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2019-02-03田友清丁平
田友清 丁平
【摘 要】基于《中国药典》对“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分析设计原则与设计思路,并针对已经取得的教学效果做出深度反思,为进一步优化“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奠定了基础,并可为相关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药典》;“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92-0059-04
【作者简介】1.田友清,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盐城,224005)教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制剂质量评价;2.丁平,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盐城,224005)教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用植物课程建设与资源开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编写的国家药品标准,是对药品质量指标、生产工艺和检验方法的技术指导和规范。制药企业的藥品检测岗位要求员工必须熟悉《中国药典》并依据其检测药品质量。“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课程作为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平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依据制药企业中药制剂检测岗位的能力要求,又要考虑学校教学资源及学情的现实情况,故采取基于《中国药典》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基于《中国药典》的教学设计特点
1.标准依据权威。由于国家尚未发布《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及《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课程标准》,造成不同院校“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依据不统一、教学目标不一致。而将《中国药典》作为“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依据,既体现权威性,又可促进《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课程标准》的统一,从而使各院校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趋于一致,有利于校际间的教学交流或各级各类中药制剂检测技术技能大赛的开展。
2.岗位对接紧密。制药企业的中药制剂检测岗位主要依据《中国药典》开展检验工作,故中药制剂检测岗位的设施、设备、仪器配置,对员工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都与《中国药典》紧密对接。以《中国药典》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相当于间接与中药制剂检测岗位进行了紧密对接。
3.教学内容明确。《中国药典》的主要内容为凡例、正文、通则。正文主要从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四方面规定了中药制剂检测的项目、过程、操作依据、判断标准,凡例和通则是为正文制剂的检测技术、依据、规范、标准等内容服务的。因此,依据《中国药典》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一目了然,即在凡例和通则的要求和规范下,运用相应设备仪器和相关检测技术对各类制剂进行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二、基于《中国药典》的教学设计原则
1.充分了解学情。《中国药典》既是一部药品质量标准,又是一部药学专业著作,能读懂、用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基础普遍偏弱,但爱好动手操作,并有一定的创新欲望,希望通过技能操练来弥补理论知识学习的不足。[1]因而在教学设计时,要依据学情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及教学方式,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尊重现实条件。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无论是办学经费还是管理水平都有明显差距,教师数量不够、整体素质不高,实训设施设备更新换代迟缓,与《中国药典》要求和企业配置差距明显且有效利用不高,仪器、材料配置不充裕。[2]因此,须在现有条件下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提高操作性、务实性,才能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3.强调能力培养。中药制剂有20多种剂型1400余个品种,涉及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逾50种,由于学时、实训条件有限,根本无法在校内学完所有检测内容。因此,学生学习能力、文献查阅能力、解读《中国药典》的能力、基本操作能力、计算能力等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须在教学设计中予以充分体现。
三、基于《中国药典》的教学设计思路
在上述教学设计特点和原则的指导下确定教学设计思路,即依据《中国药典》规定的中药制剂检测项目、学时安排、教学条件、学情设计课程主要教学模块,然后根据《中国药典》剂型大类、中药制剂检测岗位所需主要检测技术及学校实训条件安排实训项目,以保证能较为务实地开展教学并达到预期效果,详见下页图1。
四、基于《中国药典》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设计思路的引导下,将“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课程落实到全学期和每次课,即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环节开展教学,理实兼备,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做合一”,体现岗位能力引领和综合评价理念。
(一)教学准备
