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根源与对策

2019-02-01孙丽

财会学习 2019年4期
关键词:失真根源会计信息

孙丽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国内、国外、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社会经济运行,给国家、投资人、债权人、利益相关者带来经济损失,造成会计行业信任危机,滋生腐败,因此认清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根源,积极采取对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乃当务之急。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根源;对策

国家会计学院有一块精美的石碑,上面刻着朱镕基总理题词的八个大字,“诚实守信,不作假账”,有目共睹,会计信息失真从古至今,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从美国“安然事件”到我国的“琼民源”、“郑百文”“中天勤”事件,诚信危机触目惊心,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必然遵守的职业操守,而诚信一旦出现问题,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和会计领域,就会使会计信息失真、失允,信息质量下降,经济秩序混乱、工作人员道德沦丧,给国家、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对于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和根源,以及会计信息失真有何对策,是我们研究的方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什么是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是企业单位对国家、投资人、债权人、政府部门、社会公众以会计报表及附注、财务报告的形式,真实反应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以利于政府部门宏观调控,投资人、债权人进行合理决策、预测评估企业现金流,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在会计工作中,凡是违背会计准则要求的信息都是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一方面是由于会计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造成的,另一方面是预谋、故意、针对性的造假和欺诈,具体表现为原始凭证造假、会计核算资料造假、成本费用计算失真、税金计缴失真、会计报告造假、合同造假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历年来会计信息失真涉及大量企业单位,范围广、数量多、金额大,给国家、投资人、债权人、社会甚至是企业自身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于国家而言,会计信息失真会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税收失控、使国家的宏观调控失效;对于投资者、债权人而言,因为相信了失真的会计信息,做出错误判断,导致投资失败、债权本息难以收回;对于企业而言,会计信息失真,制造假发票、乱摊成本,私自设立小金库,这些行为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对于会计人员、审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等中介机构而言,由于在会计信息虚假作案中,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引发了人们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产生疑惑,造成会计业市场的信任危机。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

(一)企业逐利,会计管理体制不健全

会计管理体制不健全,首先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内部员工,必然受到单位领导的管制,职工待遇受到领导的制约,按领导意图办事,是不争的事实,有些会计人员为了完成领导要达到的目标、指标利润,不得不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报告,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不能客观反应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情况和利润指标,另外会计信息不对称,经营者掌握会计信息,并且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编制虚假会计报告,虚报隐瞒利润,而大多数投资人、债权人只能从会计报表和附注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以判断投资的安全和回报、债权是否能按时收回利息按时支付,会计主体不能按市场经济科学化管理,对会计信息失真很难判断。

(二)法制观念淡漠,违法成本太低

虽然我国制定了会计核算规范,相继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这些法规对会计核算工作发挥着指导和约束作用,但是部分法律法规没有得到严格认真执行,有些企业的经营者和会计人员,不顾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蓄意造假,隐瞒事实,制造虚假会计报表,而有些执法机构执法不严、对企业违法行为进行经济处罚、内部处理,对个人处罚轻,对企业的影响不大,法律效力和震慑力大大减弱。

(三)会计人员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关系着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有些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不注重新知识学习和更新,很少轮岗,甚至常年在一个岗位工作,工作不认真,不了解整个企业的经济业务,对某些经济业务的处理不符合规定,或者屈从单位领导的意见,对会计法的规定置若罔闻,缺乏会计核算监督的独立性,无法发挥内部监督职能。

(四)会计工作缺乏有效社会监督

会计的社会监督,主要是由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事务所在委托人的委托下对其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鉴证,并根据审计的结果出具不同的审计报告,而希望了解企业会计信息的有关人员也是根据审计师出具合格审计报告的公司的会计报表为依据,进行判断和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但是一方面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虽然每年有所增加,但是其数量和质量还远远达不到企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有些审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利益熏心,和企业单位串通一气,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加强、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自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快,跨国公司、跨国业务不断拓展,企业的经济业务更加复杂化、国际化。因此我国的会计准则在制定的过程中既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借鉴经验,尽量减少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又要考虑本国的具体国情,建立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行业、特殊业务,尽可能出台相关的会计法规,作出明确的规定,给会计人员提供可操作的平台,给管理人员提供明确的规定,目前我国对会计准则已经做出了若干次修订,加强了规范性和统一性标准,尽可能避免了会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弄虚作假,保证投资者和债仅人等各方经济利益相关人员,不会因财务信息的失真受到損害,从法律层面、制度规范上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会计法律制度中最根本、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而《会计法》第45条对于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造假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成犯罪的,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等规定,这个处罚相对于因造假取得的利润而言,造假成本过于低廉。对于不遵守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不仅要给与严厉处罚,还要对单位降低信誉等级,吊销会计人员的执业资格,给后人以警示、威慑。

(三)建立专属独立机制,保证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素养

会计人员一般是通过应聘谋职,人事关系管理隶属于应聘单位,自身的经济利益与企业相关,在守法与理财之间、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时之间,很难客观的看待问题,保持中立。因此有必要由各级财政部建立专属机构,直接管理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需要,实行委派制,统管统派,会计人员的组织关系和劳资关系都有专属机构负责,工作由专属机构安排,保证会计人员的独立性,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另外专属机构在选聘会计人员时,要严格审核其思想政治水平、考核其业务能力,落实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素质教育,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事件的发生。

(四)加强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加强企业内、外部监督,企业内部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范企业风险,加快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水平,建立完善的审计、咨询服务机制,加强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情况的监督,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追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公生明,廉生威,杜绝、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稳定,需要各界提高警惕,长治久安,任重道远,坚持不懈。

参考文献:

[1]朱传雪.经济学视角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 (12).

[2]赵文静.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6 (14).

[3]贾小敏.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3 (2).

猜你喜欢

失真根源会计信息
公共政策中社会排斥的产生根源及其防范对策
追课本知识本意,溯解题思维根源
新时期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
网络暴力的危害及产生根源
数据时代下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思考
数据时代下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思考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其解决对策
An Analysis on the Cause of Babbitt’s Failure in Rebellion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