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基于“互联网+大数据”

2019-02-01戴建青张骞

财会学习 2019年4期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

戴建青 张骞

摘要:本文基于“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对高校资金使用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传统与“互联网+大数据”模式对高校资金绩效评价的不同影响。针对目前高校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将传统流程与互联网相结合,建立一个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依托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方法对高校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科学精准分析,为提升高校资金绩效管理和财务治理水平服务。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与方法

互联网诞生已近50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在2015年首次提出“互联网+”,而“大数据”则源自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所著《大数据时代》一书。“互联网+”“大数据”等概念自提出之日起就在各行各业中被广泛应用。基于这个宏观背景,中国会计学会近年起围绕会计信息、管理会计、财务报告等研究领域的创新展开了学术讨论,理论界普遍认为“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大门的开启将会给会计行业变革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1]具体来讲,“互联网+大数据”思维强调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会计工作相结合,利用新技术获取更有价值数据资产,推动财务工作从会计核算向管理决策方向的转变。其核心在于利用云计算与大数据,强调对海量数据管理分析能力提升,而非简单的效率改进。

一、开展高校资金绩效评价的现实困境

(一)软件种类多,良莠不齐,缺乏行业通用标准。当前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发展存在着较大差异,财务软件选择也各行其是,有的是自己研发,有些则是向专业软件商购买。不同软件质量参差不齐,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能力也差别巨大。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数据口径不统一,通过不同财务软件处理加工得到的信息也很难被全面有效运用于分析决策领域。数据缺乏统一的标准,自然难以横向比较,发现彼此内在差距。所以,基于数据库中的财务数据用来评价高校资金绩效,还需要树立一个统一标准,使得汇总进入数据库的财务数据一致可比,从而释放出数据的内在价值,全面实现高校预算收支、资产采购和项目管理等的信息化、高效化和体系化。[2]

(二)信息反馈慢,传递不畅,缺乏部门沟通协同。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依赖于一个高效的财务系统。但是,对于已经拥有网上预约报账、网上查询、网上缴费等财务系统的高校来说,其运行效果大多仍然停留在简化工作流程、提高人员效率的层面,很少有单位做到财务数据在各部门之间实时传递、即时共享,评价绩效也就很难深入开展。[3]今后高校财务信息化应该是以财务部门为主导,教务、科研、人事、后勤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完整管理体系。以科研经费为例,通过财务系统,科研部门及时了解科研经费使用状况;财务部门能有效管理科研经费,规范资金使用;教务、人事部门更可以清晰地掌握科研人员业绩考核数据。这种多部门间多向交叉反馈交流,有利于提高整体协同效率。

(三)数据能效低,价值不高,缺乏有效挖掘利用。高校信息化建设虽将财务人员从冗杂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但是财务人员自身对数据运用分析能力的巨大差别,单纯靠人力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根本无法挖掘出其真实价值。从财务系统角度来讲,现阶段主要功能在于會计数据采集、加工、存储以及会计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少有软件能对单位各阶段会计信息进行系统、有效的综合分析。海量数据综合分析与处理能力的缺失,无疑是影响高校资金绩效的重要因素,直接制约着高校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更无法为高校管理和决策层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的宏观服务。

二、“互联网+大数据”是传统财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向

(一)“互联网+大数据”模式与传统财务信息化的区别。传统信息化在提升信息处理速度、加大信息储存容量、提高信息使用频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局限性也很突出:数据分析局限于静态、原始数据获取途径单一、缺乏大规模社会化协调和智能化的思考。“互联网+大数据”则在内涵上根本区别于传统“信息化”,甚至重新定义了信息化。所谓“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大数据则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财务信息可以在各单位、各管理层之间传输共享,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通过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获取高价值信息数据。财务信息由传统会计人员识别转化为计算机智能识别,在云技术与大数据的配合下,依托自身强大的自动识别功能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资金使用效率。其次,区别还体现在数据的计算处理能力与标准化上。新模式下以云平台及大数据为支持,对不同口径汇总数据进行统一口径的标准化处理,实现了数据快速运算与比较,为高校财务信息快速处理与横向比较提供了技术保障。第三,“互联网”提供了数据智能化处理与高速传递功能。通过对用户不同使用偏好的分析,可以及时向用户推送其感兴趣的内容,告别过往以被动搜索数据旧模式,实现智能化新升级。

(二)“互联网+大数据”是传统财务信息化的积淀与升华。“互联网”“大数据”的广泛应用离不开传统信息化的普及,传统财务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及客户端的建立给新模式在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提供了先决条件。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逐渐打破传统会计信息、资金信息与其他业务流程要素的紧耦合关系,增强了流动性,提升了信息使用范围和价值。“互联网+大数据”在高校信息系统中应用的本质是将传统会计信息、业务信息经过互联网改造后的标准化、数据化、智能化,其核心是:云计算和大数据。它在会计信息系统构建及提高资金绩效方面有着重要影响:(1)其数据是“活”的数据,是联动的数据,缩短了资金信息获取的时间和提升资金信息的实用价值;(2)其将传统信息化从工业经济下“计算机+软件”模式向信息经济下“云计算+数据”模式转变,将资金信息预先处理、归集,降低使用资金的时间,提高资金决策的效率;(3)其出发点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这也有别于传统信息化条件下以生产者为导向。

