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芥子园 名园小筑亦神工
2019-02-02陈展
陈展
“顾曲精微数笠翁,名园小筑亦神工;只今移向兰溪去,好听秋江一角风。”芥子园原为李渔在金陵(今南京)从事戏剧、编印《芥子园画谱》的私家园林,李渔故里兰溪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清代戏剧家、戏剧理论家、小说家,仿照南京的芥子园建造了这座园林。兰溪芥子园位于美丽的兰荫山麓、三江之畔,占地9.3亩。
当年为了营建芥子园,李渔四处筹集资金。千辛万苦,他终于筹集到了建园资金:“不足营三窟,惟堪置一丘。”芥子园之名正来源于此。李渔说:“地只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往来诸公,见其稍具丘壑,谓取‘芥子纳须弥之义。”兰溪芥子园为仿古园林建筑,其园虽小,但别有洞天。园中套园,曲径通幽,古中见雅。其设计体现了明清年代的建筑特点,继承了南京芥子园的建筑风格和称号,并处处体现了芥子园的古朴内涵。
走进芥子园大门,便能看到“才名震世”四个大字。通过回环曲折的木长廊,一块长条大石头立在眼前,上面是用红色篆体书写的“须弥”二字。走出长廊,前面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池塘,名为“芙蕖池”。荷花早已过了时节,不见踪影,只留下或枯黄或墨绿的荷叶漂浮在水面上,更兼蒙蒙细雨,不由得让人想起唐代诗人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句。
芙蕖池周围绿植遍布,苍翠欲滴。园中种植了桂花、海棠、芭蕉、竹、山茶、梅花等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花木,竹子中通外直,虚心有节,古往今来一直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竹能令俗人之舍不转盼而成高士之庐”,李渔对修竹的偏爱体现了历代文人雅士的园林情趣。他对于竹的配置,不仅为绿化而已,更有意境,能观能赏,以赏为上。靠近竹林,时常能听到清脆的鸟鸣声。风一吹,竹叶时不时发出声响,风声、鸟鸣声与竹子摇曳的声音谱成了一支美妙和谐的自然交响曲。
芙蕖池的一边为李渔的戏台,上面有“粉墨长生”四字,为著名诗画家周沧米所题。在戏台对面与其隔水相望的是燕又堂,燕又堂意为希望燕子年年在此安居,此为兰溪芥子园的主体建筑。李渔是兰溪历史上第一个走向世界的文化名人,一楼设有李渔展厅,展厅正堂内挂有著名画家、兰溪之子方增先所作的李渔像和兰溪书法家陈永源所题的对联。李渔曾请一些名人题写匾联,文联辞对兼有书法之妙。如匾额“一房山”就是巧妙地运用了“半潭秋水一房山”这句诗来深化扩大景点的意境。李渔的巧思还体现在对匾联的制作上,他不满足历来园林中匾联形式的“成格定制”,于是把匾联制成各种形式,如“蕉叶联”“此君联”“册页匾”“虚白匾”“石光匾”“秋叶匾”等,使匾联增添了形式美、质感美,赋予其较高的美学价值。
展厅以图片、史料相结合的形式,根据李渔生平事迹和活动轨迹,展示了李渔贫寒家世、乡试落第、归隐伊园、萍寄武林、维权抗争、寓居金陵、游历四方、老居层园等历程,同时记录了世界各地李渔研究者们的学术交流和名人走访等活动。曾有人评论道:“入芥子园者,见所未见。读《闲情偶寄》一书者,闻所未闻。”在李渔的全部著作中,最有价值的当属《闲情偶寄》,特别是其中的《居室部》《器玩部》和《种植部》,是继明代造园大师计成《园冶》一书之后又一部有世界影响的造园学名著。李渔不仅继承了以《园冶》为代表的造园艺术文化,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造园艺术,在中国造园艺术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走过醉缘桥,能见栖云谷。“屋与洞混而为一,虽居屋中,与坐洞中无异矣。”栖云谷是与屋巧妙相连的假山石洞,在里面注水,又刻意营造一些缝隙,“使涓滴之声从上而下,旦夕皆然”。置身其中,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能感受到阵阵寒意,如同“真居幽谷”,所以取名为“栖云谷”。
穿过栖云谷,西面路旁立有李渔铜像,为执竿垂钓的姿态。李渔本人也十分满意自己的这一巧思:“盖因善塑者肖予一像,神气宛然。又因予号笠翁,顾名思义,而为把钓之形,予思既执纶竿,必当坐之矶上。有石不可无水,有水不可无山,有山有水,不可无笠翁息钓归休之地,遂营此窟以居之,是此山原为像设。”中国古典园林中多以雕刻石灯笼、动物等园林小品为主,这还是第一次在园林中出现人物雕塑,尤其是园主本人的塑像。这种别出心裁的设计,是中国园林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而他那种“有石不可无水,有水不可无山”的造园思想,正是中国古典园林“有山有水,山水相依”的优秀传统之一。
再向北走,便是浮白轩了,浮白轩是一个书房,书房内能“雨观瀑布晴观月,朝听鸣禽夜闻歌”。想象着在浮白轩中品茗、阅读、观景、静思,别有一番生活情调。“浮白轩中,后有小山一座,高不逾丈,寬止及寻,而其中则有丹崖碧水、茂林修竹、鸣禽响瀑、茅屋板桥,凡山居所有之物,无一不备。”在小山上还有一座佩兰亭,取名自李渔所作的《归故乡赋》:“采兰仞佩兮,观濲绰觞”。沿着小径拾级而上,站在小山上俯瞰,芥子园美景净收眼底。正值初冬,草木凋零,更添寒意。
“当日笠翁李,千古文章兼雅鄙,传奇其事,丹青其事,将世间人我是非,花禽山水,尽化作闲情偶寄笑作泪;莫言芥子微,个中天地纳须弥,草树如斯,池石如斯,愿天下渔樵耕读,名士布衣,都来此畅饮放歌兰畹溪。”兰溪芥子园正如园内大门柱子上的楹联所描述的一般,虽小,但构思精巧,极尽园林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