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壶竹器造型的创作探析

2019-02-02张万敏

天工 2019年9期
关键词:造型紫砂壶创作

张万敏

[摘要]紫砂壶是陶器的一种,它的造型多变而又丰富,其每一种表现形式都彰显出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正是通过造型结构来体现其工艺的精美。千百年里,紫砂壶不断发展创新,吸收新的文化要素,在陶工创制方面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别致样式。人们出于对竹文化的热爱,将其与紫砂壶艺的表现形式相结合,成为中国艺术长河里独树一帜的瑰宝,也是紫砂壶造型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对紫砂壶竹器造型设计的影响,结合紫砂壶竹器的意境塑造剖析其中蕴含的美学观念和艺术价值,希望给紫砂壶竹器造型的创作发展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紫砂壶;竹器;造型;创作

紫砂壶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财富和文化遗产,它赋予了文化生命的气息,让人文要素、传统文化、艺术美学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陶器早在先古时期就已经出现,那时不过是为了盛放食物、方便生活的一个器皿,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人们精神世界的日益丰富,人们对美的追求有了质的提高。中华传统文化中,文人骚客对竹情有独钟,竹在诗画里往往都是作者寄托情感、表达人文诉求的重要载体。在中国的紫砂文化里,竹器的造型更是数不胜数,其赋予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早已超过原先的使用价值。紫砂壶的竹器造型正是通过线条和结构来展现它的外在美,是紫砂壶造型创作的重要代表,所以对它的造型创作探析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

一、紫砂壶竹器造型历史演变

宜兴竹子的种类繁多,所以这里的紫砂壶竹器造型设计也极为丰富。古有“奇花照眼一时红,修竹虚心万年绿”的诗词,今有“竹山竹海”的景象。宜兴人的日常生活总有竹子的身影,所以人们自然而然衍生出爱竹的文化,仿照竹子的形态制造紫砂壶自然是受到文化风俗的影响。现存的史料中,最早记载宜兴紫砂竹节壶为清朝乾隆年间,吴骞《阳羡名陶录》中《阳羡茗壶赋》记载:“竹节之清,清贞莫比。”至于形状到底如何,已经很难去考证了。那么紫砂壶竹器造型的出现一定比它还要早。现存的紫砂壶中,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竹节形状壶,为香港罗桂祥茶具博物馆中收藏的陈仲美的束竹柴圆壶,壶底刻款为“万历癸丑陈仲美作”,即为1613年。

紫砂竹形茗壶经过四百年的发展与演变,产生了以下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器型种类:1.通过自然竹节的原形,进行直接创作。匠人通过对竹子自然形态的细致观察,描摹它的形状表现在紫砂壶上。2.自然形状与几何形的结合。在壶器的几何形状上,局部添加竹子的部分造型,来进行简单加工。3.自然竹节形态变异。将自然竹节形态进行扭曲变异地加工。4.用竹片组合成壶体。这种壶器上的竹片已经不再仿照现实模样,而是匠人根据自己的概念性理解加工而成。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紫砂竹器的影响

竹是一种生长年限久的禾本科木质植物。古代文人墨客欣赏竹子的品质,颂扬它的精神,体现在他们的诗词歌赋里。古人觉得,即使竹子没有牡丹花的富贵气,没有松柏树的伟岸状,更没有桃李的美艳情。但是它刚直,即使面对狂风也宁折不曲,在严寒的冬日里傲然独立。它“根生大地,渴饮甘泉,未出土时便有节。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宋代词人苏轼尤为爱竹,曾言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到了清朝,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之一,也有着自己所好,他喜爱泼墨绘竹,作诗言竹,题字于竹: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从古至今,我国的文化发展都与竹子息息相关,竹的精神品质广为民众所知,同时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深受竹文化的影响,强调不屈不挠、刚正不阿,竹子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上溯到北宋,紫砂壶被风雅文人所注意到,饮茶就一直被当作—种风雅的文化。明代以后,受到文化和民俗的影响,人们开始返璞归真,注意到饮茶文化里的自然纯朴之意,甚至有文人亲自参与紫砂茶壶的造型设计,一时间大大促进了紫砂壶外形的发展变革,匠人们也深受竹文化的熏陶,促使紫砂壶使用价值的淡化和观赏价值的提升。

