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研究

2019-02-03宁星月

科技经济市场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农业保险

宁星月

摘 要:在重要的基础产业中农业占据重要的地位,农业的发展与国家的战略安全息息相关。但是农业的发展经常面临各种风险,尤其是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对农业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在客观上,对农民的损失进行补偿,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还能增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稳定性。为此,我国需要建立一个风险分散机制。保险机制是分散风险最成熟、有效的机制之一。该研究首先对我国农业保险需求进行现状分析,然后分析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最后理论探究如何激励农业保险的需求。

关键词: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有效需求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面对加入WTO后农业强国对我国农业市场的冲击,我国急需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我国农业发展,而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是《农业协定》所支持的“绿箱政策”。我国于 2004 年开展农业保险补贴地方试点工作,于 2007 年开始中央财政补贴试验,并在 2013 年颁布《农业保险条例》,该条例使农业保险不同于其他险种,中央开始从政策和制度上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根据 2017 年财政部印发的《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我国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60% 以上。因此分析农业保险补贴政策与农户农业保险需求之间变动关系及激励机制,有助于改善我国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

1.2 文献综述

1.2.1 农业保险补贴的必要性及补贴效果研究

在农业保险补贴的必要性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观点为当农业保险市场失灵时,政府应通过财政补贴进行校正。其中 Siamwalla 和 Valdes认为政府不应只补贴农业保险本身,因为农业保险不属于公共物品;但是Mishra则认为农业保险属于公共物品,政府应该补贴农业保险。黄亚林和李明的研究认为农业保险在自由市场下难以达成均衡价格,政府干预能够改善均衡关系。在补贴效果方面,国内外学者普遍运用福利经济学理论分析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社会福利带来的变化,研究表明政府采取农业保险补贴政策会带来双重效应。部分学者认为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能够提高社会福利,其中 Kayleneta和 Goodwin认为在农业保险政策的支持下,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会使社会福利提高;Leatham认为补贴带来的乘数效应使社会福利提高;国内学者中,冯文丽、庹国柱、张祖荣和刘从敏等人的研究认为农业保险补贴会产生正向的外部效应。

1.2.2 农业保险需求研究

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农业保险总体需求较低。对于农业保险需求较低的原因,一方面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Smith认为当保费超过预期损失,农户不会投保;另一方面,Glauber、郭颂平等研究表明农业保险相较于其他风险分散方式成本更高。总结看来,我国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保费过高、农民风险意识淡薄、险种设置不合理、保障水平低下、非农民生活主要问题等。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总结起来有三个,第一为主观性因素,如投保年龄、文化程度等;第二为经营性因素,如收入状况、经营规模和专业化程度等;第三为客观性因素,包括制度性因素、市场性因素。

1.2.3 研究思路

基于我国农业大国的基本现状,立足于寻求保障农业稳步发展的有效措施,通过对大量国内外关于农业保险方面的文献及研究成果的综合考量,结合我国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需求、施行效果等方面的數据分析,运用分析法探寻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和农业保险需求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

2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现状分析

2.1 农业保险有效需求

根据经济学中对有效需求的定义,农业保险有效需求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农民对农业保险有购买意愿;第二,农民对农业保险有支付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2.2 农业保险需求现状分析

在没有政府政策支持时,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保险赔付率居高不下,很多保险公司难以涉足农业保险。直到 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一号文件,该文件指出要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并由此开启政策性农业保险地方试点工作,阻止农业保险发展倒退的状况。2007 年以后,中央财政开始补贴农业保险,提高了农业保险需求的上升速度,并推动了农业保险的发展。我国保费收入迅速突破 50 亿元,与 2006 年相比增长 44.85 亿元,增长率高达 528.89%,并于 2008 年突破 100 亿元,保费规模超过同期的日本,仅次于美国。随着农业保险规模扩大,保险公司由于规模效应及管理水平提升等使得单位经营管理成本下降,综合成本率逐渐下降,农业保险公司开始盈利。但与农业发达国家或与我国财产保险相比,我国农业保险参保率及农业保险的渗透程度都在较低水平。

