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的诗歌(上)
2019-02-01陈尚君
陈尚君
美国开国到现在,不过二百多年,总统还不到五十名,但美国人很喜欢发动历史学家或媒体记者给历任总统的成就做排名,排在前两名的始终是林肯和华盛顿,第三名常是小罗斯福。如果仿其例来给唐朝皇帝排序,前两名也肯定是太宗和玄宗,女生可能会提名武氏,但我实在不喜欢,且与性别无关。若就各位之文学才情和成就,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会有一些出乎意外的提名。且听我说来。
唐朝从开国到灭亡,凡289年,在位者历十四代,二十帝,加武后,共二十一人。其中无诗歌存世者,仅宪宗、敬宗、武宗、僖宗、哀帝五人。唐代士族工诗家族多矣,未有如此绵瓞不绝者。其间或存诗太少,或仅梦中所得及佛偈之类,可谈者不多。谨择其杰出者十人,以艺术造诣高下为序,稍加评骘,庶几为说唐诗者之谈资。偏颇误失,祈知者赐告。
第一名:玄宗李隆基(685—762,712—756在位)
唐代皇帝在位最久者为玄宗,写诗最多且最具艺术气质者也是玄宗。他早年丧母,深知宫廷斗争之残酷。早年曾生活人间,结交豪杰,冒险发动唐隆政变,参与者世称唐元功臣,已有几十方墓志出土,大多为下层军将、大内工匠与市井豪杰。父亲禅位后,他用突袭手段自我政变,削平姑妈太平公主党羽,得以掌控全局。开元前期,他确实做了许多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事情,开天之治的国家繁盛,远超贞观之治。他笃信道教,但始终将儒学放在中心位置,对佛教也不贬抑,亲注《孝经》《道德经》《金刚经》三书,颁示天下,展现文化多元的气象。他酷爱作诗,虽然存世仅百余首,主体是靠《张说之文集》的附录而得保存,从苏颋、张九龄、王维、孙逖等人的应制诗题分析,至少还有几十次诗作没有保存下来。可以说,盛唐诗歌的空前繁荣,他是一位重要的推动者。就本人诗歌的艺术成就来说,唐代皇帝中也当推他为第一。
玄宗即位之最初十来年,勤于政事,再加有一批眼光与能力皆出众之老臣辅佐,达成开元盛况。他整肃朝纲,一改武后以来之恶政。鉴于武后以来女眷干政、诸王窥权之情况,限制后妃、诸王及宦官之干预,大体是成功的。他十分看重地方治理,多次亲自遴选地方官,或让朝中重臣派为地方刺史,或定时召集地方官入朝亲加训诫,甚至亲制《令长新戒》,有云:“我求令长,保乂下人。”“与之革故,政在惟新。調风变俗,背伪归真。”要求各州县刻石,常置官署。又作《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云:“眷言思共理,鉴寝想惟良。猗欤此推择,声绩著周行。贤能既俟进,黎献实伫康。视人当如子,爱人亦如伤。讲学试诵论,阡陌劝耕桑。虚誉不可饰,清知不可忘。求名迹易见,安真德自彰。狱讼必以情,教民贵有常。恤惸且存老,抚弱复绥强。勖哉各祗命,知予眷万方。”进贤,爱人,讲学,劝农,理讼,存老,抚弱,绥强,包含了地方治理的基本原则。任命宰相,他会写诗,送别巡边会写诗,逢时节庆会写诗,人生感慨会写诗,经常要求满朝大臣一起应和。那一时期,诗人意气风发,写诗成为立朝常态,不能写诗真有些无地自容。
玄宗时三教并兴,儒学之基本地位并没有改变。他于开元十三年(725)封禅中途,特别到曲阜祭孔,作《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此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是他的代表作。首二句概括孔子求道奔波一生,继写孔宅之所在与身后之祭祀。“叹凤”两句,写孔子之与世乖违,落寞求道,最后表达敬意。诗很庄重而流动,显出他的能力。当然他与道士来往的诗篇更多。如《送司马承祯还天台》:“紫府求贤士,青溪祖逸人。江湖与城阙,异迹且殊伦。闻有幽栖者,居然厌俗尘。林泉先得性,松桂欲调神。地道逾稽岭,天台接海滨。音徽从此间,万古一芳春。”既加礼敬,诚邀入朝,更予尊重,放归修道,说林泉之处更合适养性,但也遗憾音声阻隔,送行惜别之意很亲切。贺知章是当时最有名的文士,以八十三岁高龄,重病后自请致仕为道士,玄宗尊重他的选择,誉为可与东汉二疏齐名的高尚之举,亲自作诗宠行,要求满朝大臣出东郊送行。玄宗诗云:“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其实当时贺知章病得很重,只是希望返骨故土,经玄宗表彰,成无上光荣盛事,百世传为佳话。
