松、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与中学时老师和家长的时时提醒、处处指导不同,大学中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占主导地位,许多学生初入大学时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对个人学习和学校组织活动缺乏主动性,对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业生涯及今后就业、发展等各方面缺少合理的规划,情绪上消极懈怠,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很难适应全新的大学生活。

3.人际交往方面

“00后”大学生在网络信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中成长起来,他们中的大多数更倾向于在网络虚拟沟通平台中实现人与人的交流,更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拓展交际范围,提高交际效率,更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沟通模式。这一特点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提供了改革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00后”大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增强,但集体观念较为淡薄,在网络中,他们以独立个体的身份进行自由的信息交互和沟通,在实际人际交往上也往往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在上大学之前,他们的生活基本以学习为主,社交活动相对较少,缺乏人际交往的方法与技巧,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实践不足,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易受他人的影响,进入大学后,面对五湖四海不同背景的同学,容易产生人际交往焦虑和适应障碍。

三、班级团体辅导与新生入学适应教育

班级团体辅导是以班级为单位,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以团体为对象,运用恰当的辅导方法和策略,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悦纳自我,调整并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2]

以班级团体辅导为形式的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更加符合“00”后大学生群体善于模仿、易受其他成员影响的特点,并以趣味性、参与性强的活动形式,为新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营造一种互信、互助、和谐、融洽的团体氛围,使个体在一种比较安全、温暖的情景中,达到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悦纳自我的目标,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互助互利的交往环境,达到发展良好适应行为的目的。班级团体辅导与传统入学适应教育形式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作为一种有效的集体教育模式,班级团体辅导能为解决“00”后新生在认知、行为、人际交往方面产生的种种适应问题提供有益的帮助。

1.班级团体辅导在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方面的优势

在以往的入学适应教育中,多数院校强调对知识性内容的讲授和行为的规范,并以朋辈辅导的方式让促进新生和老生之间的交流,新生被动接受信息,很难评估其适应性是否真正得到提高,因此,这两种固有模式在改善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上效果并不明显。班级团体辅导将两种原有模式融合在新颖、活泼的活动形式中,是一种可行且高效地入学适应教育新模式。

相较于传统的个体心理辅导和小型的团体辅导,班级团体辅导的成员覆盖面更广,且在形式上更适用于学校的入学适应教育活动。第一,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趣味性强,便于组织者营造良好的团体氛围,提高每位学生的参与度。第二,班级团体成员通过学习、合作、分享、思考等过程,增强了对集体的亲近感和归属感,同时,对专业和学校的资源等也能建立更清楚的认识。第三,团体成员之间会持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班级团体辅导的效果更具有持久意义。

在改善大学新生的身心状态方面,班级团体辅导具有明显的优势。融洽的团体环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真实表达,教师通过构建安全温暖的团体氛围,帮助团体成员敞开心扉,释放内心压抑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同时,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交流为每一位成员提供了观察、模仿、学习他人的机会,帮助成员在参与过程中习得新的行为模式。班级团体辅导实施的过程将知识性传授与朋辈辅导两种模式有机结合,其中既有组织者的引导和教育,又有同学间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交流和分享,学生通过不断感悟和观察学习,不断强化习得的经验,缩短了入学适应的时间,也有效提高了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工作的效率。

2.班级团体辅导在“00后”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的作用

其一,有助于解决“00”后新生入学适应中的普遍性问题。“00后”新生在认知、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及情感活动适应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总体上呈现出普遍性和规律性。而班级团体辅导可以帮助新生解决入学适应中的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获得关于适应大学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经验,促进成员间友好的交往,帮助成员克服孤独、空虚等消极情绪,建立自尊、自信、自主、自强、包容的良好心理品质。[3]“00后”新生在认知、行为及人际交往技能的养成上往往具有极高的模仿倾向,在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每个成员在自我观察的同时也成为其他人的镜子,成员基于信任和关爱的心态去理解别人,个体间相互观察、模仿,既学习到了有效沟通、融洽共处的人际交往技巧,形成了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又改善了自身不适应的心理及行为状况。

其二,有助于改善新生适应状况,缩短新生入学适应期。班级团体辅导具有增进团体成员之间的感情和思想交流的作用,团体中的每位成员经过彼此介绍和充分的交流互动,陌生感被很快打破,并在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新生在活动中强化了责任意识,培养了自主的行为习惯,能够更快地熟悉和适应新的环境,尽早投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来。与传统入学教育形式相比,班级团体辅导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缩短入学适应期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其三,促进班级凝聚力建设。团队精神是班级团体辅导强调的核心价值,学生在活动中以亲身行动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建立集体观念与合作意识。“00后”学生个体意识强,常常缺乏大局意识和团队精神,班级团体辅导以团队作为辅导的基本单位,各项活动需要学生群策群力、互相帮扶才能完成,部分游戏活动设置了共同的团队目标,要求成員间互相协作,探讨共同的解决方案,并最终通过公平合理的适度竞争完成活动任务。在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共同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体验到从破冰、协商、到合作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对班集体建立起新的认识。因此,班级团体辅导能很好地促进班级凝聚力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

四、班级团体辅导与新生入学适应教育耦合思考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高等院校的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工作需要因时而进,而“00后”大学生的鲜明特点为我们指出了改进的方向,就此,笔者探究班级团体辅导与新生入学适应教育耦合,为构建有效的入学适应教育模式提供思路和有益建议。

1.明晰入学适应教育重点

入学适应教育中的几大常规主题不可或缺,但高校应该按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作为找准重点的依据,教育内容和重点都应紧扣时代要求。新生入学教育要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原则,正视入学适应教育中理念、形式单调的问题,根据新生融入新环境的情况,结合“00后”新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自我、了解学校进而了解社会,以新生的实际需要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找准新生自我认知迷茫区域,融入养成教育、专业教育、心理教育,以新生可接受的方式进行重点鲜明的教育教学,真正达到入学适应教育的目的和效用。

2.探索教育载体耦合建设

入学适应教育要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并使载体系统形成耦合机制,在强化课堂教学阵地建设,丰富课外文化活动内容基础上,将入学适应教育系统化、全程化、日常化,重视咨询服务,搭建咨询平台,为学生提供科学化、个性化诊断咨询服务,真正了解学生所需,进而形成班级团体辅导载体与已有载体耦合机制,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冲突和发展需要,设计班级团体辅导方案,并争取政策、资金、场地、人员的支持,跨平台推进入学适应教育。

3.提高育人队伍专业化水平

“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虑大学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4]入学适应教育的有效性提高,取决于育人队伍理念创新和专业化水平,班级团体辅导的实施,需要引领者具备良好的人格特质,专业的团体咨询理论丰富的咨询经验等,高校需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入学适应学生工作中热点、难点、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育人专业团队,完善新生入学教育的组织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方芳.当前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8(3):540-541.

[2]王娟,李勇.大学新生开展团体辅导策略与效果探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03.

[3]陈庆健.团体辅导在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的效果及作用机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6):90-91.

[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18-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