三、高校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与方法的优化选择

高校资金绩效评价系统是以云计算为基础,通过高效利用内外大数据库来实现资金绩效的实时精准分析。在分析方法上,对于具体项目可以采用DEA法,运用C2R和C2GS2等模型对各项目投入与产出情况进行比较评价;对于高校全年、整体资金使用状况可以采用BSC与AHP法进行综合评价。在参考数及指标的选取上充分利用云计算以及大数据库,做到实时、动态更新选取。接下来以就高校全年、整体资金使用状况评价分析为例,简单阐述其与“互联网+大数据”的结合。

(一)确定评价高校资金绩效的主要指标。在选择过程中,运用BSC法区分不同维度来确定衡量指标。通过从指标库中选取合适指标并运用“互联网”下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来实现数据的精准分析以达到评价目标。文章以表1中的24项指标为例,以便直观阐释高校总体资金绩效评价方法。[4]

(二)运用AHP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指数。具体步骤如下:

1.制定各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并以一个比例标度将其量化。根据专家学者的意见与评分,运用该标度表对高校不同层次指标进行两两评价,确定其相应的初始权重。

2.以专家给出的初始权重为依据建立起各层次、各要素之间的两两对比矩阵。模式如表2所示:

由于不涉及具体实证研究数据,上述判断矩阵中的数据均以Xij表示。表中的Xij即为通过向专家咨询之后所得出的、层次分析中相关因素之间两两比较结果。由于矩阵的标度表进行了相应的赋值,其结果数值满足以下三点:Xij>0,Xij=1/Xji,Xii=1。同理可得到B1-C、B2-C、B3-C、B4-C四个不同层次的判断矩阵表。

3.根据判断矩阵的数据,可以对各项指标基于总目标,即高校资金使用绩效的影响权重进行分析与计算。首先,计算出各判断矩阵的特征根(λmax)与特征向量(W=(w1,w2,…,wn)T),并检验其一致性。特征向量可以运用求根法或求和法得到,通过归一化处理得到各判断矩阵特征向量W=(w1,w2,…,wn)T;然后,运用公式求出各特征向量所对应最大特征值,并运用软件对其一致性进行检验。当结果为CI<0.1、CR<0.1时,判断矩阵一致性可以接受;最后,根据各层次重要程度计算排序,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公式如下:

其中WCi即为指标Ci对于目标A的权重值;WCi·Bj表示指标Ci对于要素Bj的权重值;WBj·A表示要素Bj对于目标A的权重值。

(三)综合评价分析高校资金绩效情况

1.从云平台获取行业数据测定标准值,计算指标分值。以云端数据查询的与自身规模水平相似的高校作为参考,计算出各项指标所对应行业的标准值,并根据指标实际值及其权重计算权重值。在计算各指标权重值时,要预设最高分与最低分,以避免某些指標异常所造成的不合理影响。一般上下限可各放宽0.5倍,总分值在50~150之间。若计算出权重值超出此范围的,应该以上下限分作为取值标准。再根据公式:各项指标得分=(实际值/标准值)*权重值;资金绩效总得分=∑各项指标得分,计算出高校各项指标的得分以及总体分值。

2.基于上述指标和分值,对高校资金绩效情况进行总体评价。首先,对高校资金使用效率对比分析。将分析获得数据与云平台中行业数据横向比较,运用本校历史数据纵向比较,发现自身在资金使用效率方面的趋势与规律;也可以利用外部大数据和云平台,以与自身办学规模和综合排名相近的高校资金绩效值以及行业标准值作为参考标准,通过横向比较发现差距。接下来,对具体指标得分情况进行单项分析。通过与同等规模高校以及行业标杆行比较分析,得出自身资金绩效存在问题结论以及优化措施。同样还可以运用大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例如,通过比较发现“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这一指标得分明显低于行业均值或者同等院校水平的,则可在预算编制以及资金划拨等方面向有谁倾斜。最后,根据上述计算数据,对高校资金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使得资金真正流向需要的部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绩效提升。

四、结语

“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在不断扩大,高校利用新技术将绩效评价嵌入现有财务信息系统中,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核心技术构建新模式下的财务共享中心,依托云平台构建高校资金管理工作新机制,进而再造资金管理流程,提高资金总体绩效;同时,运用高校体系内及云平台中的大数据资源不断完善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将各环节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结果落实到实处,进而形成资金使用的良性循环。但也要认识到,实现新模式与高校资金管理的高效、有机结合,仍需加大对高校财务系统软硬件设施的投入、提高对新模式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还需注重网络安全保障的建设。只有多措并举,才能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构建起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高校资金绩效评价指标和方法体系,不断推进财务工作向治理现代化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林,丁鑫等.“互联网+”时代会计改革与发展——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观点综述[J].会计研究,2015 (8).

[2]吴胜,苏琴.高校云会计服务体系结构模型探微[J].财会月刊,2016 (36).

[3]秦书亚.基于数字校园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J].会计之友,2016 (18).

[4]陈丽敏,朱荣等.高校资金使用绩效考量体系构建研究[J].会计之友,2013 (9).

猜你喜欢

大数据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