玄宗具有良好的表演才能。兄弟五人,他是老三,如果按照长子继承制,当然轮不到他,但他是再造李唐山河的功臣,两次政变都成功了,谁敢与他争?到了关键时候,场面上是要对大哥李宪客气几句的,大哥又是何等聪明之人,知道不客气的后果,因此坚决谦让。玄宗在位期间,对兄弟们一直很好,如果要弹琴,吹笛,打打羯鼓,都有充分的自由,如果要想关心国政,留意治道,那绝不可以。玄宗到大哥家经常走动,《过大哥宅探得歌字》:“鲁卫情先重,亲贤爱转多。冕旒丰霞日,乘景暂经过。戚里申高宴,平台奏雅歌。复寻为善乐,方验保山河。”说兄弟情深,经常在一起喝酒唱歌,人生快活,各自太平,多好。弟弟家也要去,生活有困难更要关心,幸薛王第赋诗云:“昔见漳滨卧,言将人事违。今逢庆诞日,犹谓学仙归。棠棣花重发,鸰原鸟再飞。”是因薛王偶恙得痊,皇上来庆贺。玄宗还曾造一合欢大被,邀请兄弟们一起来做亲密状,兄弟们当然都很配合。玄宗存世墨迹有《鹡鸰颂》,歌颂兄弟间亲密无间的感情,认为如此嘉话,应书入史。书法很好,为唐人行楷之佳构。
玄宗在位日久,天下太平,他在许多诗中表达与民同乐的欢欣。敦煌遗书伯二五五五有《御制勤政楼下观灯》一首:“明月重城里,华灯九陌中。开门纳和气,步辇逐微风。钟鼓连宵合,歌笙迟曙雄。新□不为己,常与万方同。”今人都认为玄宗作,应该问题不大。缺一字,不影响诗意理解。诗写元宵节,明月当空,九陌华灯,春意稍透,和气煦风。玄宗登楼观灯,心情舒畅,万方同庆,更有圣世升平的喜悦。再如《轩游宫十五夜》:“行迈离秦国,巡方赴洛师。路逢三五夜,春色暗中期。关外长河转,宫中淑气迟。歌钟对明月,不减旧游时。”在长安到洛阳途中遇到元宵节,与前诗主旨一致,在两京之间,行宫内外气象又有所不同,虽然没有都城的喧嚣,但歌钟明月,与以往旧游并无不同。
安史之乱的发生,为玄宗四纪为天子划上休止符。安禄山起兵的理由是清君侧,是对杨国忠为政之反叛,更深层次原因则为重兵在握,玄宗亲信女宠,国事不理。玄宗与杨玉环的私情,他有没有写过诗呢?目前看不到。《羯鼓录》说他曾制《春光好》曲,《尊前集》载他作小曲《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莫倚倾国貎,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即便是他所作,未必真有实事,更与杨妃无关。《翰府名谈》有他怀念杨妃诗,那是宋人编造,不必相信。他对世乱有没有反思呢?很少一点点。据说他在奔蜀之际听乐工奏李峤《水调歌》而伤感,是感悟盛极必衰。退居西内后,喜诵梁锽《咏木老人》诗,所谓“须臾弄罢寂无事,还是人生一梦中”,那是感喟人生无常。自蜀归,他有诗题剑阁:“剑阁横空峻,銮舆出狩回。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据说他见山势险峻,有“剑门天险若此,自古及今败亡相继,岂非在德不在险耶”,略有憬悟,但也仅此而已。对皇上要求不能过多。
第二名:太宗李世民(599—649,626—649在位)
太宗一代英主,他的生平与成就已经不需要介绍。应该补充的是,贞观之治远未达到国家富足的成就,最重要的标志是击败突厥,四夷来贺,尊为天可汗,奠定大唐帝国的天下秩序。笔者近年曾撰文《玄武门蒙难者的女眷》、《唐太宗的另一面》(均收入《行走大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述其不为人知的事迹。还可以补充的是,太宗长期服食,最后因误服胡僧之药而死,年仅五十一。他前期尊道抑佛,玄奘归国后立场改变。在他弥留之际,玄奘在他寝宫邻室译出著名的《心经》,为他祈福,用答知遇。
