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洲杯:“鱼腩”是如何崛起的

2019-02-04尹波

齐鲁周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强队亚洲杯踢球

尹波

本届阿联酋亚洲杯甫一打响便冷门迭爆,约旦击败卫冕冠军澳大利亚;印度4比1大胜泰国,导致后者主帅火线下课;东道主阿联酋被巴林逼和;巴勒斯坦不输叙利亚;菲律宾几乎战平韩国,最终仅以0比1小负;越南则在两度领先情况下2比3惜败伊拉克;日本3比2艰难地过了土库曼斯坦这一关……

约旦、印度、巴林、巴勒斯坦、菲律宾、越南等亚洲传统三、四流球队,历来被视为“鱼腩”,基本属于大赛预选赛阶段“陪太子读书”角色,大多没进入过世预赛第二阶段比赛,偶尔进入,也难求一胜甚至难以得分。这次赶上亚洲杯扩军,像菲律宾、土库曼斯坦和1比2不敌中国国足的吉尔吉斯斯坦,都是第一次参加亚洲杯正赛。人们印象中,这些弱旅基础差、国内没有职业联赛或联赛水平低、缺少有能力的球星和国际一流教练、大赛经验不足,不具备与亚洲一、二流强队抗衡的实力。因此,它们在本届亚洲赛小组赛初期的集体出彩,不能不令人感到意外。

其实,如果对国际足坛近十年来全球化趋势给亚洲足球带来的深刻改变有所了解,或许不难找到答案。

潜移默化的“混血”过程,逐渐颠覆亚洲足球格局

上述传统弱队为何长期处于亚洲足球低层?

首先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状况不利于足球特别是职业足球的开展、壮大。约旦、巴林是中东贫油国家,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内陆穷国,人口少、经济差,巴勒斯坦、叙利亚战乱频仍,理论上,职业足球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正常发育。

其次是足球基础薄弱。印度、越南不缺人口,经济上因后发优势也得到迅速提升,但足球基础不好。印度竞技体育本身就是短板,足球的地位与板球等传统项目不可同日而语,国内联赛不健全;越南经历了漫长的战争年代,休养生息后足球才开始起步,联赛起点较低,即使在东南亚亦只能算是中下游水准。菲律宾的情况类似,经济条件和足球基础平平,处在亚洲足球的边缘板块。

然而,近十几年,经济上的全球化,在给国际足坛的主角和亚洲足球强国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足球边缘地区的球员和球队的基因,使他们能够以非传统的方式,取得跨越式的进步。由于这些国家的联赛知名度低、著名球星少,现身大赛机会不多,我们平时可能注意不到这种变化和进步,这次它们集中出现在亚洲杯赛场上,走到聚光灯下,似乎是突然脱胎换骨,所以才让外界一时无法适应。

只要看过了约旦、印度、菲律宾、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越南等队的比赛,就不难发现,场上球员的面孔乃至踢球的风格,与我们十几年、几十年前看到的,已经大不一样了。这些球员明显经过严格系统的训练,技术功底和战术素养相当“欧化”,完全没有早年土生土长的那些球员身上的“野路子”习气。最典型的是菲律宾,球员的身体条件和技术能力虽然比不了夺冠热门劲旅韩国,但基本功扎实、战术纪律严谨、团队意识明确,整体性和稳定性并不比韩国逊色多少,因此不仅能够用严密的防守限制对手强大的攻势,还能用犀利的反击威胁对方的城门。韩国千辛万苦才以一球小胜,可以说是赢得如履薄冰。

