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库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优化分析

2019-02-02陈菲黄梓轩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三峡库区

陈菲 黄梓轩

摘  要: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构建被赋予了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应从提高主体组织化水平、打造网络适销农产品、优化渠道体系、完善服务体系以及增强安全保障体系来解决三峡库区现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主要问题,构建“组织规模化、产品网络化、渠道多元化、服务智能化、安全有保障”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三峡库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

中图分类号: 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9)03-0017-04

引言

三峡库区是国家级连片贫困地区,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优质农产品还是在田头、路边卖,还是‘提篮小卖、‘披头散发在卖,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1]农产品流通不畅已成为三峡库区农业发展的瓶颈和农民增收的障碍。因此,必须优化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体系,因地制宜,融入“互联网+流通”思维,从流通主体、产品、渠道、服務与安全保障几个方面对库区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进行优化,培育和构建“组织规模化、产品网络化、渠道多元化、服务智能化、安全有保障”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

一、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发展现状

(一)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发展的基础

三峡库区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产业基础好、产出规模大。库区农产品品类多、潜力大,有大批品种丰富、独具特色的经济作物和畜禽等。库区所产茶叶、油桐、烟草、中药材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2013年以来,重庆市使用三峡移民结余资金1.23亿元,实施15个现代农业试点项目;使用三峡后续资金4.98亿元,支持库区发展脆李、脐橙、龙眼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项目,建成柑橘种植及加工项目7个、龙眼种植项目2个、葡萄等其他特色水果种植项目6个。2017年,三峡库区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73.014亿元,农作物播种面积188.1万公顷,粮食产量为581.74万吨,农业商品化率为67.4%。

二是农产品流通密度大、辐射广。2018年7月份数据显示,三峡库区(重庆库区)建成综合服务社4800个,供销系统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2559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1230个,建设基层社595个。农产品从初级产品到初加工产品到深加工产品再

到观光农业、旅游业,涉及农资农机等生产资料、鲜活产品以及各类调味品、休闲食品等以及服务衍生品。重庆涪陵“e生活”电商平台集土特产、进口商品、便民服务、民俗旅游、12315维权为一体,上线500余种农特产品和近1000种跨境商品。

三是流通环境基础较好。生产组织方面,库区培植了一批龙头企业,建立了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专业批发市场,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都已初具规模。仅重庆万州区就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4家(国家级4家)、农民合作社1144个、家庭农场1019户。交通建设方面,一批重大对外交通项目相继建成,库区的空、铁、水、公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公共设施方面,库区农村水、电、路、气、房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开展。2018年以来重庆库区“四好农村路”开工1.35万公里、完工0.68万公里。目前,三峡库区(重庆库区)450个社区菜市场已全部实行标准化改造。

(二)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基于现有产业基础,库区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但现代化水平不高。

1.流通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

本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 3/4,从业人员文盲、半文盲率高达60%。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农技水平有限,触网少,信息化水平低,接受新技术、新知识能力弱,电商应用能力、社交网络销售意识弱。另外,“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意识依旧存在[2],合作组织流通意识淡薄。流通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参合率低,农户交易没有稳定的长效合作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呈空心化且整体偏年轻化,主要提供技术指导和简单销售服务。各级供销合作社存在着服务功能不全、服务层次低、服务能力弱等问题。

2.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网销产品”开发不足

首先,库区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生产、采摘、检验检疫、分拣、分级、包装、配送和“互联网+回收”等标准体系建设落后。[3]其次,生产分散,集中化程度低。很多农户选择自己在街边、小摊贩卖农产品,较少由统一组织来统管销售端,增产不增收现象时有发生。最后,产品的内涵与外延挖掘不够,文化底蕴开发不够,适合网络销售的农产品开发不够。农产品网络化销售缺乏特色机制,不利于区分同类产品,突出自身地域优势。

