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浅谈激活数学思维契机的把握
2019-01-31丁惠芳
摘 要:学生数学思维训练很重要,进行数学思维训练节点的把握更是至关重要。把握好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契机,要摸清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需求期,把握好这个节点才能使思维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才能实现拓展思路的目的。要巧妙把握思维训练的难度和时间节点,防止让学生感到怵头而失去思维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思维;训练节点;把握关键
在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进行数学思维训练节点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要巧妙把握思维训练的难度和时间节点,防止让学生感到怵头而失去思维的兴趣。下面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来浅谈激活数学思维节点的把握。
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材内容介绍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内容。
(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身边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分数,初步了解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亲自动手操作实物来表示对应的分数;会读、会写比较简单的分数,并能说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分数线。2. 对分子为1的分数的大小进行形象直观的比较,并说出其大小。3. 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分数的存在及其意义,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
1. 掌握对几分之一的认识。2. 掌握对分子为1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 教学难点:分数含义的理解。
(四) 教学手段、学具与教具的准备:多媒体、大屏幕、课件、剪刀、硬纸板、彩色笔等。
二、 以本课部分教学环节为例浅谈激活数学思维节点的把握
(一) 用故事导入新课,自然引出教学内容
“分数”这个概念很抽象,直接提出,学生不容易接受。因此,在导入环节就得借助多媒体大屏幕这一学生喜欢的方式,创设有趣的“小猴子摘桃子”的动画视频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学起来才有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维。
例如,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现2只猴子抬着大篮子摘桃的场面,一会儿功夫摘了6个桃。画面一转打出字幕:小朋友,帮他们把桃公平地分给2只猴子吧?学生小手都高高举着,一个小朋友按捺不住大声说:“每只猴子分3个。”此时,老师切换画面:2只猴子又去摘了2个桃。他们把所有的桃子重新放到大篮子里面,一共是8个桃。教师说:“现在谁能帮2只猴子把桃公平地分给他们呢?”学生答:“把8个桃公平地分给2个猴子,每个猴子得到4个桃。”
老师用启发的语气说:“我们公平地分,换个词怎么说?”
学生:“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这时大屏幕的桃越来越少,只有1个桃了。老师启发问:“现在只有1个桃,谁能帮2只猴子平均分?每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桃呢?”
有的学生说:“把桃平均切成2半,每个猴子半个桃。”
大屏幕展示刀切苹果的画面,并肯定了学生的分配办法。然后放慢了语气启发问:这半个桃我们有没有方法表示呢?引出12的概念。(教师板书12)
(二)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激发思维
下面的教学环节“分数的写法、读法”“认识其他分数”是教学的重点,所以,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来认识和学习分数是最好的思维通道。同时,学生正处在动手动脑的关键期,引导学生通过動手操作,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来探究学习数学问题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只有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得到的知识才是知识的真谛。
1. 分数的写法、读法。刚才我们把桃、蛋糕、西瓜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之一就是12。
那么,我们怎么写12?又怎么读呢?
学生在预习和刚才学习的基础上很快学会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教师小结:明确上面的数“1”是分子;下面的数“2”是分母;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
2. 认识其他分数。如果我们平均分成4份,其中之一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学生很快地知道是14,也学会了写法和读法。
小结: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
前面我们学习的都是分物品,我们能不能通过画图或折纸来表示12、14呢?
有的学生画线段、正方形、圆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来表示12、14。
有的学生用剪刀先剪成正方形、圆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再折纸的办法,并涂上颜色来表示12、14。
3. 拓展思维训练。启发学生动手操作折纸、画图、涂色,表示12、14、18、116……
(三) 如何通过发散思维训练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发散思维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使学生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练习题虽然很简单,只是用涂颜色的方法表示一个最简单的分数,但是可以有多种涂色的方法,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示:一是通过激发兴趣,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动画视频中猴子摘桃的场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二是通过动手操作促使学生自发地思维,这样学生亲自动手,直接感受体会学习的快乐,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习惯。三是通过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来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提升,达到激发思维的教学目标,不仅拓展了思路,而且培养了思维的习惯。总之,要巧妙把握激发思维的难度和时间节点,激发学生自主思维、快乐思维。
作者简介:
丁惠芳,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宁夏石嘴山市第二十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