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
2019-01-31陈凌云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新课程改革为学生带去了活力与生机,转化了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但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因此,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可以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贡献一些力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对策
一、 前言
尽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想逐渐转化,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丰富,教学要求也从培养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知识转化为促使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但是现阶段初中数学仍是应试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教师要打破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就要开展更为深刻的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从而在推动新课程改革进步的同时,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确保学生在掌握初中数学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二、 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 教师教学现状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依靠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客观性,就会造成学生失去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信心。教师过于重视初中数学教学结果,反而忽略了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真正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态度等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导致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无法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口述讲解,教师会过分依赖初中数学教材,甚至出现照本宣科。例如,在学习《因式分解》相关知识点的时候,一般让学生理解提取公因式的方法,根据a×b+a×c+a×d=a(b+c+d)的法则进行因式分解,很多学生只是形式上学习了因式分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关注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导致教学氛围沉闷,学生也无法真正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久而久之反而严重影响数学教学效率。比如,在《因式分解》传统授课之前设置48×2.6+48×3.5+48×2.7=?,学生很快写成48×(2.6+3.5+2.7),加深学生对因式分解知识的理解,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效率也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为学生准备丰富的教学内容,但是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不能得到良好地建立。
(二) 学生学习现状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而初中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且具有一定难度的工具学科。学生对初中数学缺乏良好的学习兴趣,学生无法投身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甚至导致学生出现对初中数学厌恶的情绪,学生不能真正感受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乐趣,对初中数学不会报以重视的态度。即使教师为学生布置了相应的数学练习,学生也不会真正投入其中。学生只能掌握初中数学较为表面的知识,而不能真正进行独立思考,学生的数学思维不能得到很好地构建,学生的数学逻辑得不到锻炼,导致学生只能掌握单一的解题方式,而不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同时,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有限,而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初中数学知识,学生不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乏主动学习的态度,总的来说,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三、 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 教师注重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教师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同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并且促使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教师要转化初中数学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教学主体地位,不能过分重视应试教育,过分关注学生的初中数学成绩。可以应用导入型问题情境的方式对学生展开教学。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学校阶梯教室或学生自己在教室的凳子或椅子上贴上座位号,然后课前给学生发一张票,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票上的座位号找到自己的座位(在票号的设置上,教师可以设置两个数字,分别是排数和号数)。在找座位的过程中,学生就会熟悉坐标系的知识,这时教师再提出几个问题,如,“要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几个数据?为什么?”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引導学生积极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职业素养,不断研读初中数学教材,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构建完整的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同时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
(二) 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决定了学生是否可以真正参与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教学,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投入数学教学中,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还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初中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考能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组织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感受初中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自主投身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中。例如,在《代数式与代数式的值》一节设置了抢数字游戏,游戏规则:甲、乙两人从一开始轮流数数(自然数),每次可以数一个或两个数,不能不数或多数,规定一个数字,谁先数到该数便赢。先设置第一个数是30,是3的倍数,并由教师开始报数。很快学生找到规律,当老师数一个数时他数两个数,老师数两个数时他再数一个数,这样他们总能抓住3的倍数,总能赢。几轮之后,我重新设置一个数:40,它不是3的倍数。还是老师先开始,学生很自然地跟着老师报数,老师报1他跟1,报2就跟着2,剩下四个数时,无论怎么报数他们都是输的那方。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把问题抛给学生去讨论并揭开了这个游戏的方法:“当数字是3的倍数时,让对方先报,每轮要使两人所报数的总个数为3;若数字不是3的倍数,设该数(3n+1),n是大于1的自然数,先报完1,只剩下3n个数,这时又从对方开始,只要每次双方所报的数共有三个,那样就能胜券在握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加深了他们对代数式及其值的认识。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让此陪伴学生终身。
(三)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初中数学知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积极主动了解学生动态情况、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与学生打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性,这样学生才能尊重教师,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及时向教师提出,教师可以给予解答,从而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四、 总结
总的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职业素养,转化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方式,与学生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使初中数学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尉尚雄.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和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7(12):46-47.
[2]李长宏.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J].学周刊,2016(29):189-190.
[3]杨朋.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16):185.
[4]赵永.初中数学思想方法在拉萨市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拉萨:西藏大学,2014.
作者简介:
陈凌云,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文公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