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课程思政
2019-02-03陆俊杰
陆俊杰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92-0045-02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对课程思政等相关问题又进行了强调,这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给予足够重视的方面。
一、思想上对“要不要”要精准认知
思想上,要从“需要、必要、真要”上进行精准认知。开展课程思政,是新時代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抓紧抓好。
言其“非常需要”是因为,关于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的学习,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年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也是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广大学生的更多时间是用于学习专业技能,如果忽视课程思政,则不易与思政课程形成教育合力。
言其“更加必要”是因为,职业教育受教育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发展阶段,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显然更加必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割裂还会使学生认为,政治课程只是与其他专业课并列的一门课,及格就好。
言其“切实真要”是因为,做到德技结合也是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方面。尤其对于操作性较强的技术技能学习,关于技术伦理、职业道德的相关教育应该前置,至少要同步于技术技能学习。在这一点上,技术技能的提高如果是船的话,那么德即是舵。离开了舵的掌控,技术技能的提高有时不仅无益,反而是有害的。比如,计算机相关的技术学习,如果不是致力于服务经济社会生活,则极易成为危害社会的利器,危害社会的黑客技术即是这种产物。
二、行动上对“怎么做”要全面落实
行动上要明确指针,把握重点,做到“两个”结合。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改革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大的思政教育格局。每个专业课教师都要有这种意识,并积极参与到构建工作之中。那种认为职业教育受教育者在学习能力、基本素养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课程思政方面的要求应该有所降低的观点,不仅是不科学的,也是有害的。
二是精准把握现实重点,即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更为重要的是找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学习的结合点,在重点内容的贯穿和把握上有更好的抓手,并且具有相应的特色。增加紧密性,才能增加黏合力。比如,在法治意识的培养中,如果结合关涉专利技术的法律问题进行嵌入,则会增强针对性。
三是做到“两个结合”。一方面,要实现政治成长与专业成才相结合。学生由求学者转化为职业人,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其核心便是成为符合特定社会需要的人。对于我国现阶段而言,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是成为符合需要的社会人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要做好德技结合。具体操作上,要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内容上,在技术技能培养中将政治涵育、道德修养等内容进行渗透性嵌入。形式上,不一定将思政内容作为单独的考核内容,或者做机械的单独要求,可在实践活动总结、专业设计思路、技术发展前景分析论证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家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融入进去。
三、考核上对“怎么评”要认真对待
课程思政开展得如何,要从文本、纪律、效果三个方面加以考查,做到文本要实、纪律要严、效果要好。
文本要实是指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要切实体现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设计等多个方面。这方面的要求既有形式上的,也有实质上的。从形式上讲,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等标准化文本中,应该明确将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写入其中,这是基本要求。从实质上讲,就是在教学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和实训安排中,将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纳入其中,并落实落细落准。
纪律要严是指对于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要严格。从较高标准看,各门课程均有相应的安排,各位教师均应具有开展课程思政的素质和能力。即使从最基本的要求上看,专业课程教师也应做到不妄议大政方针,不歪曲党史国史,不违反马克思主义原理。比如,不能盲目推崇自然科学、技术发展,而完全忽视技术发展的社会性和政治性。
效果要好是指课程思政要保证良好效果。这种效果可以从领导是否重视、教师是否作为、学生是否认可等角度进行综合考察。宏观方面,可以从学校层面的制度设计、重要日程安排上进行考察。微观方面,既要在课程标准等相关文本上进行考察,也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开展方面进行考察。学校关于课程思政的相关工作安排应该得到学生的认可,使其感受到课程思政的开展对于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和政治认同强化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
总之,课程思政既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安排的重要方面,又是专业课程建设的改革重点之一。专业课程在保证科学性、增强系统性等专业性要求之外,还需将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纳入其中。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