3.流通渠道长而窄,产销衔接不畅

首先,库区农产品多从地里采摘以后经由客商收购、批发采买、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后才到消费者手中,同时存在着“当地产品往外销,本地需求靠外进”的现象。这就使得物流成本进一步增加。其次,库区农产品交易中批发市场占主导,“农社对接”等新型流通模式比例不足三分之一。再次,交易市场类型少。库区市场以传统现货交易市场为主,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居多,农产品期货市场、虚拟市场、公益性市场空缺较大。商务部2018年公布了28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21家零售企业为全国公益性农产品示范市场,三峡库区无一在列。

4.流通服务方式单一,服务体系不健全

库区农产品龙头企业规模小、供销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低、批发市场覆盖率低,市场交易地域局限大,交易方式老旧。而且,流通服务内容单一,只能提供良种、缴费、技术指导与代买代卖等,品牌建设重视不够,分级、包装、运输等服务配套功能不健全。农产品输出多依靠第三方物流与中国邮政,村镇物流网点少、效率低,流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落后。库区拥有“中国农业有机网”、“三峡特购网”等,但这些平台的“惠民”作用还未真正发挥,农户对农产品信息平台不够了解、不会利用。

5.流通安全管理落后,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生产存在加工环境差、透明度差等问题。物联网技术应用落后、质量追溯体系不健全。农产品价格严重依赖市场,抵抗风险能力差,农户议价能力弱,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与长效保价机制。农产品种类繁多,运输要求各异,缺乏差异化的运输标准。大部分生鲜还是采取常温保存,缺乏必要的冷链技术。农户对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风险预估与应对能力差。缺乏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交易信用机制不健全,买卖双方契约精神不足,存在安全漏洞与隐患。

二、三峡库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优化

综合以上基础与问题,要政府与市场“两手抓”,构建涵盖农产品流通主体、产品、渠道、服务以及安全保障体系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

(一)流通主体体系

构建一批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流通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发展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实现农户组织化、经营主体规模化与农产品经营专业化。

1.加快农户组织化

以升级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线,以村集体牵头为副线,发展抱团式流通模式,推动农户从个体经营转向组织经营。引导农户合作,肃清农户“没必要合作”的松散意识。整顿库区合作组织,以县为单位优化并推广经营好的合作社,整合规模小、功能单一、重复建设的合作社,淘汰无效社。培育新型农户组织或“联合体”。发展以村集体或村干部带头的供销组织或种养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发展生产基地,发展电子商务型本地供销企业或第三方合作企业。

2.促进经营主体规模化

首先,做大基层社。基层社在农村网点多、分布广、农户熟悉,通过吸纳社员或与不同基层社协作,兼并、合并、重组松散合作社,做大、做优品牌合作社,鼓励相同或相似的组织自愿组建“联合体”。其次,鼓励中小企业实现规模扩张,尽快成长为拥有自主品牌、带动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大型分销商。再次,鼓励龙头企业垂直一体化。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重组[4],提升龙头企业竞争力,由此整合库区农产品。最后,吸引企业入驻。新企入驻将带来一定的规模效益,优化库区产业结构,带动新设施、新人才、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

3.推動农产品经营专业化

分工是现代企业的灵魂,农产品流通要不断深化分工。流通环节涉及生产、分拣、包装、存储、运输、配送、销售,固化各环节职能,要逐步转向专业经营。种养经验丰富的农户要引导发展成为种植农技师、生产基地培训师,负责农产品的基本种养;部分供销社或合作社提供农技指导、产品质检分级、产品包装、存储服务;引入第三方物流,建设物流配送网络;经销商、营销企业、电商企业负责终端销售体系,增强流通环节的专业化、高效化,促进经营规范化。

(二)流通产品体系

产品是流通的主要内容。要注重生产环节、保证安全性、突出特色,避免产业同构,不断提升附加值、突破价格关,打造适合网络销售的农产品,提倡“一村一品”。

1.抓好产品安全

从源头出发,抓好安全生产、加强质量监管,构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消费者逐渐追求品相好、口感好、健康、方便、绿色的产品。食品安全是消费者买得放心的“第一关”,也是取得消费者持续性消费的首关。应着重关注农产品自身安全体系的完善与品牌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保证产品质量。

