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培养独特新颖的创造性思维

2019-01-31王夕珍

考试周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教学评价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挖掘教材空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做好评价。

关键词:新型的师生关系;挖掘教材空白;问题意识;教学评价

21世纪是一个创造性的世纪,国际竞争也将是国家之间创造力的竞争。现在的少年和儿童是将来的主人,他们的创造能力将决定其生存的状态,也决定着未来国家的命运。所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就是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特新颖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作了一些尝试。

一、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环境中进行。创新思维只有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才能产生。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快乐、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自信心增强,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自由表达。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索,一起交流,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畅所欲言,在教师的尊重中探索新知,任情感激荡,任思维纵横。在教学一篇新课文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想想你读懂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与小组同学讨论。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交流时争先恐后。

二、 挖掘教材的空白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闪耀着创造性的火花,作者在叙述或描写中,有的情节出现跳跃,有的叙述出现省略,这就给学生的想象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这些空白,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有意识地将这些创造性因素充分利用,使之成为活跃思维的训练点。《孔子游春》中有这样一段话:“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长或方,流必自下,和顺温顺,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涤荡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为了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这样设计:此段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平时你对水的了解,你能接着说几句话吗?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一句句精彩的语句让人惊叹:水无色无味,它好像很纯洁;水坚持不懈奔流入海,它好像有理想;水持之以恒,滴穿石头,它好像有韧性……

三、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能得教益,质疑是创新的源泉。《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夜晚的实验》课文篇幅很长,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题目提问:读了课题,你很想知道哪些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大致归纳如下:1. 谁在夜晚做实验?2. 为什么要做夜晚的实验?3. 饰演的经过是怎样的?4. 实验做了几次?5. 实验的结果如何?接着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探究,让学生们自己认真地读读课文,在文中找找答案。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反复地读课文,读懂了课文的主要情节,读懂了帕斯拉捷这位科学家的可贵精神,然后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见解。这样无需教师过多的分析讲解,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了课文,体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師、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四、 重视做好教学评价

学生总是希望展示自己的知识技能,并得到认可,以此来体验成就感。因此教师对于富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应该给予肯定和评价,对于独立思考、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鼓励,教师的肯定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增强。同时要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首先对自己的思维表现做出评价,还要对他人的思维表现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思维活动的成果,学生在赞扬中不仅可以得到喜悦与满足,还能不断地增加参与的热情,信心十足地投入到下一次的思维活动中。如此循环,逐步培养学生独特新颖的创造性思维。

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造就人才的有力措施,是《新课程标准》赋予我们教师的使命。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不断探索,努力培养学生独特新颖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S].

[2]程树洲.如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

[3]朱洁.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2(6):30-31.

作者简介:

王夕珍,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金坛区常胜小学。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教学评价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恰当处理“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