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教学供给侧改革路径选择
2019-02-03申覃彭焕才
申覃 彭焕才
摘 要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是对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生动诠释和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切实要求、是对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生动彰显,同时也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衡量标准。但是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仍有不足,其主要原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缺乏说服力、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教学机制运作的系统化不足。本文向读者主要介紹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教学侧供给改革路线选择,以期为增强大学生政治思想理论课获得感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 理论课 获得感 教学供给 侧改革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担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因此高校要尽可能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1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价值意蕴
在2015年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的治国理政目标。“获得感”一词一经提出,就引发了社会上的热潮,获得感是一种满足的情绪与情感体验,是由于收获到成果而激发的一种感觉。大学生在政治思想理论课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可以获得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也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由此可见,在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喜悦、认同、满足等感受。
1.1是对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生动诠释和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切实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高校的立身之本就是立德树人,高校的政治思想的本质工作就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主要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几个问题展开的。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是对高校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生动诠释,同时也是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切实要求。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紧追时代的步伐,围绕立德树人的理念,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尽可能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1.2是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生动彰显
高校的教育理念直接决定着思政理论课教育工作的效果,优良的教育理念可以不断的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为教师选择良好的教学方式,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以以生为本的形式彰显。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1.3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衡量标准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获得感是判断我们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我们工作作风的根本标准。”由此可见,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把获得感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导向和检验课程质量的重要标准。大学生可以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很多方面得到获得感,例如,教师的教学内容正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对教师所提供的内容能够充分理解等。由此可见,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作为检验课堂质量的标准,可以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影响因素
2.1教学内容的说服力薄弱
由于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不足,教学内容缺乏说服力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教学内容缺乏说服力,主要是由三方面原因造成的,分别是教学内容的讲授不够透彻、某些教学内容存在重复和交叉的现象、某些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首先,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对于部分内容的讲授不够透彻,难以做到以理服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独特的理论魅力,因此教师要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魅力去征服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其次,思想政治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存在重复和交叉的现象,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从小学开始的,直至大学,贯彻学生学习的整个阶段,因此会导致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会有些许的重复。最后,很多老师都采用强行的灌输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学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尽可能的去满足新时代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
2.2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的吸收。由此可见,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需要讲究合适的方式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如同直接吃盐一样,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高校的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例如慕课、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说话方式对课堂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的说话方式与学生的心理接受程度相一致,就能产生和谐、亲近的力量。另外,教师需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推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
2.3教学机制运作的系统化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需要进行整体性的协调统一,才能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目的。目前,高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与交流,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足;各部门之间缺乏信任与理解,导致各部门比较分散,无法有效地统一起来。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学科存在相互摩擦,相互抵消的负效应,例如,一些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课程并不如专业课程重要,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效果也不够明显,进而导致其他科目的老师还有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会出现厌烦的情绪。
3大学生思想政治获得感的教学供给侧改革路径选择
3.1确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教学供给思维
增强大学生获得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和内在要求。要创新教学供给思维观念,了解当代大学生需求变化,激发其需求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供给被学生真实接受,并让学生从中切实感受到有所需、有所值。高校需要确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教学供给思维,思想的转变会有力的推动行为的发展,思维的确立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奠定了基础。
3.2坚持正确政治导向与育人为本的辩证统一
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改革,意味着否定需求侧的重要性,但并非一味满足学生的自然要求,而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和学生现实需要为出发点,将政治导向与育人为本结合在一起,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与文化素质,使之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高校的教师需要担任起自己身上的责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育人为本的辩证统一,围绕立德树人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尽可能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3.3深化改革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转型升级
深入开展教学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环境的改革优化,提供引领性、精准性、有效性的科学供给,建立新的供需结构,实现供给与需求侧供给的协调平衡和良性互动,从而真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深化改革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转型升级,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供给转型升级落到实处,能够尽可能的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3.4推进教学供给中学习与实践的协同运行
贯穿主导性、主体性与实践性原则,注重引导与互动、趣味与严肃相结合,强调知行统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机衔接理论解读、思想引导与躬行践履,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益性”与“收获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这次改革应该在学习与实践的协同中运行,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改革方式,并运用这些方式到实践中来,同时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而有效的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3.5深入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供给侧改革
从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理论需要和学习期待上,深入探索思想政治理课教学供给侧改革,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规律,把握供给教学特点,使思想政治理课教学供给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提升教学供给有效性,增强大学生获得感。深入探索思想政治教学侧供给改革,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建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和协同机制,合理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的内部力量,尽可能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和网络育人相结合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不言而喻。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诉求,坚持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生动彰显,同时也是检验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但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提升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侧供给改革。这些问题应该引起高校的重视,高校也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来解决,进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坚定大学生“三个自信”研究” (13B11)、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项目“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教学供给侧改革探索”(湘教通〔2018〕436号)之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申覃,(1976.5-),男,汉族,湖南邵东人,博士,湖南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彭焕才,(1963.11-),男,汉族,湖南汉寿人,硕士,湖南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01).
[2] 周金华,刘睿.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2):75-80.
[3] 卜路平.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路径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36(05):192-194+204.
[4] 梁宇嫣,王冬冬.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价值意蕴与提升路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1(06):43-46+50.
[5] 邵雅利.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现状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