2.突出产品特色

加强土特产品挖掘,尽可能推优、推特。鼓励成群连片的地方特色产品申请成为“国家地理标识产品”,发展“三品一标”产品。实现农产品分类、分级、分链条管理,尽可能实现“一村一品”,打造地域特色农产品群。深化部分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建设,建设一批质量优、规模大、效益好的拳头产品。

3.延伸产品内涵与外延

挖掘产品文化底蕴,打造农产品文化产业。土特农产品往往蕴含着地方特色文化。将农产品与地方特色文化结合可以赋予农产品更高的附加价值。通过展示展销方式将产品背后的品牌故事、营养价值、工艺美学、人文情怀等展示出来,结合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理念,将产品与环境融为一体。或实现跨界合作,效仿陶华碧集团、旺旺食品公司与时尚圈跨行业合作,深挖农产品的内涵与外延。

4.打造“网销农产品”

互联网联通了城乡,网上下单与订单配送已经成为购买农产品的新方式。互联网交易完全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为了更好地销往城市或其他地区,必须拓展适合网络销售的农产品,发展“短、平、快”产品。加快品牌化、标准化建设,强调适度规模发展,突出产品特色,实现跨界合作,适当包装与营销,适应“网销农产品”的打造。

(三)流通渠道体系

渠道体系包含渠道定位、渠道系统、渠道运作体系与终端销售体系。要明确渠道定位,建立垂直一体化、横向多元化的渠道系统,构建信息化的运作体系,发展“多端口、直线化、集中化”的终端销售体系,拓宽流通渠道。

1.确立“消费者、农民双重导向”的渠道定位[3]

农产品流通联系的是农民与消费者。农民负责农产品生产端,农产品流通渠道必须保证农户的农产品“卖得出去”;另一端,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已经从过去的“买得到”转变为选择性消费,日益追求产品的个性化、安全性与优质感。要注重消费观念的转变,保证消费者“买得放心”。双重导向的渠道定位能让农民、消费者都满意。

2.建立垂直一体化、横向多元化的渠道系统

一是强化上下游联系,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实现成本内部化,引导有规模、有意向、有能力的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实现垂直管理,覆盖农产品生产、流通与购销;二是鼓励个体结成团队、签订协议,形成利益共同体,推动产销一体化、联盟化。[5]三是推动渠道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培育新农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一批集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连锁店、宅配、网上销售等多元化的渠道形式。

3.构建信息化的渠道运作体系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表现。要通过大数据收集生产信息、分析购销特点,深化信息搜集、加工、分析处理的能力。加强推广物联网技术,创建农产品流通数字平台,应用二维码、电子标签、无线传感器、互联网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等,培育信息应用型农户,提高农户的信息应用能力。采用智能交易软件,推行电子交易方式,开发并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

4.发展多端口、直线化、集中化的终端销售体系

销售终端有超市、社区店、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供销平台等,应多头推进量销、分销与营销。首先,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选择量销;超市、社区店、供销平台等销售终端要针对性地开展分销与营销。以“农超对接”为例,一是可以利用专业超市的专业性,提高精准营销;二是利用超市人流大、销量大的特点进行量销;三是可以借助超市的不同定位分级销售。其次,不断发展直线化销售,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流通效率,促进农户增收。最后,实现配送集中化管理,整合散乱农产品、减少交易成本。

(四)流通服务体系

流通环节繁杂,流通载体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公共基础设施、市场服务体系、物流配送与信息技术环境。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村公路网建设,尽快实现“户户通”,定期、定点做好道路养护,应用好路长制,保护公用道路与配套设施。加强地区广播、电台、工作宣传栏、村务平台等灾害防护常识的科普与宣传,定期开展各类讲座,补充或增设备用物资库,提高农村病虫害等自然风险以及各类市场风险的防范、抵御能力。提高水、电、气、网的便民性,实现4G网络的全覆盖与提速,推广现代农用科技,提高农作效率。效仿重庆奉节县的滴灌技术经验,先试点后推广,逐步推动农技的现代化应用,推广现代农机与现代管理经验。

