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19-02-03于丽焦

现代交际 2019年23期
关键词:唯物主义现代化建设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现代化建设需要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正确处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通过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背景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的主要内容,探究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唯物主义 基本范畴 现代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3-0234-02

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视野中,“现实的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要正确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以及社会分工所导致的私有制的变化。虽然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距离今天已经很久,但是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尤其是离不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马克思一朝一夕的成果,它是马克思经历了漫长的摸索和研究,才形成的科学理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背景

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在很多国家开展。在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的不足被世人目睹。大机器生产下工人阶级作为一股重要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这支力量的领导者,开始探索适合工人阶级发展的理论。他们划清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界限,明确了社会的根本方向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从《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的新世界观逐渐形成。

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的主要内容

1.现实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现实的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把人放在社会关系中去考察和把握人的本质,区别于黑格尔虚幻的人、费尔巴哈脱离人群的人,而是将人拉回人间。“历史从来都是人的历史,因此,任何历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当然都是人。”[1]现实的人从事生产实践,不是在意识范围内的自我熏陶,而是在现实生活中从事生产活动,以及处理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生产关系。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之一就是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人们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决定人们的意识,将人从意识形态里解放出来,才能实现人的解放。“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2]525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改变现实世界,同时也是在改变自己的意识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有时是分离的,有人则主张离开物质空谈精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社会意识只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能离开社会存在。重新认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确立历史唯物主義的起始点。

3.物质生产的决定作用

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这一步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3]519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义和科学方法就是要从物质生产活动中来观察生产过程所产生的生产关系,来分析和认识人类社会。我们不能和历史唯心主义者一样,用思想和意识来解释历史发展的进程,将一部人类史归结为“观念史”。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阐释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和辩证关系。人类的物质生产一方面表现为人和自然的关系,即一定的生产力,“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2]533。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人在生产实践中的关系,即交往形式。生产力决定交往形式,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是由不同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交往形式可能阻碍现有生产力的进步,因此就应该发展新的生产力与之相适应。人类想要进步就要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5.分工与私有制的关系

分工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根源。分工不仅包括对财富的分配,同时也包含对劳动条件、工具和生产材料的划分。“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方式,对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2]536《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表现了五种社会形态,分别为:亚细亚的、古希腊古罗的马、封建的、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所有制约束生产力发展、阻碍人类进步,共产主义公有制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分工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2]521资本主义所有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所有制必将被共产主义公有制所取代。

6.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指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2]550

三、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历史唯物主义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即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不断奋斗的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逐渐形成适合中国发展的理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70年里,国家建设经历许多风雨,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历史观的唯物主义转变,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唯物主义历史观从而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自觉运用的思想武器。”[3]将马克思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现代化建设需要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

现代化建设的任务非常艰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矛盾。这表明我们已经不再仅仅追求物质满足,而是更加重视精神追求。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坚持矛盾分析法,不断提高生产力,增加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推进社会的转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叶泽雄.马克思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个人”[J].江汉论坛,2014(3):95.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5.

[3]郇雷.唯物史观视野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理论视野,2019(1):28.

责任编辑:张蕊

[作者简介]于丽焦,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唯物主义现代化建设
试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
唯物辩证法与马尔库塞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
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试述近代经验论哲学发展的逻辑
梁启超公德观的基本内涵与文化价值研究
浅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
推进锡林郭勒盟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