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

2019-02-01郑燕平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郑燕平

(莱芜高新区实验学校)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新课程要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即能将数学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达到活学活用。因此要求广大教师在数学课堂当中要让学生意识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在课堂当中创造合适的、能反映数学本质的教学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杜威曾指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创设情境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趣的故事、身边的例子、自己熟悉的场景都能尽快的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对于初中生来说,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对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接受起来较为困难。若将数学知识放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就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简单的数据统计》这一课,可以让班里的同学做小调查员,让他们调查班里的男生女生人数,或者调查年龄的分段数,从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比较的能力和独立创新思维得到了显著地提高。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2.培养学生探究的学习习惯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成的动态过程。数学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亲身感受到这个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探究新知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以过去的学习经验来思考新事物。例如,在学习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圆的认识》第一课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自行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稍加思考,就有学生马上提出:“车轮做成其他形状的,如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行吗?”学生的这一质疑激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这种强烈的认知冲突触发了学生想弄懂其中的原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列举验证明白了“圆”“圆心”“直径”“半径”等有关的概念及性质,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

很多学生对于枯燥的数学知识常常抱怨道:“学这么多数学公式的知识有什么用?”因此,教师若只是单纯的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硬塞给学生,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和排斥感。反之,若将数学知识放到鲜活的背景之下,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在《线段大小的比较》中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这些红线有什么作用呢?通过引导同学们的讨论,得知是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由此引入线段大小比较的学习,学生会倍感兴趣,积极地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会使教学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所以,我们就应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样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才能主动的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同时,在遇到新的数学知识时,也能主动的寻找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二、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由上文我们得知“情境创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必须的策略,成功的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初中学生思维单一之间的矛盾,但创设怎样的情境才会更有效,笔者在探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情境的创设要遵循简单化

情境是新知与旧知的桥梁,情境往往在旧知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知,因此情境的创设上一定要遵循简单化。

如例一:要测定古莲子的年代,可以用放射性碳法;在动植物的体内都含有微量的放射性C,动植物死亡后,停止了新陈代谢,C不再产生,且原有的也会自动衰变。经过科学测定,若C的原始量为1,经过x年后的残留量为y=0.999879x,先测得出土的古莲子中C残留量占原始量的87.9%,用计算器测算古莲子的年龄(精确到1年)。

本片段是教师在带领学生认识函数时引用的情境例子,笔者认为该例子表面华丽,古莲子、碳元素衰变等新奇的词语让人第一眼可能会觉得与众不同,但教师若站在学生的角度,对于学生来说对衰变问题并不是很了解,背景过于复杂。本例子就是想突出函数的概念,这样反而将概念隐藏起来。

2.情境的创设要呈现多样化

数学新知的学习尤其是数学概念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大量的实例之后自行总结,即找出本质的东西,归纳出数学概念的内涵。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接触能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大量素材进行比较归纳,实现“多到一”的过程。如果材料太少,归纳的基础就薄弱,本质属性不明显,相反无关属性的排除工作也不容易,很容易就导致成了教师的归纳,教师的直接灌输。

3.情境创设要凸显数学本质

情境的创设应该突出数学本质特征和思维特点,应该直逼学生的学习内容的数学内核。因此,情境的创设要突出数学本质,避免出现“去数学化”。例如,在教学“池塘里有多少条鱼”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个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准备及分发一些道具,但教学重点应该尽快地落到“带标记的道具”“不带标记的道具”“摸多少次”“各部分的比例”等数学问题上来,而不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讨论“应该准备的道路具什么”“应该摸几次”等与数学教学内容无关的生活问题上。

4.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立足于直观形象化

“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特点,学生在学习时会有抵触心理,直观化和形象化的数学情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因此在情境创设时要注意利用具体的数学情境为载体,将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感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

5.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生活

华裔诺贝尔物理获奖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因此数学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始,让教学的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之中,如果情境与现实生活脱离,就难以达到它预期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结识抛物线》导入时,教师通过谈话告诉学生:“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是什么形状?”请学生画出来。学生的答案有两种:一种是自由曲线,一种是类似抛物线但学生说不上名称。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情况呢?细细分析,问题出在情境的创设上,学生没见过“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因此学生的生活事实与数学问题不够贴近,生活事实支撑不起抛物线这一数学问题。因此,创设情境必须源自学生熟悉的生活。

三、结语

总之,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帮助教师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但教师在设置情境时也要有一定的原则,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