何以至此?原因很简单,菲律宾除了国家队名称未变,整个球队从教练到球员,都不再是我们习惯中的介乎于亚洲三、四流球队之间的那个菲律宾。这支球队的主帅,是瑞典名宿埃里克森,他曾执教英格兰队,上上个赛季还是中超豪门上海上港的主教练。论资历、能力,都不在韩国队的葡萄牙名帅本托之下。菲律宾国脚里,有两名欧洲归化球员,这还不是重点,该队主力阵容的大部分球员尽管不属于归化身份,却同样是在欧洲生活和踢球的菲裔后代。他们拥有菲律宾和欧洲国家的双重国籍,出生在欧洲,被欧洲足球体系发掘、培养,选择国家队时选择了菲律宾。由这些球员组成的菲律宾国家队,在欧洲资深名帅调教下,踢出的水平显然就不再是当年菲律宾足球的“原生态”。缺少了孙兴慜的韩国,面对这样一个训练有素的对手,要轻松控制主动又谈何容易。

吉尔吉斯斯坦的归化球员比菲律宾更多,国脚大多在国外更高等级联赛踢球。该队能给中国队制造巨大的麻烦,上半时甚至形成压制,足以说明其实力绝非“亚洲四流”。所幸这批球员大赛经验欠缺,上半时踢得过于兴奋,下半时体能下降,被老迈的中国队后来居上。约旦、印度、越南的崛起,与菲律宾、吉尔吉斯斯坦的路径颇为相似,只不过它们的基础和条件更好些,可持续性也会更强些。

另一种类型,是伊拉克、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这样的“战乱国家”。以往中国队遇到这些球队踢不好,总会被舆论用“居然打不过战火中连生活、训练都不能保证的球队”来说事儿,其实这是个误解。这些球队的球员并非生活、训练在战乱的国土上,他们基本都在国外生活、踢球,有的还在欧洲高水平俱乐部效力。只是以国家队身份参赛时,无法把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国内城市当作主场,经常要去第三地比赛,所以给人留下“战火球员”的印象。

在以上原因之外,这些球队名气不大,强隊对他们不够熟悉、研究不足,形成他们在暗处、强队在明处的备战态势,这也是他们能在强队身上爆冷的重要因素。强队一旦掌握了这些球队的底细,他们要走得更远就非常困难。

“混血”大势之下,中国足球需要打破常规应对

比较之下,中国足球在这股潮流中无疑落后了。近几年,国足热身赛踢那些过去的传统弱队十分吃力,尤其是2018年,里皮指挥国足踢了多场热身赛,小负伊拉克、卡塔尔,踢平巴勒斯坦、印度、约旦、巴林,仅艰难战胜以半数主力出战的叙利亚,受到舆论严厉抨击,里皮亦由此走下神坛。从本届亚洲杯小组赛初期战况看,我们似乎冤枉了里皮。澳大利亚、韩国等亚洲顶级球队面对同样的弱旅时,表现并不强于中国国足。

只是,这不意味着国足就可以喘一口气了。新的态势和格局,受到威胁最大的,恰恰是中国足球。以往处于亚洲足坛低端的球队,通过归化球员和旅欧双重国籍球员的输血,得以超常规提升实力,冲击中国这样的亚洲传统二流球队。而一流强队里,东亚的日本、韩国主要靠在欧洲五大联赛踢球的高水平海外球员支撑,西亚的伊朗、沙特等同时拥有归化球员和海外球员这两大资源,它们不会惧怕中下游竞争者的崛起。只有中国足球,几乎没有在欧洲一线俱乐部踢球的海外球员,又因不承认双重国籍,归化球员之路也难免走得极为艰难,今后一个时期,将成为被崛起后的“鱼腩”球队侵袭传统领地的主要目标。

如何应对这种战略上的挑战?最好的选择是日韩方案,让更多的球员去海外踢球,可惜远水不解近渴,那么,就需要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尝试归化球员。这两条路同时走,中国足球才有机会闯过这道关口。

猜你喜欢

强队亚洲杯踢球
第18届篮球世界杯视角下的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差距审视
10年后,中国男排重夺亚洲杯冠军
明年亚洲杯易地日本?
踢球
热事件
男篮世界杯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的攻防对比分析
学习、踢球两不误
当球事撞上肥市
两猴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