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图教学在初高教学衔接中的使用

2019-02-04方俊成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0期
关键词:水循环初高中过程

方俊成

摘 要:在任何一个阶段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都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初高中衔接的过程中,由于地理学习难度加大,学生一时间无法有效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很可能就会对他们的地理学习产生不利影响。而地图教学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抽象的地理知识,更直观的感受文字信息下的世界,本文就此做出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地图教学 初高中地理 教学衔接 使用策略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学生接触到的都是一些比较直观的内容,以固定的形式显示出来,大部分是需要学生进行记忆的。而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所要面对的地理知识就会逐渐加大难度,不仅有很多知识需要学生进行记忆,更有大量的内容需要学生在理解中应用,即要会分析、也要会辨别。对此,面对跨度比较大的初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重视教学衔接这一问题,无论是在学习方法上,还是在思想态度上,都要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为学生做好模范带头的作用。

一、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出地图教学对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作用,必须先要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只有保证了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乐于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对地图进行解读。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丰富,改变传统单一的板书教学形式,可以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搜集音视频资料,作为教学素材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播放。学生在这种集视觉、听觉为一体的学习环境下,可以直观的感受不同地区、地形在动态演变过程中的真实样貌,能够更清晰地体会其中的细节之处,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时候也会有更多的参考。在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阶段,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还能激发他们的读图思维和想象力,将不同的地图素材结合起来,对知识进行理解。

例如,教师在进行《中国的地理差异》这一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之前学习的地球的运动、大洲和大洋这两节课的内容,搜集相关的图片,激起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回忆。当学生回忆起之前所学习的内容之后,教师则要向学生展示种类丰富的地表形态图,以及有关地表形态变化的资料等,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结合的情况下进行学习。通过地表形态地图的引入,学生对各个大洋以及大洲在地球上的位置进行判断和分析,从而体会本节课的内容。

二、培养学生解读地图的习惯和思维

因为高中地理学习对于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不仅要能够依据文字信息进行习题的解答,同时还应该能借助具体的地图对文字信息进行转化,在图文结合的形式下展开学习。因此,我们初中地理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解读地图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树立起以图解题、图文结合的学习意识,提升学生对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视程度。教师要在教学中穿插进看图、读图的相关知识,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养成看地图的习惯。同时,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知识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以图解题”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探索,寻找更加便捷的思维和方法,优化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尝试结合图片理解知识,从多方面入手体会知识的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信息进行积累,在日常生活中、在看电视的时候、在旅游时,当碰到自己感兴趣的地图信息时,就要立刻结合地图册,对其中的“所以然”展开探究。例如,在进行《北方地区》这一课的教学时,在进行完本节课基础知识的教学时,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的拓展作用,教師可以适当地引入高中地理对涉及的知识,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展开拔高性教学。如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各地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地形图、各地地形图等多种类型的地图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参考。结合不同的地形、位置,判断每一个地方不同气候的形成原因,在这种资源丰富、类型不一的地图学习氛围下,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解图思维。

三、通过地图构建地理知识构架,实现全面学习

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的时候,一方面要重视初高中地理知识在内容上的差异,另一方面还要注重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以便通过地图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的衔接,构建自身的地理知识构架。初高中地理知识虽然难度不同,但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依靠地图对知识进行解析。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尤其重视地图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衔接。将理论知识以图形展示出来,将地图形态以文字信息描述出来,引导学生在互补的学习模式下构建自己的地理知识框架。

初中地理教师要培养学生“图图转换”以及“图文转换”的地理学习能力,能够在面对地图的时候将自己之前所学习的简单知识与其结合起来,将复杂的信息转化为条理清晰、内容明确的知识点。例如,教师在进行《自然界的水循环》这一课教学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准确地判断出其中蕴含的水循环信息,教师就需要结合之前所学习的河流、洋流、气候、地形等知识,引导学生对影响水循环的各种因素进行总结,让学生先掌握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再体会其中的各种变化应用。教师要结合各种河流地形图、洋流地形图、板块地形图等,引导学生对其中的水循环方向进行标注,在进行逐一分析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总结,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构建地理知识框架,从多个角度出发完善初中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尤其重视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工作。通过地图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更直观的回顾旧知识,并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初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学习模式下快速的适应初高中衔接过程中新的地理学习环境,保证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天师.初高中自然地理知识教学衔接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2]张红英.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水循环初高中过程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硫酸法钛白粉水洗及水循环膜处理工艺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水循环高效矿井乏风热泵系统分析与应用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