3 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农业保险需求影响的理论分析

在需求曲线中,当农民的收入水平及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时,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量与农业保险的价格(保费)成反向变化的关系。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农业保险补贴政策通过对保险公司进行农业保费补贴,降低了农民要交付的农业保险费用,在农民的收入不变,相当于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即收入效应。第二,农民分散农业生产风险的工具不止农业保险一种,假设农民采取其他风险分散工具的价格没有发生变化,而农业保险在政策补贴下价格降低,在花费相同的情况下选择购买农业保险的收益相对更高。因此农民便会减少购买其他风险分散工具而增加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即替代效应。

4 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与农业发达国家或与我国财产保险相比,我国农业保险参保率及农业保险的渗透程度都在较低水平。这反映了我国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农业保险的激励不充分,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地区性差异较大,在偏远或贫困地区,农业未实现规模化种植,保险公司在该地开展农业保险成本高服务差;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不够,农民就要交付较高的保险费,弱化了农民的保险购买能力,大多数贫困农民抱有侥幸心理;偏远或贫困地区的潜在农业保险需求难以转化为有效需求。

第二,农民的收入多样化,收入较高的农民多从事非农工作,农业收入的占比较低。收入多样化及较高的非农收入增强了农户的抗风险能力,所以此类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较低。

第三,农业保险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突出。农业保险的费率根据大数法则算出,但对于风险较低的农户来说,农业保险的价格高于其对损失的预期,投保意愿较低。因此投保农户中高风险者比列较高,且有农户投保只是为了获取补贴。

第四,目前我国实行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为了保障重要粮食的生产安全和恢复灾后再生产,因此补贴的险种集中在主要农作物和家禽繁育等险种上,险种较为单一;且保障方式多为保成本,而农产品的价格弹性较差,农民除面临生产中的風险外,更关注市场风险。

5 政策建议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政府通过补贴政策调整市场失灵,提升农业保险需求是发展农业保险和支持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建议如下:

第一,政府助力农业向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引导当地农民规模化发展适宜农业产业,建立产业配套支持,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开展农业保险知识宣传等,有效提升农民的农业收入水平和风险意识。

第二,对农业保险公司提供资本金及再保险支持,保险公司由于资本金等限制,以及农业保险风险集中,所以承保能力差。政府要为保险农业提供再保险支持,适当向农业保险公司注入资本金,有效提升农业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满足农民农业保险需求。

第三,开发多种农业保险。目前农业保险多为保障农民生产经营成本,保障水平低下,不能满足农民需求。因此,丰富农业保险种类,为农民提供保成本、保产量甚至保收入的多层次保障,有效分散农业生产中自然灾害风险、市场风险等,提升保障水平。

第四,加大农业保险补贴资金投入,并确保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连续性,财政预算要增加农业保险补贴一项。对自然灾害频发、地方财政困难的农业生产地区,中央及省级财政应给予资金支持,保证农业保险补贴力度。

第五,组建专业人才队伍。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各类专业人才匮乏,政府、保险公司应与高校合作,引进农业保险师资力量,建立相关专业人才培训及实践体系,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农业保险对人才的需求。

6 总结

综上所述,与财产保险相比,尽管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较快,但有效需求不足仍然限制着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这都源于我国农业的保险补贴规模较小且保障水平较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会降低补贴效果等。本文以农业保险补贴政策为基础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验证了农业保险补贴政策通过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以及供求再平衡对农业保险需求起正向激励作用。政府应助力农业现代化、采用多元化补贴方式、加大补贴资金投入等提升农业保险需求。

参考文献:

[1]方伶俐.中国农业保险需求与补贴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

[2]冯文丽.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与制度供给[J].金融研究,2004(04):124-129.

[3]侯玲玲,曾玉珍,穆月英.我国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0(07):68-73.

[4]侯玲玲,穆月英,曾玉珍.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及其对农户购买保险影响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31(04):19-25.

[5]吕开宇,张崇尚.政策性农业保险施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3(10):56-59.

[6]黄颖.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机制的偏差与改进——基于典型国家和地区的经验[J].商业时代,2014(35):121-123.

猜你喜欢

农业保险
莆田市农业保险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