2.健全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

首先,建设批发商集群,促进批发市场重组,淘汰落后、不规范、规模小、经营不理想的批发商。其次,建设虚拟批发市场,构建集有形批发市场、虚拟批发市场、农产品交易中介于一体的市场综合服务体系。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完善数据库,实现农产品流通信息共建共享。建设物流配套企业,完善质量追溯体系,规范虚拟市场交易。最后,建设三峡库区公益性农产品交易市场。在政府支持下,从农产品产销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控,保障农产品的供给、安全、低价等公益功能。

3.发展冷链物流,提高配送效率

注重冷链物流建设,避免农产品腐烂变质。一是加强农村地区冷库的建设,建设低温库、冷藏库、立体库等专用库。二是培育和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整合分散的设施资源。

4.搭建农产品流通信息共享和交易系统

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供销网络,以此建立一个集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售后和市场预测与风险处理的农产品信息平台。接入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并利用好现有平台,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户进行重点培训,让农户们了解、利用好本地平台,同时衔接好第三方信息平台,充分发挥惠民作用。

(五)安全保障体系

结合政府宏观调控手段,整合库区资源,提高风险防预与应对能力,改变库区农产品流通安全技术落后、安全管理标准不明的现状。

1、守好安全生产关

规范市场准入制度,严把质量关,保证食品安全。一是落实责任到人。审查责任人的资质并进行定期复核;二是推广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无线射频、二维码、条形码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建立风险预防与应对机制

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和利益连接机制分化风险,备好兜底措施,保证农户利益不受损、少受损。建立交易双方的信任机制。三峡库区内的农户、批发商、龙头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应建立互信机制,实现交易合同合法化、交易过程公开化、交易结算准时化。建设农产品信任机制,将流通主体的信用情况记入信用档案,对于信用等级较低的商户终止其参与交易的资格。

3、政策制度保障

优化政府市场监管方式,制定并完善库区农产品流通规划,对库区农产品制定明确、合适的发展定位与发展方向。结合库区实际情况,出台不同农产品在生产、运输、加工、包装、批发、零售等制度标准与管理规范,让监管有据可依。同时,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合作,农业主管部门牵头,减少重复执法,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合理应对,整合库区资源,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三、结论

针对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的实际情况,要破解当前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构建一个“组织规模化、产品网络化、渠道多元化、服务智能化、安全有保障”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必须提高流通主体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突出农产品自身亮点与地方特色,优化流通渠道体系、拓宽流通渠道、完善流通服务体系、构建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为目的,实现库区农产品产供销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艾爾肯·吐尼亚孜.在自治区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新疆林业,2018(1):4-10.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6(4):5-7.

[3]王娟.我国农村地区“新农品流通+互联网”创新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7(7):112-114.

[4]田野,赵晓飞.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构建[J].中国流通经济,2012(10):19-24.

[5]赵晓飞,李崇光.农产品流通渠道变革:演进规律、动力机制与发展趋势[J].管理世界,2012(3):81-95.

Abstract: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 circulation system should be networked, informationized and intelligent. To solve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product circulation system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we need to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 level of circulation entities, develop more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at can sell well on the internet, optimize the distribution channel system, improve the circulation service system and enhance the security guarantee system, thus constructing a more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 circulation system with “large organization scale, networked products, diversified channels, intelligent service, and guaranteed security”.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 circulatio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 circulation system

猜你喜欢

农产品流通三峡库区
三峡库区农业生态化发展障碍、原因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时代贫困地区农产品进城模式创新研究
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农产品流通途径研究
大都市圈农产品流通发展趋势
农产品流通中的质量问题分析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分析
三峡库区的动植物资源概况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