自此以后,茶具同饮茶一样成为雅的象征,以竹形态为造型的紫砂壶成了雅的代表,借竹以言志,竹总是象征坚韧不拔的君子形象,所以紫砂壶竹器造型往往以形写神,通过对竹形象的加工,对竹子内涵延伸,将具体的形象和抽象的品质,借以竹子的题材表现在紫砂壶的造型创作上。

三、紫砂壶竹器的内在意境

紫砂竹器造型在艺术创作中,一定是通过具象的表现反映中国的传统美学意境。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将自身的内心情感与竹子的自身属性相结合来构造紫砂壶的外观设计,外在的表现皆是情感的投射,不仅包含创作者的心绪,还有当下的时代人文气息和竹子的深刻内涵。紫砂壶竹器造型每一个部位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借物抒情,融隋于物,是作者心靈与竹器的互动,虚实结合,心物交融,达到将器物注入文化灵魂的完美境界。

作品《湘妃竹影》,其中的形态便是紫砂壶竹器造型创作切合美学意境的表现。它不同于传统的光素圆器工艺的那种端庄持重、均匀饱满,而是整体左倾,壶身、壶嘴、壶盖以一种协调的状态向前弯曲。壶口与盖吻合贴切,盖面上一颗竹节形钮生动别致,同整体一样仿佛随风律动,舒展的竹枝形壶嘴和上曲的壶把坚韧挺拔,如同从粗壮的竹筒壶身生长而出,浑然天成。壶把端与壶身筒结合处分权,与嘴根部横生出的浅浮雕枝叶分别贴塑于壶身筒表面,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感强烈;泥料选用黄龙山原矿黄降坡泥料,色泽缎黄,充满富贵祥瑞之皇家气派。整体看上去,让人仿佛置身于竹林,充分体现竹与风的动态感,一种刚柔并济的交融感,将意象抽象化表现在紫砂壶上,却又构建出自然的、真实的、能被感悟的实景,而这实景却又只是观赏者通过作品呈现的表面实景所想象出来的。由实入虚,再由虚入实,观赏者既在其内又在其外,通过客观表现和主观想象进入无限的美学意境。意境不是静态的,而是灵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只有创作者真正感受到竹子生命的律动与活力,才能刻画出紫砂壶竹器的灵魂所在。

四、创作者需要丰富文化素养

紫砂壶竹器造型的创作不仅需要创作者有熟练的技艺,还需要创作者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知识,并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学价值观,从而塑造出情景交融的美学意境。我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的发展是辩证的,而紫砂壶艺的造型也是依托于文化所发展的。古人大都喜欢寓情于景,将自身的情感寄托在具象的事物上,诗词书画便是一种体现,其中表达的情感正是作者文化素养的一种展示。壶器创造也一样,古人对紫砂壶的热爱,使得壶艺不断发展。紫砂壶竹器的创作者正是在不断变迁中发现、学习文化知识和陶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壶器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人文环境、文学、历史、作者自身的感悟,这一切都需要壶器创作者有极高的艺术修养,这也是对文化、艺术的—种尊重。

紫砂壶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断发展创新,不仅是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任何艺术的生命力都来源于文化。笔者希望通过对紫砂壶竹器造型创作的探析,不仅给予创作者一些参考,而且唤醒人们对美学价值的思考,体会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灵魂之美,让人们在品茗的瞬间忘却尘世的烦恼,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紫砂壶。希望紫砂壶的竹器造型创作在文化熏陶下不断创新,从而彰显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造型紫砂壶创作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Jazz
乐在紫砂壶
泡壶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购买紫砂壶4忌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