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光伏企业的发展策略
2019-02-01伍柳绿
伍柳绿
摘要: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光伏企业普遍出现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缺失、依赖政府扶持、忽略品牌建设、缺乏战略思维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光伏产业的稳健发展。而互联网+光伏产业的融合,给光伏企业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新的出路。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我国光伏企业发展的困境,指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光伏企业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光伏企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光伏产业;发展策略
任何行业只要搭上“互联网+”的便车,都将会被颠覆。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之一,因其资源分布广泛、开发应用模式灵活,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支柱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互联网+光伏企业既是巨大挑战,也是发展机遇。因此,应当深入剖析我国光伏企业发展的困境,并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及时调整光伏企业的发展策略,从而促进我们光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光伏企业发展的困境
(一)国内光伏产业链不完整
光伏行业的终端是建立太阳能电站,并往市场输送电力,但其发展中存在市場空间狭小、光伏产能过剩等问题。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光伏产能过剩,以及因基础设施限电严重等问题,民营企业很难进入太阳能电站领域以及进入领域后难以持续经营等;二是国家政策的支持调控,使得全社会资金链收紧;三是光伏发电的价格比其他方式要高,最终导致我国的光伏产业很难形成完整产业链。
(二)光伏企业资金短缺
光伏企业极易受到国际及国内市场环境的影响,特别是面临外币贬值和短期内市场萎缩的煎熬,光伏企业在资金周转方面普遍紧张,且融资成本高,依靠压缩库存量盘活资金已成为广大光伏企业的主要缓压方式。由于银行对光伏企业的信贷政策比较谨慎,增加了光伏企业的整体性风险,就目前而言,只有国家政策性银行给予了光伏企业较大的支持。从往年数据看,光伏企业整体负债水平波动不大,基本维持在60~70%,但在银行借贷方面负债较重,增加了整体资金面压力。
(三)中小光伏企业发展困难
近年来,全国360个城市当中有将近一半的城市把发展目光锁定在光伏产业上,并提出了建设千亿级光伏产业园区的目标,盲目扩大项目投资,终将导致产品价格下滑、产能资源过剩等问题,进而丧失市场主动权。一些不具备竞争力或者贸然进入光伏领域的中小企业,因产能过剩,造成企业开工不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要么被整合,要么被淘汰,发展步履维艰。
二、互联网+背景下光伏企业的发展策略
(一)抓住政策机遇
光伏企业具有政策机制驱动的显著特点,在世界各国得到了普遍的政策支持。由政府机构给予财政性补贴,能够促进光伏行业的全面发展,在降低企业投入成本的同时,使企业尽快完成由摸索到推广的快速转变。各个国家给予光伏行业的政策支持不仅能够有效推动行业的发展,还通过给予光伏企业及周边民众合理补贴等方式,降低了企业的运作成本,从而加速了光伏行业的市场化进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基地,天合、英利、协鑫等主要光伏生产厂家的总部都设立在国内,因此,国家政策也在大力扶持光伏企业的发展。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把新能源体系的发展列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中,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光伏企业大力扶持,在光伏产业发展压力日益增大的环境下,政府的支持将很大程度上推动光伏企业的发展。“十三五”期间政府计划投入17万亿元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对环境生态问题的重视程度也上升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再加上互联网、新能源等新技术的发展,光伏企业已然迎来了变革时期。因此,光伏企业要积极抓住政策机遇,大力推动互联网+新能源,这也是今后光伏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拓宽融资渠道
