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实一体化、工学五对接”育人模式的实践

2019-02-03梁斌吴小菲黄乾许东亚范九良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

梁斌 吴小菲 黄乾 许东亚 范九良

摘 要 亳州市是闻名遐迩的中华药都,正着力打造成为“世界中医药之都”,对中药中制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而目前中药制药企业从业人员学历大多数集中在初、高中阶段,因此需要中职学校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 工学对接 中药制药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1实施背景

亳州市是闻名遐迩的中华药都,现代中药制药产业已成为亳州市的主导产业、立市之本。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将亳州打造成为“世界中医药之都”,推动亳州现代中药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客观地看到,亳州中药制药生产、经营企业人才队伍主要以初中、高中学历及非专业技术人员为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的专业人才队伍匮乏已成为制约亳州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就学校现在中药专业的建设情况而言,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已很难满足企业、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深化校企合作、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中药中制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主要内容

2.1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要对接

学校积极开展调研,深化校企合作,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分析中药制药专业岗位群,定期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研讨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

2.2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任务对接

围绕中药制药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坚持“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确定课程体系、以工学结合目标安排课程教学、以职业技能鉴定作为课程考核依据”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任务对接。

2.3开展模块化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结合企业用人需求,根据中药制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有目的地开展模块化教学,在模拟、仿真和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模式,模仿企业的实际生产与工作模式,把产品的生产过程作为中药制药专业的模块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

2.4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实现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

通过对中药制药专业工作岗位、岗位标准、职责任务、所需知識、能力、职业素养等进行分析,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出《中药固体制剂工艺》、《中药炮制技术》等6门实用校本教材和5门讲义,实现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

2.5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实现课程评价与企业评价对接

在充分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引入质量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实行“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学校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素养和德育评价,企业负责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过程的职业能力和工作态度的评价,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要进行自评和互评,并建立相应的个人档案。

2.6推行“1+X”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推行“1+X”证书制度,将中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校企共同开发“1+X”课程,专兼双师授课,双环境教学,双重管理,共同考核,学生毕业可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直接上岗就业。

3实际成效

3.1学生技能水平大幅提升

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中药制药专业学生技能水平大幅提升。2017-2019年,在亳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2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21个,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中药传统技能赛项中获4金3银。

3.2产学研成果丰硕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出《中药固体制剂工艺》、《中药制药炮制技术》等6门实用校本教材和5门讲义,学校与安徽华善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共同研发出九蒸九制熟地黄、黄精等系列产品,现已申请专利并投入生产,市场前景良好。

3.3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中药制药专业改革建设以来,培养了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5人;引进硕士学历人才6人;培养“双师型”教师7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95%以上;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兼职教师10人,教研教改能力明显提高;建设完成精品课程2门;开发校本教材2门;发表科研教学论文13篇。专业教师队伍迅速成长,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

3.4“3+1”新型课程体系形成

根据岗位目标要求,形成了课程体系和教材改革方案,制定了《中药制药技术》、《中药炮制技术》等4门核心课程标准。不断优化公共基础课,整合专业基础课,强化专业核心课,增设专业拓展课,形成了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的“3+1”一体的课程体系。

3.5实践教学形成“1+X”证书制度下的考核评价模式

在强化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成为复合型、实用型、技能型的毕业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实现了学生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4体会与思考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深度合作的理论研究,才能更好的完善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还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措施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才能解决好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诸多问题。

基金项目: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AZZ1804)。

参考文献

[1] 王建伟,杨春景.“四实习、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9):43-45.

猜你喜欢

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
高职物理课程项目化考核的思索
理实一体化体系下的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