太宗酷爱文艺,写诗亦多,今存者尚约百首。写得较好的是回顾往事、抒发情怀的作品。如《行经破薛举战地》:“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髙,志与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平定薛举是他随父进取关中后,独立指挥取胜的第一场重大战事。多年后重经战地,感慨当年之心气高昂,也写到战事之艰难,以及此战对自己一生之意义。“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两句,含无限感慨。再如《春日望海以光为韵》:“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拂潮云卷色,穿浪日舒光。照岸花分彩,迷烟雁断行。怀卑运深广,持满字灵长。有形非易测,无源讵可量。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是贞观十九年(645)春东征高丽,在今河北秦皇岛一带海边所作。前半写海景,切春色,气象极其开阔。最后四句抒怀,想到历史上秦皇、汉武留下来的遗迹,表达伟大君主要成就不世功名的愿望。
太宗最传诵的作品,是《赐萧瑀》一首:“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所指为萧瑀在兄弟阋墙时,坚定地给以支持。如果读到《晋书》卷三七史臣赞引语有“疾风彰劲草”句,卷六二引古人言有“世乱识忠良”句,知此诗必有所本。同样在东征时,左屯卫将军姜确中流矢而卒,太宗作诗哀悼:“凿门初奉律,仗节始临戎。振鳞方跃浪,骋翼正凌风。未展六奇术,先亏一篑功。防身不足智,狥命有余忠。悲骖嘶向路,哀笳咽远空。凄凉大树下,流悼满深衷。”意思是都有了,就是诗意因辞藻与典故的堆砌而显得有些隔膜。这是与太宗生活的时代与所受教育有关的。齐梁以来的诗文,都讲究华丽的辞彩与典雅的文句,《文选》《玉台新咏》里的作品,想来他曾读得很仔细。他礼敬文士,也以文士的成就时时督励自己。既有《秋日敩庾信体》一类模仿之作,也写过《赋得花庭雾》《赋得残花菊》《同赋含峰云》之类纤巧的题目,有时还为臣僚假手,如《咏乌代师道》:“凌晨丽城去,薄暮上林栖。辞枝枝暂起,停树树还低。向日终难托,迎风讵肯迷。只待纤纤手,曲里作宵啼。”师道指杨师道,《全唐诗》作陈师道,为无知者妄改。咏乌其实是代乌立言,最后二句期待女性之关心,语意纤弱如此。再看两首:《赋得临池柳》:“岸曲丝阴聚,波移带影疏。还将眉里翠,来就镜中舒。”《采芙蓉》:“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航。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游莺无定曲,惊凫有乱行。莲稀钏声断,水广棹歌长。栖乌还密树,泛流归建章。”这些诗,若编入《玉台新咏》,自是出色当行,任便说是谁写都可以。可偏偏就是太宗以英武之姿,独爱这一口,难怪有臣下举宫体以为戒。时代与流行,是任何人都难以超越的,太宗也如此。
还是要说太宗的好诗。据说他有题河中逍遥楼诗:“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宋人赞其有气象。北荒底平,他在灵州勒石作诗:“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可为千古绝唱。贞观六年(632),他曾回出生旧宅,作《幸庆善宫赋诗十韵》:“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螭。端扆朝四岳,无为任百司。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坻。共乐还乡宴,歌此《大风诗》。”“指麾”六句写平定天下,四夷来宾,“端扆”两句写治理有成,百司奉职,“霜节”四句写秋冬之景,丰收大获。最后说回归旧居,恰如汉高祖归故里作《大风歌》一样,心怀喜悦。这样的诗,确有帝王气派。
第三名:昭宗李曄(867—904,888—904在位)