光伏企业在经营上大多处于亏损状态,在市场投入和研发方面的资金需求更多,加上一些中小光伏企业的盈利能力弱、生产规模小,想要通过银行进行贷款可能性比较低。因此,光伏企业应该学会拓宽融资渠道,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通过互联网+多渠道融资,比如借助新兴起的创业帮、众筹、P2P等多种形式获得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光伏企业内部也要行动起来,加强对企业资金的协调和管理,通过多种渠道对企业现金流压力进行缓解。在互联网发展大背景下,对传统银行、企业的对接形式进行多维度升级和巩固,加快银企对接网络平台的开发步伐,通过建立长效对接机制,实现企业对接银行的常态化,从而提高银行渠道融资效率。
(三)增强研发能力
作为国内新兴的清洁能源企业,光伏企业很难摆脱低效率、粗投放的发展窘境,光伏企业虽处于产业发展周期的上升阶段,但是也遇到了瓶颈,企业经营不当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产品生产缺乏科学合理的战略指导。因此,光伏企业应该增强研发能力,掌握核心生产技术,对传统产业链进行进一步优化,做到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地位,从而获取更多的市场主导权。技术创新是关键词,光伏企业应该从生产环节上着手,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开发+技术创新”,突破企业的发展瓶颈。当前,一些国内知名光伏企业已经开始通过建立光伏大数据平台的方式进行革新,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和光伏组件生产技术的平台共享体系。该共享平台包含了国家科研机构、光伏企业机构以及海内外高等院校,实现了研发成果与研发设备资源的共享。互联网+背景下,应在加强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提高光伏企业的研发能力,既要加强自我创新,又要吸收国外核心技术,并运用到本国的生产过程中。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降低技术引进成本,对于吸收的外来优秀技术,要大力开展二次研发,开发符合本国国情的独有核心技术,切实提高光伏产品的收益。
(四)丰富营销体系
针对光伏行业产能整体过剩的问题,在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的同时,还要促进企业并购重组,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企业运营成本,从而实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针对中小企业发展困难的问题,可通过引导国内区域性光伏生产合理分工,提升光伏行业整体的竞争力,从而减少或避免恶性竞争。在互联网+环境下,光伏企业还需提高线上营销能力,虽然线上渠道建立的时间较短,但机遇较多,因此,企业有必要结合“互联网+”发展机遇,建立实用的线上营销渠道。首先,光伏企业要建立自己的互联网营销体系,打造产品营销网站、微店、官微等多个平台,依靠互联网平台把产品、服务对接给消费者,向目标客户群体传递更有价值的购买需求信息。其次,光伏企业也可以借助阿里巴巴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线上营销,多渠道、多维度地挖掘目标客户群体的购买需求,最终转化为真实客户。
(五)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在互联网+时代,光伏产业将变得更为开放,打破以往能源行业封闭、庞杂的布局。在这一新形势下,光伏企业应在发展中引入互联网生态思维,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建立光伏生产、消费、投资生态系统。如能源产业内部生产、运维、销售体系的整合,有助于提升产业的运行效率与结构效率;能源+互联网整合,能源供应商可以利用互联网企业扁平化的服务体系,直接与终端消费者互联,有效减少信息传导和服务递送的层级;能源+金融整合,成立能源+基金,不仅可以为社会资金提供安全稳健的投资渠道,还可以助力能源热点项目的建设。
三、总结
光伏企业虽已实现规模化的生产,但是整体处于野蛮增长而非精细化运作阶段,传统的生产和运营思维,消耗了过高的人财物资源,不利于光伏企业的健康发展。2015年我国提出了“互联网+”概念,在各行各业引发了不小的关注,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传播途径,在极大程度上转变了传统企业的决策方式、经营模式以及发展思路。在互联网+背景下,光伏企业应当紧抓政策机遇、拓展融资渠道、增强研发能力、丰富营销体系,多措并举,突破企业发展困境,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峰.“互联网+”强力推进中国经济社会转型[J].互联网经济,2015 (4).
[2]陈茫.基于大数据的信息生态系统演变与建设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 (3).
[3]崔杨,李焕奇,严干贵,等.计及汇聚特性的光伏电站群集中外送输电容量优化配置方法[J].电网技术,2015 (12).
[4]盛万兴,段青,梁英,等.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灵活配电系统关键装备与组网形态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 (15).
[5]陈东坡.“互联网+”背景下,光伏与互联网如何深度融合[J].电器工业,201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