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为例,在教授“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课程前,学校根据教学设计对任课师资、教学文件、教学资源、实训条件给予充分准备,为教学目标达成和教学成效提供保障。任课教师方面,理论课教师我们选择了曾在医院药剂科从事药品检验工作3年,从教本课程近10年,从事中药科研工作10余年的资深专家型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实训教师则是曾任某大型中药制药企业副总经理的高级工程师,从事中药制剂开发及质量管理工作近20年。教学文件及资源准备方面,除了按《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课程标准》准备常规的授课计划和教案外,学校还选择了国家卫健委“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制剂检测技术》,开发了与教材配套的《中药制剂检测技术实训指导》《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自学导向任务书》,制作了数个微课。实训条件方面,课前做好中药制剂检测实验室、常规仪器室、数码互动室、天平室、高温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室、高效液相色谱室、气相色谱室等设施的安排清理,配置及调试与实训设施、中药制剂检测岗位、《中国药典》要求相匹配的设备仪器,购置《中药制剂检测技术实训指导》中“实训项目”部分规定的实训材料。
(二)教学实施
在《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时内,选择《中国药典》规定和中药制剂检测岗位要求的重点检测项目实施教学。在了解概念方法、掌握基本检测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笔写的机会,培养学生组织、合作、设计、计算、探究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实事求是、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
1.理论教学。分为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两种形式。由于学时限制,除了各章节概述及原理方法部分由教师讲授外,其余未安排实验的章节主要由学生结合《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自学导向任务书》自学,包括了解概念、掌握知识及思考问题三方面内容,教师通过批阅《自学导向任务书》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并做好答疑及纠错工作。
2.实训教学。主要根据《中国药典》规定的中药制剂检测项目及常用方法,结合学校实训条件及学时数选择项目开展实训教学。每个项目按照《中药制剂检测技术实训指导》编写的实训逻辑顺序开展,即明确实训目标、了解工作内容、做好实训准备、了解实训注意事项、“想一想”学习相关知识、“读一读”了解《中国药典》标准、“做一做”习得检验技能、“写一写”记录实验结果。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密切配合,指导学生查阅标准,辅导小组开展实验,监控个人操作规范,检查结果是否符合要求,以达到全员良好的学习效果为课堂教学目标。
(三)教学评价
1.理论教学评价。通过期中和期末两次书面考试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中药制剂检测所涉及和应用的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及实训项目基础知识、过程计算、结果判断的掌握情况。
2.实验教学评价。通过技能操作考核及笔试考核进行评价。技能操作考核项目从本学期的实训项目中随机抽取,分单独考核和合作考核两个环节,以评价学生对中药制剂检测技能的习得情况。技能笔试覆盖本学期开展的全部实训内容,包括标准依据、仪器选用、试剂选择、公式应用、操作要点、设置参数等诸多内容,与技能操作考核结合,较全面地评价学生对中药制剂检测技能的掌握情况。
3.学习态度教学评价。检查《中药制剂检测技术实训指导》《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自学导向任务书》及教材每章目标测试题的完成情况及质量,并结合《学生平时成绩记录册》所记录的课上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五、基于《中国药典》的教学反思
(一)以有效的教学设计促进教学效果提高
一是教学模式趋向稳定,理论—实训并行,“教学做”合一,既在有限的教学条件和实际的学情下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使教学目标得以较好地实现。二是教学资源逐渐丰富,从只有一本教科书,逐渐开发出《中药制剂检测技术实训指导》《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自学导向任务书》等多本教辅。三是教学效果不断提升,通过应用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到72%,且学生的实训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理论教学。可见,高职学生朝着培养技能的方向开展教学是可行和必然的。
(二)诸多教学问题需要合力解决
一是教学资源问题。师生比低、实训室空间小、专门仪器室少、微生物实验室缺、设备种类数量少且种类不全、材料供给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大大影响了实训教学的有序开展。二是学生基础问题。“中药制剂检测技术”作为下游课程,需要“分析化学”“中药化学”等多门上游课程的基础框架,才能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目标。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知识基础不牢固,基本操作技能没掌握,计算能力低,知识迁移能力欠缺,严重影响教学进度,进而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开展集体备课,加强上游平台课程教学,夯实学生学习基础,才能从整体上提高“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三是课时问题。因为高职院校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制为三年,除去一年顶岗实习,在校学习仅为两年时间,而需安排的课程数量却很多,导致课时量被压缩。据统计,大多数高职院校“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课程仅安排72学时,这就给该门课程的理论学习、技能操练带来了困难。对此,笔者认为,一方面可通过教学改革,探索较好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如探究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法等,[3]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在课外开放实训室,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技能操练,从而弥补课内学时的不足。
【參考文献】
[1]金礼舒.高职生创新意识与能力评价体系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5(4):95-96.
[2]朱红斌,庄三舵.公立高职学院实训资源“反公地悲剧”现象解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3):18-22.
[3]王虹.高职“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