他是懿宗的第七个儿子,僖宗的弟弟,本来轮不到他当皇帝,但僖宗弥留之际,宦官议拥立,他因得到大珰杨复恭的支持而得立,时年22岁。当时人说他“体貌端明,人望伟如也。虽运锺艰险,智量过人。每与侍臣言论,商较时政,曾无厌倦”,外表和能力应该都算出众,但经过王、黄大乱加上天下勤王,大唐原有秩序已经崩溃,前代皇帝苦恼的比如朝廷党争啊,宦官专权啊,藩镇割据啊,都已经成为美好的回忆。天下拥兵割据者已有几十家,谁都没有一统天下的实力,暂时还承认有皇帝在。昭宗再有能力,也已无可奈何。他被各方实力拉扯着,不断在巡幸和下野。如果他是一个昏庸者,当然可以混下去,偏偏他又很清醒而有能力,这就更加痛苦。他存下来的诗歌不多,但体式是曲子词,当时就广为传诵,敦煌遗书中也有保留,用现在的话说,是很新锐的文学青年。先录五代人著《中朝故事》里保存的两首《菩萨蛮》:“登楼遥望秦宫殿,翩翩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野烟遮远树,陌上行人去。何处有英雄?迎归大内中。”“飘飖且在三峰下,秋风往往堪沾洒。肠断忆仙宫,朦胧烟雾中。思梦时时睡,不语长如醉。何日却回归,玄穹知不知?”两首词写于乾宁四年(897)秋,时在华州。前一年凤翔军阀李茂贞举兵攻围京师,昭宗仓皇出奔,拟依河东李克用,中间被华州军阀韩建拦下,一住就是两年。虽然礼数尚存,昭宗也确实感到人生之无奈与无聊。不管怎样,他毕竟是皇帝,格局和痛苦也和别人不同,这两首词就写他的心情。登楼,是指华州行在的居处。华州在长安以东,远望可见临潼骊山,所谓秦宫殿即指传说中的阿房宫。秦宫到唐时已无存,这里仅指皇家之旧宫苑,然而能见到的只有双燕飞过。举目远望,渭水流过华州城下,再远望唯有绵绵群山。转入下片,野烟和行人,写普通人的生活,反衬自己帝王生活之清寂落寞。最后两句直接呼唤,天下之大,总有一二英雄会出来勤王,将自己迎归京城吧!第二首,自己如同一片落叶,飘落在华州,秋风秋雨,更添烦恼。接下来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回忆宫城,愁绪肠断,能够见到的只有迷茫的烟雾,希望是一点都没有。精神状态嘛,整日昏昏欲睡,即便不讲话,也如喝醉酒般地难以清醒。最后两句问老天,什么时候能够回去,总该有个准信吧!在这两首词里,他是个落魄的皇帝,也如同一个找不到家的孩子般无可奈何。《菩萨蛮》是唐代流行的词牌,昭宗这两首,可以看到对李白“平林漠漠”那一首的刻意摹仿。以词写人生命运,昭宗比李煜要早八十年。
昭宗同时所作,恐不止此二首。敦煌遗书斯二六七录前二首以外,至少还有五六首相关词作。其一:“御园照照红丝罢,金风坠落沾枝架。柳色正依依,玄宫照渌池。每思龙凤阙,惟恨累年劫。计日却回归,象似南山不动微。”饶宗颐先生《唐末的皇帝、军阀与曲子词——关于唐昭宗御制的〈杨柳枝〉及敦煌他所写的〈菩萨蛮〉与他人的和作》(收入《敦煌曲续探》)疑此篇亦昭宗作,以为红丝用《公羊传》所载日食以朱丝营社语,慨叹朝中无人扶阳抑阴。玄宫为帝之所居。“不动微”,谓昭宗自比太微帝星,以为时居虽危,自仍屹然不动。其二:“常惭血怨居臣下,明君巡幸恩沾洒。差匠见修宫,竭诚无有终。奉国何曾睡,葺治无人醉。克日却回归,愿天涯总知。”其三:“自从銮驾三峰住,倾心日夜思明主。惯在紫微间,笙歌不暂闲。受禄分南北,谁是忧邦国。此夜却回銮,须教社稷安。”饶先生认为是韩建所作,即对昭宗在华州之不快,作为东道之韩建虽然有军事强势,但仍要抱持臣礼,因此有所解答。还有一首:“千年凤阙争雄异,何时献得安邦计。銮驾在三峰,天同地不同。宇宙憎嫌侧,今作蒙尘客。阃外有忠常,思佐圣人王。”饶先生怀疑是昭宗子覃王作,但也可能为从臣某人所作。引录这些作品,是要说明昭宗作词是心情不快的公开宣示,一时朝野皆知,还传到敦煌,影响很大。
《尊前集》还收录昭宗的两首《巫山一段云》,注:“上幸蜀,宫人留题宝鸡驿壁。”幸蜀者为僖宗,昭宗未幸蜀,疑有误。二词为写情缠绵之作,如“春风一等少年心,闲情恨不禁”,与前述词风格迥异。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